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缸差动合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5190 阅读:3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四缸差动合模装置,由油缸、活塞、前后活塞杆、模板及机架组成,通过选择互不相同的前后活塞杆直径可实现较大的合模速度、开模速度、开模力及较少的能量损失,无需增加油压增速装置,采用在活塞内装设逻辑阀来控制油缸内前、后腔的通、断,以实现开合模速度变化及高压锁模,该装置结构简单、油路阻力少,成本低,性能稳定可靠。(*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合模机构,它用于塑料、橡胶及其它塑性材料注射成型机的开合和锁紧模具。近代,注射成型机正朝着高速高效化的方向发展,而高速化主要目的是缩短注射成型机的成型周期,因而提高合模机构的开合模速度尤其重要,将移模速度从20米/分提高到70米/分,可以大大缩短开合模的时间,从而缩短了成型周期,实现注射成型机高速化的目的,但是,模板在开合过程中,要求要有一个比较理想的变速过程,即运动速度应是慢-快-慢的变化过程,在液压式的合模装置中,一般通过采用一套油压增速装置来提高移模速度,但此法需增加一套油压增速装置,且油管多而复杂,易漏油,操作麻烦,成本高。另外也可以采用减少油缸直径、在输油率不变情况下可提高移模速度的办法,在实用中,在油缸直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后活塞杆来减少油缸的后腔截面积,实现差动快速移模,此类合模装置结构紧凑,无需油压增速装置。在现有的差动合模机构中,为了减少外油管数量,均在前活塞杆内设置双层进出油的通道,这样就需增大前活塞杆的直径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由于前活塞直径的增大,造成减少了模板的有效面积及增大了油缸直径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在后活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缸差动合模装置,包括模板、油缸、活塞、前后活塞杆、机架及顶出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活塞(3)接有前后活塞杆(5、6),活塞(4)接有前后活塞杆(5、7),后活塞杆(7)的直径大于后活塞杆(6)的直径大于前活塞杆(5)的直径;活塞(3)内装有一个逻辑伐(12),后活塞杆(6)内设有油路通道,当高压油从后活塞杆(6)进入油缸(1)时,逻辑伐(12)将油缸(1)的前腔(A1)与后腔(B1)隔开,高压油只能进入后腔(B1),当不进高压油时,逻辑伐(12)复位,后腔(B1)与前腔(A1)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缸差动合模装置,包括模板、油缸、活塞、前后活塞杆、机架及顶出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活塞(3)接有前后活塞杆(5、6),活塞(4)接有前后活塞杆(5、7),后活塞杆(7)的直径大于后活塞杆(6)的直径大于前活塞杆(5)的直径;活塞(3)内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步明
申请(专利权)人:顺德县塑料通用机械企业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