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形”潜热蓄热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65636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D形”潜热蓄热构件,包括加热壁面、曲线形外壁和两个竖向壁面,内部填充相变材料,外部包覆保温层,曲线形外壁的外形轮廓曲线延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得到的曲线满足Peak?Functions函数中Asym2Sig曲线的分布样式。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更多的固态相变材料可直接与高温的液相相变材料接触换热,缓解了大量高温液相相变材料积聚在容器顶部的现象,使容器内的竖向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同时还有效地消除了融化过程中存在于传统矩形容器底部处的换热死角;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增强了融化过程中的对流换热强度,使构件内相变材料的融化速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蓄热时间变短,单位时间的蓄热量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D形”潜热蓄热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能回收、储存系统中的蓄热构件,具体涉及一种“D形”潜热蓄热构件。
技术介绍
蓄热装置是余热回收、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具。其主要作用在于将工业上产生的各种不连续的废热以及太阳能这样随时间变化的间歇性能源在供能充足时将其储存起来,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再释放出来以供用户使用。潜热蓄热装置因其单位体积的蓄热量大、蓄热过程中温度相对恒定、有不同温度段的装置可供选择等优点而受到关注。板式蓄热器(对应矩形的蓄热构件)因其结构简单、单位体积的蓄热量大等优点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是,对于这种由矩形蓄热构件构成的板式蓄热器,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在相变材料选定,运行工况一定的情况下,因大多数相变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存在换热死角,使整个蓄热装置的换热性能低下,从而导致相变蓄热装置无法快速地进行热量的储存或释放,成为制约其发展和应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对该类相变蓄热器换热过程的强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相变过程中换热的强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蓄热(融化)过程的强化,如工业上余热等热能的回收,这类热源的一个共同点是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D形”潜热蓄热构件,包括一个加热壁面(1)和两个竖向壁面(2),其特征在于,该构件还包括一个曲线形外壁(3),加热壁面(1)的两端与曲线形外壁(3)的两端相接,两个竖向壁面(2)设置在加热壁面(1)和曲线形外壁(3)的两侧,形成一个壳体,在曲线形外壁(3)上设置有相变材料填充管(5),壳体内通过相变材料填充管(5)填充有相变材料(4),所述的相变材料填充管(5)在向壳体内填充满相变材料(4)后密封;所述的曲线形外壁(3)的外形轮廓曲线延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得到的曲线满足Peak?Functions函数中Asym2Sig曲线的分布样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形”潜热蓄热构件,包括一个加热壁面(I)和两个竖向壁面(2),其特征在于,该构件还包括一个曲线形外壁(3),加热壁面(I)的两端与曲线形外壁(3)的两端相接,两个竖向壁面(2)设置在加热壁面(I)和曲线形外壁(3)的两侧,形成一个壳体,在曲线形外壁(3 )上设置有相变材料填充管(5 ),壳体内通过相变材料填充管(5 )填充有相变材料(4 ),所述的相变材料填充管(5)在向壳体内填充满相变材料(4)后密封; 所述的曲线形外壁(3)的外形轮廓曲线延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得到的曲线满足Peak Functions函数中Asym2Sig曲线的分布样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形”潜热蓄热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sy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桂胡志培高然尹海国杨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