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北大学专利>正文

有限空间下支承系统动柔度测试的加载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65981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02:07
有限空间下支承系统动柔度测试的加载方法,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适用于复杂旋转机械的支承系统动柔度测试。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杠杆原理,建立了载荷标定方法来获得支点处的动态载荷,方法简单、易于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加载动态载荷装置,此装置包括径向力加载杠杆,径向力加载杠杆一端与底座相铰接,另一端与假轴固定连接,推力杆一端与径向力加载杠杆相铰接,另一端与振动台相铰接,在推力杆上设置有力传感器;该加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测量振动台施加在径向力加载杠杆上的简谐激振力与支点位移之间的对应关系;测量振动台施加在径向力加载杠杆上的简谐激振力与支点所受载荷之间的对应关系;测得一个支点的动柔度;测得所有支点的动柔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复杂旋转机械的支承系统动柔度测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领域的旋转机械设备越来越庞大和复杂,旋转机械的动力学特性是其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旋转机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转子,而设备的支承系统动柔度决定着转子的动力学特性,进而对整个旋转机械设备的动力学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旋转机械静子支承系统在工作状态下受到转子不平衡量引起的激励作用,在支承系统动柔度测试中,由于支承系统的复杂性及有限的空间,使动载荷的有效施加变得非常困难。目前工程应用中系统/结构动柔度测试的通用加载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方法为质量偏心转子激励,这种加载方式需要制作复杂程度与原设备转子系统相近的设备,这在结构简单的小型旋转机械中比较可行,而对于大型复杂旋转机械则几乎无法实现;第二种方法采用作动器直接激励,加载设备包括激振器、振动台等,对于大型复杂旋转机械设备,由于静子及支承系统的结构异常复杂,内部空间有限,能供加载的区域往往是预留给转子系统的区域,所以这种加载方式也无法使用;第三种方法是使用力锤瞬态激励,在不多的几篇关于复杂旋转机械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限空间下支承系统动柔度测试的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载方法采用加载动态载荷装置,所述的加载动态载荷装置,包括径向力加载杠杆,径向力加载杠杆一端与底座相铰接,另一端与假轴固定连接,在径向力加载杠杆上设置有推力杆,推力杆一端与径向力加载杠杆相铰接,另一端与振动台相铰接,在推力杆上设置有力传感器;测量状态下径向力加载杠杆与推力杆相垂直,且在同一水平面内;该加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测量振动台施加在径向力加载杠杆上的简谐激振力与支点位移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拆除掉原轴及涡轮的试验机匣通过安装节固定在机匣支撑底座上,使试验机匣的边界条件同实际工况下的机匣相一致;将加载动态载荷装置的假轴与试验机匣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限空间下支承系统动柔度测试的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载方法采用加载动态载荷装置,所述的加载动态载荷装置,包括径向力加载杠杆,径向力加载杠杆一端与底座相铰接,另一端与假轴固定连接,在径向力加载杠杆上设置有推力杆,推力杆一端与径向力加载杠杆相铰接,另一端与振动台相铰接,在推力杆上设置有力传感器;测量状态下径向力加载杠杆与推力杆相垂直,且在同一水平面内;该加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振动台施加在径向力加载杠杆上的简谐激振力与支点位移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拆除掉原轴及涡轮的试验机匣通过安装节固定在机匣支撑底座上,使试验机匣的边界条件同实际工况下的机匣相一致;将加载动态载荷装置的假轴与试验机匣的轴承座内的轴承相连接,假轴的直径、材质和表面加工要求与原轴一致,假轴的长度与轴承的宽度相同,假轴与轴承的连接方式与原轴和轴承的连接方式相同; 开启加载动态载荷装置的振动台,对试验机匣的轴承施加动态载荷,加载动态载荷装置的力传感器测得振动台加载的激振力信号,该信号对应的力是振动台施加在径向力加载杠杆上的简谐激振力,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支点在此简谐激振力作用下的位移,此支点为假轴与轴承、轴承座及试验机匣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的接触点,即是假轴与轴承的接触点,此支点位移为轴承、轴承座及试验机匣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的位移; 通过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对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测得的信号进行同步采集,然后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绘制“力一位移滞回曲线”;得到振动台施加在径向力加载杠杆上的简谐激振力与支点位移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二:采用载荷标定方法测量振动台施加在径向力加载杠杆上的简谐激振力与支点所受载荷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加载动态载荷装置的假轴固定在夹钳上,在假轴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力标定后的力标定传感器,夹甜固定在力标定传感器上,力标定传感器固定在力标定座上;力标定传感器由开孔板与设置在孔边缘的应变片组成;力标定传感器力标定过程:对开孔板上与夹钳固定连接的位置施加拉、压力,并同时记录孔边缘的应变片的应变值,得到孔边缘应变片的应变值与开孔板上与夹钳固定连接的位置受到的拉、压力之间的对应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李成刚王德友宛春博刘聪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