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以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风电机组机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50798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8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换热结构、外循环风机、内循环风机、外循环入口风道、外循环出口风道、内循环入口风道和内循环出口风道,其中:外循环入口风道通过换热结构的冷空气通道与外循环出口风道连通,形成外循环换热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散热装置以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通过将换热器与过滤系统的结合,不仅可节省一套引风机结构,同时可提高换热器性能的时效性,并能利用进入机舱内的空气对机舱内的环境进行适当的调节,可在不破坏机舱密封性情况下,将机舱内发电机、齿轮箱及电气柜产生的热量,通过外界冷空气有效的带走,保持机舱内环境温度使机舱内设备的正常运行。(*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风电机组机舱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以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风电机组机舱。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机组是利用风能产生电能的设备装置,风力发电机的机舱内布置有电气柜、发电机、齿轮箱等可产生热量的设备,为避免海上环境盐雾进入机舱内,对设备造成腐蚀,影响设备寿命及正常运行,海上风电机组的机舱一般采用全密封结构,但采用机舱全密封的结构,会造成机舱内部发电机表面、齿轮箱表面及电气柜产生的热量无法与环境进行有效的热交换,从而造成机舱内热量的积累,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季节,机舱内的温度易超过设备正常工作的温度要求。因此,现有机舱的密封结构与内外热量的交换形成了矛盾,亟需采用一套散热装置,在保证机舱结构密封性,避免盐雾进入机舱腐蚀机舱内设备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将机舱内产生的热量带走,降低机舱内的环境温度,从而保证机舱内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由此可见,目前的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存在着在保持结构密封的同时,不能有效散热,有效降低机舱内环境温度的缺陷,亟待进一步的改进,因此,如何创设一种可有效散热、又可保持机舱密闭性、占用机舱空间较小的散热装置以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风电机组机舱,实属当前研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以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使其保持机舱密闭性的同时,有效提高机舱散热性、降低机舱内温度,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换热结构、外循环风机、内循环风机、外循环入口风道、外循环出口风道、内循环入口风道和内循环出口风道,其中:夕卜循环入口风道通过换热结构的冷空气通道与外循环出口风道连通,形成外循环换热通道;内循环入口风道通过换结构的热空气通道与内循环出口风道连通,形成内循环换热通道;外循环风机安装在外循环换热通道内;内循环风机安装在内循环换热通道内。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结构包括换热芯体和设置在换热芯体外侧的钣金件。所述换热结构采用叉流式换热器。所述外循环风机安装在外循环入口风道内;内循环风机安装在内循环出口风道内。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包括机舱罩以及安装在机舱罩内的机架、发电机、齿轮箱、电器柜和以上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装置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散热装置的内循环换热通道安装在发电机、齿轮箱以及电器柜附近,入风口分别朝向发电机、齿轮箱以及电气柜,散热装置的外循环入口风道、外循环出口风道分别通过机舱罩的侧壁与机舱外部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结构通过钢结构支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换热结构与钢结构支架之间通过弹性支撑连接。所述散热装置的外循环入口风道入口处和外循环出口风道出口处分别通过软连接结构与机舱罩连接。所述内循环换热通道通过吊杆吊装在机舱罩顶部。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内循环入口风道的入口与内循环出口风道的出口在机舱内呈对角布置。采用以上设计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一种散热装置以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通过将换热器与过滤系统的结合,不仅可节省一套引风机结构,同时可提高换热器性能的时效性,并能利用进入机舱内的空气对机舱内的环境进行适当的调节,可在不破坏机舱密封性情况下,将机舱内发电机、齿轮箱及电气柜产生的热量,通过外界冷空气有效的带走,保持机舱内环境温度使机舱内设备的正常运行。2、本技术一种散热装置以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通过设置钢结构支架,在不影响机舱内通道情况下,有效减小了散热装置占用机舱的体积。通过循环风机作用,将外界环境冷空气及机舱内热空气引入换热芯体内,实现了冷热气流的热量交换,降低了机舱内环境温度,从而有效保证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上述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散热装置7,包括换热结构、外循环风机78、内循环风机77、外循环入口风道72、外循环出口风道75、内循环入口风道73、内循环出口风道711,其中:外循环入口风道72通过换热结构的冷空气通道与外循环出口风道75连通,形成外循环换热通道;内循环入口风道73通过换结构的热空气通道与内循环出口风道711连通,形成内循环换热通道;外循环风机78安装在外循环换热通道内;内循环风机77安装在内循环换热通道内。进一步的,换热结构采用叉流式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74和设置在换热芯体外侧的钣金件710。具体的讲,外界冷空气9在外循环风机78作用下,经过外循环入口风道72进入换热芯体74,外界冷空气9经过换热芯体74升温后,吸收热量后的冷空气10经过外循环出口风道75排出,热空气11在内循环风机77作用下,从内循环入口风道73进入换热芯体74,经过换热芯体74冷却后的热空气12经过内循环出口风道711排入机舱内,实现了冷热气流的热交换。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包括以上所述的散热装置7、机舱罩1、机架4、发电机5、齿轮箱3以及电器柜2,其中:散热装置7通过钢结构支架6与机架4固定连接并安装在机舱罩I内,散热装置7的内循环换热通道分布在发电机5、齿轮箱3及电器柜2附近,入风口朝向发电机与齿轮箱3表面及电气柜2,将散热设备产生的热量有效倒入到换热结构内。为避免机舱内冷热气流短路,经散热后的冷却的机舱热空气与机舱热空气入口成对角布置。散热装置7的外循环入口风道、外循环出口风道分别通过机舱罩的侧壁与机舱外部连通。为便于外循环入口风道72及外循环出口风道75与机舱罩I准确连接,分别在外循环入口处设置软连接71,在外循环出口风道出口处设置软连接76,避免加工误差及震动对外循环风道造成的影响。进一步的,换热结构与钢结构支架6之间通过弹性支撑79连接,钢结构支架6将换热结构支撑到一定高度,放置于机舱上部空间,有效利用机舱高度空间,减小换热结构占机舱的体积,而且防止了机舱及设备运行过程中的震动对换热装置造成的损坏,且不影响机舱内通道。内循环风道入风口处通过吊杆8固定于机舱罩I顶部,以利于机舱内热空气进入内循环风道。具体的讲,当机舱内的温度高于主控设定的温度时,启动内、外循环风机(77、78),机舱外冷空气9与机舱内热空气11通过换热芯体74,实现冷热气流的热交换,进入换热芯体的冷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后,换热后的冷空气10直接从机舱另一侧的外循环出口风道75排出,而进入换热芯体的机舱内热气流11,经过换热被冷却后通过内循环换热通道直接排入机舱内,通过在机舱内设置散热装置,可保证在机舱密封情况下,实现机舱内大环境的有效散热,保证机舱内散热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技术一种散热装置以及应用该散热装置的风电机组机舱的原理在于应用通风散热技术,合理组织气流,实现风电机组机舱内散热,保证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结构、外循环风机、内循环风机、外循环入口风道、外循环出口风道、内循环入口风道和内循环出口风道,其中:?外循环入口风道通过换热结构的冷空气通道与外循环出口风道连通,形成外循环换热通道;?内循环入口风道通过换热结构的热空气通道与内循环出口风道连通,形成内循环换热通道;?外循环风机安装在外循环换热通道内;?内循环风机安装在内循环换热通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结构、外循环风机、内循环风机、外循环入口风道、外循环出口风道、内循环入口风道和内循环出口风道,其中: 外循环入口风道通过换热结构的冷空气通道与外循环出口风道连通,形成外循环换热通道; 内循环入口风道通过换热结构的热空气通道与内循环出口风道连通,形成内循环换热通道; 外循环风机安装在外循环换热通道内; 内循环风机安装在内循环换热通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结构包括换热芯体和设置在换热芯体外侧的钣金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结构采用叉流式换热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循环风机安装在外循环入口风道内;内循环风机安装在内循环出口风道内。5.一种风电机组机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舱罩以及安装在机舱罩内的机架、发电机、齿轮箱、电器柜和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杨怀宇王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