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清祥专利>正文

可塑性片状材料的热熔压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674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接合两张以上可塑性片状材料的热熔压接装置,使接合表面无皱纹并有较广泛的工作范围而设计。由输送滚轮组及与之配合的压接滚轮组、片材的输送装置、热风吹送装置和冷却循环装置组成。热风吹送装置加热软化两片材的接合部,通过压接滚轮施压接合,冷却循环装置往中空的输送滚轮通冷却液,使在热熔压接的同时快速冷却接合部,消除冷却收缩产生的皱痕,保持接合部平整。(*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熔压接装置,更确切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接合两张以上可塑性片状材料、且可保持接合部平整的热熔压接装置。塑料制品面积较大时,必需利用热熔压接法将两张甚至更多张同类或不同类的片状材料连接在一起。最常使用的塑料片状材料连接法有高频连接法和热风熔接法,而高频连接法会在成品表面形成压痕,极不美观。目前使用的热风熔接装置,仅可对PE编织淋膜布作完美的熔接,熔接PVC聚氯乙烯夹网布时,会在熔接部分表面产生形变。公知的用于接合两张以上可塑性片材的热熔压接装置,使两片材料的接合部分分别自不同角度输进压接滚轮组与输送滚轮组间,在输进滚轮组前,由一置于两片材料间的热风吹送装置对其接合部分先行加热,使其软化具有粘性后,再利用压接滚轮组施压将两片材接合。加热成型后的可塑性材料,随加热温度的增加逐渐伸张及软化,停止加热后,可塑性材料冷却至原来的温度时,其表面必然会发生皱纹或打褶等形变,很难象钢材那样保持与加热前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常用的热熔压接装置将可塑性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再以压接滚轮完成压接的工序,完成压接后的两张可塑性材料,其接合部分仍有相当高的温度,需经自然冷却逐渐冷却至常温,因此结合部分必然会有皱纹或打褶现象。此外,上述热熔压接装置不能用于熔接两张厚度不同或材质种类不同的可塑性材料,也不能用于熔接将材料反褶包裹绳索后的熔接。如图4所示,常用热熔压接装置所压接的两张可塑性材料35及36,在高温时即已失去两个压接滚轮29及29′的压着力,因此必然会在接合部分产生皱纹或褶子37。常用热熔压接装置,对于包覆有-->一定直径绳索的片状材料的压接,必然受压接滚轮29的轴28、或其轴28的支撑臂23限制而不能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塑性片状材料的热熔压接装置,经热熔压接后的结合物表面没有皱纹或褶子;该热熔压接装置有较广泛的工作范围,如可熔接两张或多张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片状可塑性材料、熔接两张相同厚度或不同厚度的片状可塑性材料,和将一片材料边缘反褶包裹绳索后熔接。本技术的可塑性片状材料的热熔压接装置,包括用于连续输送片状材料的输送滚轮组及与之配合的压接滚轮组,使待接合片状材料从供给源前进至输送滚轮组与压接滚轮组间的输送装置,和一将待接合片状材料加热软化的热风吹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滚轮组由数个平行排列、内部中空的输送滚轮组成,各输送滚轮转速由前向后递增;所述压接滚轮组的各压接滚轮对应设置在所述输送滚轮上方;还包括一将冷却流体输入各输送滚轮中空内部的冷却循环装置。所述的冷却循环装置包括一用于储存冷却流体的槽,一用强力输送冷却流体的泵,一用于冷却该冷却流体的冷凝器,和数根构成封闭式循环的冷却流体导管,由泵抽送槽内的冷却流体,经数根冷却流体导管分别引导至各中空输送滚轮内,再经由冷凝器导引回槽内。所述的压接滚轮由两侧相互紧邻的左、右压接滚轮组成,还包括独立控制左、右压接滚轮的气压缸。本技术的热熔压接装置,利用压接滚轮组各压接滚轮分别对由各输送滚轮输送的片状材料施加压力,以延长两张片状材料处于被压着状态时的距离;冷却循环装置将冷却流体输入各输送滚轮中空内部,使处于热压状态下的两张片状材料的结合部快速冷却,该接合部在离开最后一个输送滚轮及对应的压接滚轮前,可降温至不致于收缩的温度范围内;各输送滚轮的转速由前向后渐增,以对前进在各相邻输送滚轮间的片状材料提供拉力,该拉力作用可抵消片状材料冷却时产生的收缩应力。冷却液不断地通过中空的输送滚轮,因此压接的同时,使两片材料快速冷却,由于冷却时两材料被-->压着,因此不会因冷却而收缩产生皱纹,可保持接合部分平整。另外,由于压接滚轮分左右两个且互相紧邻,又分别受气压缸的单独控制而独立动作,使能独立紧压住两张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片状材料,也可压接包裹绳索的片材。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本技术热熔压接装置俯视图图2.图1装置进行热熔压接工作时的动作示意图图3.图1装置输送滚轮组及压接滚轮组的局部正剖视图图4.公知热熔压接装置工作时的俯视图图5.图1装置压接两张片状材料时的工作示意图图6.图1装置压接边缘反褶包裹绳索的片状材料工作示意图参见图1、图2,主动力源70经链条71传动,使中间传动轴75稳定转动,该中间传动轴75再分别经由链条72、73,而分别使位于工作台前后两端的滚轮81、82,以与中间传动轴75相同的速度转动,中间传动轴75上每隔一适当间距设有一滚子76,且该中间传动轴75利用几个齿轮组78及79的接合方式,而使其中间段有一偏离的齿轮轴74,该齿轮轴74与中间传动轴75并不位于同一轴线上,但相互平行。齿轮轴74上的齿轮63带动几个惰轮64及几个从动齿轮66转动,从动齿轮66的轴67上各设有一输送滚轮21,控制各输送滚轮21的转速由前向后略增而形成滚轮进给线路。两张待接合的片状材料30、31,沿不同的输送角度输进输送滚轮21上,每一输送滚轮21的上方设有与之对应的压接滚轮25,各压接滚轮25均受两个气压缸26及27的控制,对由输送滚轮21输送的片状材料30、31施加适当的压力。待接合的两张片材30、31,在输进输送滚轮21与压接滚轮25间之前,由置于两片材30、31间的热风吹送装置40,将高温气体吹送至两片材的待接合部分,使其软化具有粘性后,利用压接滚轮25施压于接合部分上,以接合两张片材。由于第一个输送滚轮21与中间传动轴75上的滚子76位于同一轴线上,因此压接时,两片材30、31不会有坍落的现象,可进行较平稳、且不会产生皱纹的压接工作。-->冷却循环装置的作用是在压接时使片材接合部快速冷却,以保持接合部平整。该冷却循环装置包括一用于储存冷却液或空气的槽50,一用强力输送冷却液或空气的泵51,多根构成冷却液或空气封闭循环的导管52,必要时可加装冷却冷却液或空气的冷凝器,以及呈中空状态的多个输送滚轮21。泵51及多根导管52将冷却液或空气分别输至各输送滚轮21的中空部,以冷却通过输送滚轮21与压接滚轮25间的片材接合部。输送滚轮21及压接滚轮25的个数以4-8间为宜,也可视需要适当增加。只要能使两片状材料被输出前(即失去压力前)已降温至接近常温的状态。由于各输送滚轮21的转速是渐增的,接合部受到拉力作用,以抗拒冷却时的收缩力,而当该接合部分脱离输送滚轮组后,依靠材料本身的弹性可恢复其原长度。参见图3,压接滚轮25可分成左右两个滚轮25′及25″,左、右滚轮相互紧邻且独立动作,分别承受一气缸26及27的控制(公知技术的压接轮为整体式结构)。参见图5,由于两侧压接滚轮25′及25″分别承受气压缸26及27的压力,独立地紧压住两张片材30及31,因此两片材均能紧贴住输送滚轮21,而不会象常用者一般,搭接在上的片材31与输送滚轮21间,存有微小的间隙,因此可维持两片材接合部的平整。同时,由于压接滚轮25′、25″独立动作,因此可适合于压接两张不同厚度的可塑性片状材料。参见图6,片状材料33边缘反褶包裹绳索38,压接时可先提高左侧压接滚轮25′的高度,并将包覆绳索38后的部位紧邻放置于右侧压接滚轮25″的外侧,因此本结构可容许片材33包覆较大直径的绳索。本技术的热熔压接装置,加热及冷却可塑性材料的接合部,其间,由于材料是被压着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塑性片状材料的热熔压接装置,包括用于连续输送片状材料的输送滚轮组及与之配合的压接滚轮组,使待接合片状材料从供给源前进至输送滚轮组与压接滚轮组间的输送装置,和一将待接合片状材料加热软化的热风吹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滚轮组由数 个平行排列、内部中空的输送滚轮组成,各输送滚轮转速由前向后递增;所述压接滚轮组的各压接滚轮对应设置在所述输送滚轮上方;还包括一将冷却流体输入各输送滚轮中空内部的冷却循环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塑性片状材料的热熔压接装置,包括用于连续输送片状材料的输送滚轮组及与之配合的压接滚轮组,使待接合片状材料从供给源前进至输送滚轮组与压接滚轮组间的输送装置,和一将待接合片状材料加热软化的热风吹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滚轮组由数个平行排列、内部中空的输送滚轮组成,各输送滚轮转速由前向后递增;所述压接滚轮组的各压接滚轮对应设置在所述输送滚轮上方;还包括一将冷却流体输入各输送滚轮中空内部的冷却循环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清祥
申请(专利权)人:郑清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