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运达专利>正文

高效节能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7345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高效节能模具,模具1内部每相邻的两个模腔4之间和模腔4与模具1的侧壁之间分别设有储油腔2,其内部充满介质油。模腔正下方有隔板6,其上有通油孔2-1。电加热管3位于油腔中,其两端安装在模具侧壁的堵板1-3上。充油管5连接在模具侧上方。该模具耗电量低、节约能源、加热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它不会降低模具整体强度,适合在压制生产中使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节能模具本技术是将散装物料一次压制成型用的加热模具。在压制生产中,即要求模具比较坚固,又要求其加热速度快。而目前使用的加热模具是在每一个模腔的下面设有一个加热块,而且在每一个加热块内至少镶有一个电加热管,虽然其加热速度较快,但是它的耗电量过大,而且受到供电设施的限制,不能多个模具同时使用,这样即浪费能源,又影响工作效率。ZL92240087公告了一种“自加热模具”,其内部的中空型腔中注有液体介质,并有加热管,它只是解决了加热温度均匀性的问题和温度的控制问题,并且它的结构又降低了整体的强度不适合在压制生产中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高效节能模具,它应具有耗电量低、节约能源、加热速度快、可提高工作效率,不会降低模具整体强度的优点。本技术在模具1的上部开有模腔4,在模具1的内部每相临的两个模腔4之间和模腔4与模具的侧壁之间分别设有储油腔2,储油腔2内充满介质油,在模具1内部各模腔4的正下方都有将储油腔2隔开的隔板6,在隔板6上开有通油孔2-1,在油腔内安装有电加热管3。本技术由于在每一个储油腔2之间设有通油孔2-1,各储油腔2中的加热油可以相互流通,所以它不必在每个储油腔中都设有加热管,这样就减少了加热管的数量,具有耗电量低、节约能源、加热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又由于在模腔4的正下方有隔板6,而且在压制过程中,模腔4受力主要集中在它的正下方,所以它不会降低模具强度,适合于在压制生产中使用。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K向视图。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由模具1、底板1-2、电加热管3、充油管5组成,在模具1的上部开有模腔4,底板1-2由螺钉固定在模是1的底部,在模具1的内部每相临的两个模腔4之间和模腔4与模具1的侧壁之间分别设有储油腔2,储油腔2内充满介质油,在模具1内部各模腔4正下方都有将储油腔2隔开的隔板6,在隔板6上开有通油孔2-1,在储油腔2内安装有电加热管3。充油管5连接在模具1一侧的上方,其内部管孔与储油腔2相通。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模具1的侧壁上至少开有一个孔1-4,堵板1-3由螺钉7固定在位于孔1-4外侧的模具1的侧壁上,储油腔内的电加热管3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堵板1-3上。其目的是当电加热管损坏时便于更换和维修。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效节能模具,在模具(1)的上部开有模腔(4),其特征在于在模具(1)的内部每相临的两个模腔(4)之间和模腔(4)与模具(1)的侧壁之间分别设有储油腔(2),储油腔(2)内充满介质油,在模具(1)内部各模腔(4)的正下方都有将储油腔(2)隔开的隔板(6),在隔板(6)上开有通油孔(2-1),在油腔内安装有电加热管(3)。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节能模具,在模具(1)的上部开有模腔(4),其特征在于在模具(1)的内部每相临的两个模腔(4)之间和模腔(4)与模具(1)的侧壁之间分别设有储油腔(2),储油腔(2)内充满介质油,在模具(1)内部各模腔(4)的正下方都有将储油腔(2)隔开的隔板(6),在隔板(6)上开有通油孔(2-1),在油腔内安装有电加热管(3)。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高效节能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模具(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运达郭宝春王清斌孙志强李玉龙赵守旺
申请(专利权)人:董运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