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芯轻型屏蔽控制电缆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缆,特别涉及一种适合于在高频下作为高速数据传输介质,能够稳定可靠地多路传输声音、数据信号的多芯轻型屏蔽控制电缆。
技术介绍
普通的控制电缆在高频下,任意线对间的电磁干扰较强,串音较大,不利于控制信号的可靠传输。传统复合屏蔽的形式结构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但在多芯情况下,屏蔽形式对产品重量、结构尺寸、柔软性等方面影响较大,从而对电缆的使用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重量轻、在高频率下抗串音干扰能力较强、并同时具有阻燃、电绝缘性能高、衰减小等特点的多芯轻型屏蔽控制电缆。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芯轻型屏蔽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导体外挤出一层绝缘层构成的绝缘线,两根绝缘线绞合构成对绞线;还包括在所述对绞线外编织一层屏蔽层构成的对绞屏蔽线,还包括在对绞屏蔽线外挤出内护层构成的对绞屏蔽护套线,还包括三根绝缘线绞合后依次编织一层屏蔽层、挤出内护层构成的三芯绞合屏蔽护套线,还包括缆芯内屏蔽层、缆芯外屏蔽层、阻燃聚氨酯护套;四根所述对绞屏蔽线绞合构成绞合屏蔽线组,四根所述对绞线绞合构成绞合线组,两组绞合屏蔽线组、两组绞合线组、十根对绞屏蔽线、六根三芯绞合屏蔽护套线绞合成缆芯,在其外依次设有一层缆芯内屏蔽层、缆芯外屏蔽层、护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多芯轻型屏蔽控制电缆其绝缘层采用适合薄层挤出的交联聚乙烯绝缘,屏蔽层采用铜包铝镁合金形式,缆芯内屏蔽层为聚酯铝绕包形式,缆芯外屏蔽层为编织镀锡铜的形式,不仅使得电缆在高频下传输多路信号时,具有较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芯轻型屏蔽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导体(1?1)外挤出一层绝缘层(1?2)构成的绝缘线(1),两根绝缘线(1)绞合构成对绞线(2);还包括在所述对绞线(2)外编织一层屏蔽层(3)构成的对绞屏蔽线(4),还包括在对绞屏蔽线(4)外挤出内护层(5)构成的对绞屏蔽护套线(6),还包括三根绝缘线(1)绞合后依次编织一层屏蔽层(3)、挤出内护层(5)构成的三芯绞合屏蔽护套线(7),还包括缆芯内屏蔽层(10)、缆芯外屏蔽层(11)、阻燃聚氨酯护套(12);四根所述对绞屏蔽线(4)绞合构成绞合屏蔽线组(8),四根所述对绞线(2)绞合构成绞合线组(9),两组绞合屏蔽线组(8)、两组绞合线组(9)、十根对绞屏蔽线(4)、六根三芯绞合屏蔽护套线(7)绞合成缆芯,在其外依次设有一层缆芯内屏蔽层(10)、缆芯外屏蔽层(11)、护套(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芯轻型屏蔽控制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导体(1-1)外挤出一层绝缘层(1-2)构成的绝缘线(1),两根绝缘线(I)绞合构成对绞线(2);还包括在所述对绞线(2)外编织一层屏蔽层(3)构成的对绞屏蔽线(4),还包括在对绞屏蔽线(4)外挤出内护层(5)构成的对绞屏蔽护套线(6),还包括三根绝缘线(I)绞合后依次编织一层屏蔽层(3)、挤出内护层(5)构成的三芯绞合屏蔽护套线(7),还包括缆芯内屏蔽层(10)、缆芯外屏蔽层(11)、阻燃聚氨酯护套(12);四根所述对绞屏蔽线(4)绞合构成绞合屏蔽线组(8),四根所述对绞线(2)绞合构成绞合线组(9),两组绞合屏蔽线组(8)、两组绞合线组(9)、十根对绞屏蔽线(4)、六根三芯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妍,刘喆旻,毕建金,李连喜,吕进,蒋慧,韦玮,王玉芳,马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六〇九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