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66882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0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在栅极配线与源极配线之间的交叉部设置用于保持液晶层的厚度的隔离部,还设置了为隔离部遮光的隔离部用遮光部。在平面图中观察时,隔离部布置在设有隔离部用遮光部的区域。而且,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在设有隔离部用遮光部的区域内,源极配线具有在彼此不同的方向弯曲的两个弯曲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装置相关申请的引用本申请要求2012年7月27日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2-166578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到本申请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涉及设有多个像素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与CRT (阴极射线管)相比具有重量轻、尺寸小、能耗低等特征,在各种类型的电子装置中将其用作显示器。液晶显示装置通过由电场改变在预定方向排列的液晶分子的方向并通过液晶层控制光传输量而显示图像。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包括例如阵列衬底和滤色器衬底的一对衬底。在阵列衬底中,例如,作为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FT)形成于阵列内,使其与液晶显示装置的每个像素对应。在滤色器衬底中,形成滤色器,使其与液晶显示装置的每个像素对应。阵列衬底与滤色器衬底之间的空间填充有液晶层,施加给液晶层的电场通过切换每个像素中的TFT而改变。作为给液晶层施加电场的方法,已知利用垂直电场方案的方法和利用横向电场方案的方法。在采用横向电场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例如,在包括阵列衬底和滤色器衬底的一对衬底的其中之一的液晶层侧设置一对电极,使其互相绝缘,并对液晶分子施加近似横向电场。作为采用横向电场方案的液晶显示装置,已知在平面图中观察时一对电极并非互相重叠的IPS (平面转换)模式的装置和电极互相重叠的FFS (边缘场转换)模式的装置。其中,在FF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包括共用电极和像素电极的成对电极分别通过绝缘膜布置在各个不同层上,缝状孔隙在液晶层侧设于共用电极或像素电极内,并将经过该缝状孔隙的近似横向电场施加给液晶层。由于FF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宽视角、图像对比度提高等效果,近年来,更多地使用这种液晶显示装置。作为FF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已知共用电极和像素电极均布置在阵列衬底上并且在TFT上方的装置。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TFT及其他部件的表面在阵列衬底内覆盖有层间树脂膜,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下电极和具有缝状孔隙的上电极形成于层间树脂膜的表面,电极间绝缘膜夹在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另一方面,滤色器衬底的液晶层侧的每个像素之间的部分设有遮光部。第2011-164369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专利文件I)和第2011-27951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专利文件2)对在FF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内在滤色器衬底上与扫描线和信号线相对的位置形成遮光部的技术进行了说明。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上述FF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形成了用于保持阵列衬底与滤色器衬底之间的间隔,并将液晶层保持在预定厚度的感光性间隔物(隔离部(spacer portion))。感光性间隔物(隔离部)形成于例如滤色器衬底上。在阵列衬底上,形成了互相交叉的多个扫描线(栅极配线)和多个信号线(源极配线),TFT (薄膜晶体管)设于扫描线(栅极配线)与信号线(源极配线)的每个交叉部。为了防止像素的孔径比下降,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感光性间隔物(隔离部)设于源极配线与栅极配线的交叉部,在某些情况下,形成于与TFT (薄膜晶体管)重叠的位置。另外,阵列衬底的液晶层侧的最外表面和滤色器衬底的液晶层侧的最外表面上均形成有用于使液晶层取向的取向膜。在形成该取向膜的过程中,例如,使用摩擦辊在信号线(源极配线)的延伸方向进行摩擦。但是,感光性间隔物(隔离部)形成于滤色器衬底内。因此,在相对于滤色器衬底的最外表面上的感光性间隔物(隔离部)的摩擦方向的下游侧的区域内,形成了不对取向膜进行摩擦的区域,即,摩擦阴影。由于在没有对取向膜进行摩擦的区域无法使取向膜充分取向,液晶层的方向无法适当取向,显示黑色时,会出现光从一部分像素中泄漏的问题。因此,降低了显示图像的质量,液晶显示装置的性能下降。可将移动感光性间隔物(隔离部)作为防止这种光泄漏发生的一种方法。但是,如果移动感光性间隔物(隔离部),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宽度增加,因此,不可能满足像素布局的限制条件。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减少由于摩擦阴影的出现而造成的光泄漏,同时满足像素布局的限制条件的液晶显示装置,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平面图中观察时,隔离部设于源极配线与栅极配线的交叉部。以下是本申请公开的典型专利技术的概要的简要说明。在根据典型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在栅极配线与源极配线的交叉部提供用于保持液晶层的厚度的隔离部,还提供了对隔离部遮光的隔离部用遮光部。在平面图中观察时,隔离部布置在设有隔离部用遮光部的区域。另外,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在设有隔离部用遮光部的区域内,源极配线具有在彼此不同的方向弯曲的两个弯曲部。下文将对本申请公开的典型专利技术获得的效果进行简要说明。根据典型实施方式,在(在平面图中观察时)隔离部设于源极配线与栅极配线的交叉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减少由于摩擦阴影的出现而造成的光泄漏,同时满足像素布局的限制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的平面图;图2为沿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3为沿图1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4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内在Y轴方向相邻的两个像素的概要的平面图;图5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子像素的概要的平面图;图6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内的一个子像素内扫描线(栅极配线)与信号线(源极配线)的交叉部附近的部分的放大平面图;图7为沿图6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图8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9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10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1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12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13为比较例I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的平面图;图14为比较例I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摩擦处理中的滤色器衬底的截面图;图15为比较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的平面图;图16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的平面图;图17为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的平面图;图18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的平面图;以及图19为第五实施方式的作为电子装置的示例的移动电话的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在多个部分或实施方式中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但是,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这些部分或实施方式并非互不相关,一个部分或实施方式涉及另一个部分或实施方式的整体或一部分作为其变形例、其细节或其补充说明。另外,在下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提到要素数量(包括件数、值、量、范围等)时,要素数量并不限于特定数量,除非另有说明或在原理上该数量明显限于该特定数量。也可采用大于或小于该特定数量的数量。进一步,在下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毫无疑问,部件(包括要素步骤)并非始终必要,除非另有说明或在原理上这些部件是明显必要的。相似地,在下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提到部件的形状、其位置关系等时,其中包括基本近似和相似形状等,除非另有说明或可认为从原理上将其明显排除。上文所述的数值和范围也是如此。下文将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注意的是,在描述实施方式的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用相同参考符号表示,其重复说明将省略。另外,在以下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衬底;第二衬底,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对地布置;液晶层,夹在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多个栅极配线,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沿第一方向设于所述第一衬底上;多个源极配线,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设于所述第一衬底上;多个像素,由所述多个栅极配线和所述多个源极配线划界;薄膜晶体管,设于所述栅极配线与所述源极配线的交叉部;遮光部,设于所述第二衬底的所述多个像素之间的部分;以及隔离部,设于所述交叉部,用于保持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间隔,其中,所述遮光部包括对所述隔离部遮光的隔离部用遮光部,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隔离部布置在设有所述隔离部用遮光部的区域内,并且所述源极配线包括:第一弯曲部,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在设有所述隔离部用遮光部的区域内在第三方向弯曲;以及第二弯曲部,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在设有所述隔离部用遮光部的区域内在与第三方向不同的第四方向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7.27 JP 2012-166578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衬底; 第二衬底,与所述第一衬底相对地布置; 液晶层,夹在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 多个栅极配线,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沿第一方向设于所述第一衬底上; 多个源极配线,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设于所述第一衬底上; 多个像素,由所述多个栅极配线和所述多个源极配线划界; 薄膜晶体管,设于所述栅极配线与所述源极配线的交叉部; 遮光部,设于所述第二衬底的所述多个像素之间的部分;以及 隔离部,设于所述交叉部,用于保持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间隔, 其中,所述遮光部包括对所述隔离部遮光的隔离部用遮光部, 在平面图中观察时,所述隔离部布置在设有所述隔离部用遮光部的区域内,并且 所述源极配线包括: 第一弯曲部,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在设有所述隔离部用遮光部的区域内在第三方向弯曲;以及 第二弯曲部,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在设有所述隔离部用遮光部的区域内在与第三方向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俊平太田昭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