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流体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6408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21:57
一种用于展示流体动力学的动态流体泵,包括具有基底和从盆体表面至基底的大量流体的流体盆。动态流体泵支承在盆体的底部处。动态流体泵包括四个内管。内管中的两个向上到达流体箱,一个内管向上到达盆体表面并且一个内管作为排出口。最小内管位于主内管内部,副内管的直径小于主内管的直径。两个向上延伸的内管(主内管和副内管)各自在盆体的底部包括一个活塞,并且在盆体的基底与枢转组件连接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活塞位于或接近其中一个内管的顶部,同时另一个活塞位于或接近另一个内管的底部。动态流体泵构造和布置成将流体提升至顶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态流体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流体提升至机构顶部的机构,并且使用一种沉浸在流体盆中的动态流体泵
技术介绍
实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显示机构用来将流体提升至机构顶部。该机构包括流体盆,流体盆具有大量流体,该流体在基底上方的盆体内带有流体表面。动态流体泵位于流体盆的底部处。此外,该动态流体泵包括四个向上的内管:两个内管向上连接至流体箱、一个内管向上连接至盆体表面以及一个内管用作排出口。最小内管位于主内管和第三内管(副内管)的内部,该第三内管的直径小于主内管的直径。向上内管中的两个(主内管和副内管)包括位于盆体底部的活塞,该盆体在盆体的下部与枢转组件连接在一起。从而,当其中一个活塞位于或接近其中一个内管的顶部时,另一个活塞接近另一个内管的底部。动态流体泵固定在流体盆的底部,并且在活塞行程顶部的主内管上具有主控制阀。另一方面,最小内管的底端具有减震器,该减震器位于主控制阀的顶部。主控制阀具有圆形孔,从而如果控制阀关闭,该圆形孔将在最小内管下从底部配合并保持其打开。副内管在盆体顶部具有减震器并且在下方具有控制阀。该减震器用于将流体填充管道并且防止其回流(保持流体按同一方向流动而不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态流体泵机构,所述机构包括:流体盆,所述流体盆具有基底和盆内的大量流体并且具有流体表面;位于所述盆上方的流体箱;动态流体泵,包括:主内管,所述主内管从所述盆的基底向上延伸至所述盆的上端;从所述盆向上延伸至所述流体箱的副内管和最小内管,所述副内管和最小内管的直径小于所述主内管的直径,所述最小内管的直径小于所述副内管的直径,并且所述最小内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主内管内;排出内管,所述排出内管从所述盆向上延伸,并在其上端处向大气敞开;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位于所述主内管中;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位于所述副内管中;以及枢转组件,所述枢转组件位于所述盆的基底处并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致使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7.18 GB 1212787.41.一种动态流体泵机构,所述机构包括: 流体盆,所述流体盆具有基底和盆内的大量流体并且具有流体表面; 位于所述盆上方的流体箱; 动态流体泵,包括: 主内管,所述主内管从所述盆的基底向上延伸至所述盆的上端; 从所述盆向上延伸至所述流体箱的副内管和最小内管,所述副内管和最小内管的直径小于所述主内管的直径,所述最小内管的直径小于所述副内管的直径,并且所述最小内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主内管内; 排出内管,所述排出内管从所述盆向上延伸,并在其上端处向大气敞开; 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位于所述主内管中; 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位于所述副内管中;以及 枢转组件,所述枢转组件位于所述盆的基底处并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致使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在相应的主。内管或副内管内沿相反方向往复,以使其中一个活塞将在其中一个内管内向下运动,同时另一个活塞将在另一个内管内向上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流体泵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时,所述副内管内在所述第二活塞上方的流体体积小于所述主内管内在所述第一活塞上方的流体体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态流体泵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时,所述最小内管内的流体体积小于所述副内管内在所述第二活塞上方的流体体积。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动态流体泵机构,其特征在于,主控制阀在所述第一活塞的行程上端处位于所述主内管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态流体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内管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达·阿兰内齐
申请(专利权)人:内达·阿兰内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