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吹塑多用机,包括机架(9)、注塑装置(1)、吹塑装置(2)、控制机构和动力装置,机架(9)上设有一组水平导柱(91),在导柱(91)上安装有往复滑动的动模板(93),导柱(91)上还安装有定模板(92),定模板(92)上安装有注塑装置(1)的主机(11)、制坯模板(12)以及吹塑装置(2)的成型模板(21),成型模板(21)为相同的两套,水平对称配置在制坯模板(12)两侧,其特征在于定模板(92)固定在机架(9)上;动模板(93)内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31),导轨(31)内设有一基座(3),基座(3)上固定二列沿垂直方向排列的注吹头(4),注吹头(4)水平指向定模板(92)一端安装一带吹孔(52)的模芯(51);另设2组可左右分开、对合的对开模板(7),对合时形成模孔(75),模孔(75)中心与相应的模芯(51)中心线重合并一一对应;每组模板(7)上下安装有滑板(6),滑板(6)与基座(3)配合;基座(3)具有前后端两个稳定位置,使2列注吹头(4)交替对应制坯模板(12)和其中一列成型模板(21),一列注吹头(4)上的模芯(51)与模孔(75)和相应的制坯模板(12)、主机(11)配合注塑管坯,另一列注吹头(4)上的吹孔(52)与模孔(75)和相应的成型模板(21)配合吹制中空容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注塑、吹塑多用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吹塑多用机。是一种在一套机械上完成管坯注塑和吹塑成中空容器的机械。
技术介绍
中空容器的传统制作方法是先注塑出管坯,再将管坯吹塑成中空容器,耗时多、耗力多、机械复杂,已有多种利用一套联合机械解决该难题的方案公开。中国专利92100239.4“二工位吹塑成型装置”公开了一种立式或卧式的注塑、吹塑一体机,两吹塑组件相对于注塑组件水平对称布置,一夹口模位于成型模和和吹塑组件之间及预模型和注塑组件之间,并沿水平导轨垂直于推杆或吹杆往复移送预制型模。夹口模交替位于注塑组件与其中一套吹塑组件之间。该专利比起在此之前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模具空位少,效率高。但由其一对模片沿其垂直导杆上往复位移,又整体安装在机架的水平导杆上,并由其主要附图1~4可知,该方案的夹口模上的多腔模口是水平排列的,所以夹口模换位时必然移动距离长,带来占地面积大,机械构成庞大的缺欠。因夹口模下面一片模口及螺纹口的阻挡,中空容器落料不方便。该装置套用现有的吹塑机构,具有一组封口设施,不但使装备复杂,而且加长了吹塑机构的长度。由于机械设计较复杂,如需单独使用注塑装置或吹塑装置时,拆卸或组装难度大,限制了多用途的作用。该方案中一次注塑、吹塑,注塑主机就须沿导杆移动一次,吹塑成型模的模片也须沿导杆左右和上下各移动一次所以易磨损,寿命短,不易保证精度。特别在制造如药瓶、化妆品瓶等较小体积中空容器时,难以提高效率,因此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单独或联合用于注塑、吹塑工艺,结构简单紧凑,占地少,落料方便的注塑、吹塑多用机。本技术提供的注塑、吹塑多用机,包括机架、注塑装置、吹塑装置、控制机构和动力装置。机架上设有一组水平导柱,在导柱上安装有往复滑动的动模板,导柱上还安装有定模板。定模板上安装有注塑装置的主机、制坯模板以及吹塑装置的成型模板,成型模板为相同的两套,水平对称配置在制坯模板两侧。定模板固定在机架上。动模板内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导轨内设有一基座,基座上固定二列沿垂直方向排列的注吹头,注吹头水平指向定模板一端安装一带吹孔的模芯。另设2组可左右分开、对合的对开模板,对合时形成模孔,模孔中心与相应的模芯中心线重合并一一对应。每组模板上下安装有滑板,滑板与基座配合。基座具有前后端两个稳定位置,使2列注吹头交替对应制坯模板和其中一列成型模板,一列注吹头上的模芯与模孔和相应的制坯模板、主机配合注塑管坯,另一列注吹头上的吹孔与模孔和相应的成型模板配合吹制中空容器。本技术提供的注塑、吹塑多用机,在动模板侧面固定一基座气缸,基座气缸活塞杆连接在基座一侧。所述注吹头中心为空腔,左端固定在基座上并与基座上的进气孔相通,在空腔内侧左部有设有台肩,右部设有限位台,右端向外伸出一锥孔面。空腔内置一具有中心孔的滑动轴,滑动轴左部设有肩头,右端固定一模芯,肩头与限位台间安装有弹力簧。模芯中部具有与锥孔面形成吹孔的锥面,锥面左侧具有一与中心孔相连的通孔。在每列注吹头两侧的基座上,固定有导杆,导杆上安装可左右滑动的滑板,每组滑板上的1对模板与固定在机架上的开合机构相配合,控制模板的分开和对合。所述开合机构为一安装在动模板上的移梁气缸,移梁气缸活塞杆通过连接杆连接有从左侧穿过动模板滑孔的水平横梁,横梁可顶-->靠在滑板一侧。一向右伸出的楔板固定在基座上,楔板由楔杆和斜板构成,斜板比楔杆宽,每列注吹头都设置一支楔板,楔杆的中心与注吹头中心线垂直对应,楔杆穿过模板对合中心所设的开口,对合的1对模板上的开口始终靠在楔杆上,楔板位于注吹头的上方和/或下方。所述滑板上下都制有滑槽,模板左右滑动在滑槽内。1组2块对开的模板上和/或下方内部,都设有内孔及横孔,内孔中置弹簧,一两端固定有挡板的拉杆,穿过弹簧中心和横孔。在所述模板与基座间设置有拉簧。所述每1对模板上的垂直配置的模孔为4个。注吹头设4列,相应配置4对滑板和4组模板,每1组模板上的模孔为垂直配置的4孔,相应的注塑装置、吹塑装置构件等量配置。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优点:由于滑板上有多个模孔且为垂直配置,遂使操作滑板的操作移动距离大大缩短,且不影响多模孔带来的高效率。所用水平导柱数量少;动模板上仅装置相同的既可进行注塑又可进行吹塑操作的注吹头;装置在定模板上的注塑装置的主机、制坯模芯和吹塑装置的成型模板无需移动,从而导致本技术的结构和制造简单,有利于拆卸、维修并相应地提高了机械的使用寿命。此外,模板内结构及与开合机构的配合可保证对中位置,稳定了注塑、吹塑操作。本技术除注塑、吹塑联合使用外,简单改装后可单独作为注塑或吹塑使用,实现了灵活和多用途功能。使用多组,每组多个模孔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特别适用于生产瓶颈与瓶体直径相差较小的,且相对高度小的,如药瓶、化妆品瓶或调味品瓶等中空容器的制造。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注塑工位正视图,即图3俯视图注塑剖面的A-A剖视图;图2本技术吹塑工位正视图,即图3俯视图落料剖面的B-B剖视图;-->图3俯视图,其中滑板处于落料,并准备向后移动的状态;图4俯视图,其中滑板处于后端,准备注塑和吹塑的状态;图5示出动模板、基座、导轨、基座气缸相互关系图,沿图1C-C剖面的剖视图;图6为图1所示注吹头放大结构示意图,处于吹塑状态;图7为图1所示注吹头结构示意图,处于注塑状态;→图8示出滑板、模板相互连接关系,沿图2的D-D剖面的剖视图;图9为一透视图,示出滑板、模板与楔杆、斜板等的配合关系;图1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示出滑板、模板组件和一种变换形式。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总体结构见图1-4,以制造管坯和同时将另一组管坯制造中空容器为例,它包括机架9、注塑装置1、吹塑装置2及附属配件。本实施例机架9上设有4根水平导柱91,定模板92固定在机架9上。本装置由安装于导柱91上的定模板93和动模板92的靠近和分离来实现注塑和吹塑,因此,导柱31可固定在定模板93上,让动模板93上水平往复地在导柱31上移动,也可以将导柱31固定在动模板92上,让导柱31带着动模板93水平往复移动在定模板92上,如本实施例。其定模板92、动模板93与导柱91的结构可参考本人2002年2月7日申请的,专利号为02203481.1“一种双模板合模锁紧机构”,此处不予详述。定模板92内侧向左,安装有注塑装置1的主机11、制坯模板12以及吹塑装置2的成型模板21,成型模板21为相同的两套,水平对称配置在制坯模板12两侧。在动模板93内侧向右,固定有水平上下配置的导轨31,一基座3前后滑动的安装于导轨31上。基座3上固定有相同的二列注塑和吹塑兼用的注吹头4,每个注吹头4朝向右侧定模板93的一端上,安装一带吹孔52的模芯51。另设有与注吹头4相配合的滑板6,一列注吹头4配合1组上下2块滑板6,共设2组,每组滑板6上安装1对模板7,每对模板7为可分开又-->可对合,对合时2块模板7间可形成模孔75,模孔75至少垂直配置2个,本实施例为4个,模孔75中心应该与模芯51的中心轴重合并一一对应,模孔75数量与注塑工位和吹塑工位数相对应,即模孔75的总数量与注吹头4总数量相等。在模孔7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注塑、吹塑多用机,包括机架(9)、注塑装置(1)、吹塑装置(2)、控制机构和动力装置,机架(9)上设有一组水平导柱(91),在导柱(91)上安装有往复滑动的动模板(93),导柱(91)上还安装有定模板(92),定模板(92)上安装有注塑装置(1)的主机(11)、制坯模板(12)以及吹塑装置(2)的成型模板(21),成型模板(21)为相同的两套,水平对称配置在制坯模板(12)两侧,其特征在于定模板(92)固定在机架(9)上;动模板(93)内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轨(31),导轨(31)内设有一基座(3),基座(3)上固定二列沿垂直方向排列的注吹头(4),注吹头(4)水平指向定模板(92)一端安装一带吹孔(52)的模芯(51);另设2组可左右分开、对合的对开模板(7),对合时形成模孔(75),模孔(75)中心与相应的模芯(51)中心线重合并一一对应;每组模板(7)上下安装有滑板(6),滑板(6)与基座(3)配合;基座(3)具有前后端两个稳定位置,使2列注吹头(4)交替对应制坯模板(12)和其中一列成型模板(21),一列注吹头(4)上的模芯(51)与模孔(75)和相应的制坯模板(12)、主机(11)配合注塑管坯,另一列注吹头(4)上的吹孔(52)与模孔(75)和相应的成型模板(21)配合吹制中空容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注塑、吹塑多用机,其特征在于动模板(93)侧面固定一基座气缸(32),基座气缸(32)活塞杆连接在基座(3)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注塑、吹塑多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吹头(4)中心为空腔,左端固定在基座(3)上并与基座(3)上的进气孔(33)相通,在空腔内侧左部有设有台肩(41),右部设有限位台(42),右端向外伸出一锥孔面(44);空腔内置一具有中心孔(54)的滑动轴(5),滑动轴(5)左部设有肩头(55),右端固定一模芯(51),肩头(55)与限位台(42)间安装有弹力簧(43);模芯(51)中部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桂森,
申请(专利权)人:蔡桂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