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串逆变器电站追踪器内部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02818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1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串逆变器电站追踪器内部线束,特别适合于野外长期处于暴晒、雨淋、风吹、拉拽等恶劣环境使用,主要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追踪器上电流的传输及汇集。包括数根光伏电缆、太阳能正极连接器,太阳能负极连接器、绑线带,针对C7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合理的设计了线束的走向,线束各分支长度,以捆绑方式,防止线束冗乱,并且增加了绝缘性能优良、耐紫外线、耐雷电冲击的分支接头进行汇流,不仅降低了电站运行的成本,更提高了安全使用的可靠性。总之,耐光照、耐紫外线、寿命长,防水、高绝缘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串逆变器电站追踪器内部线束,特别适合于野外长期处于暴晒、雨淋、风吹、拉拽等恶劣环境使用,主要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追踪器上电流的传输及汇集。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光伏发电系统而言,普通的光伏发电系统采用的是太阳能板聚光发电,本技术主要用于新型发电系统即C7光伏发电系统,新型发电系统与普通的发电系统主要区别在于:一,它不是通过太阳能板聚光,而是通过凹面镜反光;光能搜集率大大提高;二,有追踪器,可追踪光线位置,从而调控凹面镜位置,追踪光线,有效发电时间延长,约10小时,每天1丽的电站可发800kwh的电。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光伏线束,基本上是为平板太阳能板聚光发电系统而设计的线束,一般为成束的无分支或接头的线束,进行捆绑后直接与太阳能板及汇流箱相连。其结构设计简单,通过成束的线束将太阳能电池板与汇流箱相连,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容易造成电站现场电线接线复杂冗乱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现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串逆变器电站追踪器内部线束,针对C7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合理的设计了线束的走向,线束各分支长度,以捆绑方式,防止线束冗乱,并且增加了绝缘性能优良、耐紫外线、耐雷电冲击的分支接头进行汇流,不仅降低了电站运行的成本,更提高了安全可靠性。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串逆变器电站追踪器内部线束,包括数根光伏电缆、太阳能正极连接器,太阳能负极连接器、绑线带,所述数根光伏电缆分别为结构均相同的光伏电缆1、光伏电缆I1、光伏电缆II1、光伏电缆IV、光伏电缆V、光伏电缆V1、光伏电缆VI1、光伏电缆VII1、光伏电缆IX、光伏电缆X、光伏电缆X1、光伏电缆XII,均由绞合镀锡铜线芯外依次设有无卤阻燃光伏电缆辐照绝缘层、无卤阻燃光伏电缆辐照护套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缆VI1、光伏电缆X1、光伏电缆IX、光伏电缆XI1、光伏电缆VII1、光伏电缆X的一端依次排列垂直设置,光伏电缆VII1、光伏电缆IX、光伏电缆XII的一端分别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光伏电缆VI1、光伏电缆X、光伏电缆XI的一端分别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光伏电缆XI另一端为向左水平设置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光伏电缆XII另一端为向右水平设置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在光伏电缆XI向左水平设置的另一端及光伏电缆XII向右水平设置的另一端的下方水平设置有光伏电缆V、光伏电缆VI,光伏电缆V、光伏电缆VI的左端各自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光伏电缆V、光伏电缆VI的右端各自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左端设置的光伏电缆XI和光伏电缆V、光伏电缆VI的一端通过两组绑线带间隔的绑扎在一起,余下部分的光伏电缆XI和光伏电缆V的一端通过一组绑线带绑扎在一起;右端设置的光伏电缆XII和光伏电缆V、光伏电缆VI的另一端通过两组绑线带间隔的绑扎在一起,余下部分的光伏电缆XII和光伏电缆VI的另一端通过一组绑线带绑扎在一起;光伏电缆IX另一端为向左水平设置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光伏电缆X另一端为向右水平设置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在光伏电缆IX向左水平设置的另一端及光伏电缆X向右水平设置的另一端的上方水平设置有光伏电缆IV、光伏电缆III,光伏电缆IV、光伏电缆III的左端各自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光伏电缆IV、光伏电缆III的右端各自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左端设置的光伏电缆IX和光伏电缆IV、光伏电缆III的一端通过两组绑线带间隔的绑扎在一起,余下部分的光伏电缆IV和光伏电缆III的一端通过一组绑线带绑扎在一起;右端设置的光伏电缆X和光伏电缆IV、光伏电缆III的另一端通过两组绑线带间隔的绑扎在一起,余下部分的光伏电缆IV、光伏电缆III的另一端通过一组绑线带绑扎在一起;光伏电缆VII另一端为向左水平设置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光伏电缆VIII另一端为向右水平设置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在光伏电缆VII向左水平设置的另一端及光伏电缆VIII向右水平设置的另一端的下方水平设置有光伏电缆1、光伏电缆II,光伏电缆1、光伏电缆II的左端各自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光伏电缆1、光伏电缆II的右端各自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左端设置的光伏电缆VII和光伏电缆1、光伏电缆II的一端通过两组绑线带间隔的绑扎在一起,余下部分的光伏电缆VII和光伏电缆I的一端通过一组绑线带绑扎在一起;右端设置的光伏电缆VIII和光伏电缆1、光伏电缆II的另一端通过两组绑线带间隔的绑扎在一起,余下部分的光伏电缆VIII和光伏电缆II的另一端通过一组绑线带绑扎在一起。本技术的特点是:针对C7光伏发电系统的结构,合理的设计了线束的走向,线束各分支长度,以捆绑方式,防止线束冗乱,并且增加了绝缘性能优良、耐紫外线、耐雷电冲击的分支接头进行汇流,不仅降低了电站运行的成本,更提高了安全可靠性。本技术与市场上流通常见的线束相比,结构简单、清晰,加上采用绝缘性能优良、耐光照的分支接头将各线束串连,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电线,而且使接线简单、便捷。另外,4mm2的12AWG光伏电缆的采用,耐光照、耐紫外线、机械性能优良、绝缘性能优良,此类光伏电缆耐温等级达150°C,最低使用温度为-40°C,电缆柔软耐弯折,进而保证了光伏电缆严酷的户外使用条件。总之,耐光照、耐紫外线、寿命长,防水、高绝缘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光伏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组串逆变器电站追踪器内部线束,包括数根光伏电缆、太阳能正极连接器13,太阳能负极连接器14、绑线带15,所述数根光伏电缆分别为结构均相同的光伏电缆I1、光伏电缆112、光伏电缆1113、光伏电缆IV4、光伏电缆V5、光伏电缆VI6、光伏电缆VII7、光伏电缆VIII8、光伏电缆1X9、光伏电缆X10、光伏电缆XII1、光伏电缆XII12,均由绞合镀锡铜线芯1-12-1外依次设有无卤阻燃光伏电缆辐照绝缘层1-12-2、无卤阻燃光伏电缆辐照护套1-12-3构成。光伏电缆VII7、光伏电缆XII1、光伏电缆1X9、光伏电缆XII12、光伏电缆VIII8、光伏电缆X10的一端依次排列均为垂直设置,光伏电缆VIII8、光伏电缆1X9、光伏电缆XII12的一端分别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13,光伏电缆VII7、光伏电缆X10、光伏电缆XI11的一端分别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14。光伏电缆XIII另一端为向左水平设置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13,光伏电缆XII12另一端为向右水平设置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14,在光伏电缆XIII向左水平设置的另一端及光伏电缆XII12向右水平设置的另一端的下方水平设置有光伏电缆V5、光伏电缆VI6,光伏电缆V5、光伏电缆VI6的左端各自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13,光伏电缆V5、光伏电缆VI6的右端各自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14。左端设置的光伏电缆XIII和光伏电缆V5、光伏电缆VI6的一端通过两组绑线带15间隔的绑扎在一起,余下部分的光伏电缆XIII和光伏电缆V5的一端通过一组绑线带15绑扎在一起;右端设置的光伏电缆XII12和光伏电缆V5、光伏电缆VI6的另一端通过两组绑线带15间隔的绑扎在一起,余下部分的光伏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串逆变器电站追踪器内部线束,包括数根光伏电缆、太阳能正极连接器(13),太阳能负极连接器(14)、绑线带(15),所述数根光伏电缆分别为结构均相同的光伏电缆I(1)、光伏电缆II(2)、光伏电缆III(3)、光伏电缆IV(4)、光伏电缆V(5)、光伏电缆VI(6)、光伏电缆VII(7)、光伏电缆VIII(8)、光伏电缆IX(9)、光伏电缆X(10)、光伏电缆XI(11)、光伏电缆XII(12),均由绞合镀锡铜线芯(1‑12‑1)外依次设有无卤阻燃光伏电缆辐照绝缘层(1‑12‑2)、无卤阻燃光伏电缆辐照护套(1‑12‑3)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电缆VII(7)、光伏电缆XI(11)、光伏电缆IX(9)、光伏电缆XII(12)、光伏电缆VIII(8)、光伏电缆X(10)的一端依次排列垂直设置,光伏电缆VIII(8)、光伏电缆IX(9)、光伏电缆XII(12)的一端分别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13),光伏电缆VII(7)、光伏电缆X(10)、光伏电缆XI(11)的一端分别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14);光伏电缆XI(11)另一端为向左水平设置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13),光伏电缆XII(12)另一端为向右水平设置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14),在光伏电缆XI(11)向左水平设置的另一端及光伏电缆XII(12)向右水平设置的另一端的下方水平设置有光伏电缆V(5)、光伏电缆VI(6),光伏电缆V(5)、光伏电缆VI(6)的左端各自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13),光伏电缆V(5)、光伏电缆VI(6)的右端各自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14);左端设置的光伏电缆XI(11)和光伏电缆V(5)、光伏电缆VI(6)的一端通过两组绑线带(15)间隔的绑扎在一起,余下部分的光伏电缆XI(11)和光伏电缆V(5)的一端通过一组绑线带(15)绑扎在一起;右端设置的光伏电缆XII(12)和光伏电缆V(5)、光伏电缆VI(6)的另一端通过两组绑线带(15)间隔的绑扎在一起,余下部分的光伏电缆XII(12)和光伏电缆VI(6)的另一端通过一组绑线带(15)绑扎在一起;光伏电缆IX(9)另一端为向左水平设置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14),光伏电缆X(10)另一端为向右水平设置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13),在光伏电缆IX(9)向左水平设置的另一端及光伏电缆X(10)向右水平设置的另一端的上方水平设置有光伏电缆IV(4)、光伏电缆III(3),光伏电缆IV(4)、光伏电缆III(3)的左端各自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14),光伏电缆IV(4)、光伏电缆III(3)的右端各自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13);左端设置的光伏电缆IX(9)和光伏电缆IV(4)、光伏电缆III(3)的一端通过两组绑线带(15)间隔的绑扎在一起,余下部分的光伏电缆IV(4)和光伏电缆III(3)的一端通过一组绑线带(15)绑扎在一起;右端设置的光伏电缆X(10)和光伏电缆IV(4)、光伏电缆III(3)的另一端通过两组绑线带(15)间隔的绑扎在一起,余下部分的光伏电缆IV(4)、光伏电缆III(3)的另一端通过一组绑线带(15)绑扎在一起;光伏电缆VII(7)另一端为向左水平设置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13),光伏电缆VIII(8)另一端为向右水平设置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14),在光伏电缆VII(7)向左水平设置的另一端及光伏电缆VIII(8)向右水平设置的另一端的下方水平设置有光伏电缆I(1)、光伏电缆II(2),光伏电缆I(1)、光伏电缆II(2)的左端各自接一个太阳能正极连接器(13),光伏电缆I(1)、光伏电缆II(2)的右端各自接一个太阳能负极连接器(14);左端设置的光伏电缆VII(7)和光伏电缆I(1)、光伏电缆II(2)的一端通过两组绑线带(15)间隔的绑扎在一起,余下部分的光伏电缆VII(7)和光伏电缆I(1)的一端通过一组绑线带(15)绑扎在一起;右端设置的光伏电缆VIII(8)和光伏电缆I(1)、光伏电缆II(2)的另一端通过两组绑线带(15)间隔的绑扎在一起,余下部分的光伏电缆VIII(8)和光伏电缆II(2)的另一端通过一组绑线带(15)绑扎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连喜蒋慧郑晓奕吕进郭俊婷丁鑫孙文龙李东海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六〇九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