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加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4827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7 2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加工结构,包含一主机及设于主机台上的进刀单元、铣切单元和钻孔单元;利用进刀单元的纵、横床座移位,控制铣刀单元的铣刀及钻孔单元钻头的进刀深度和行程,藉以加工置放于主机台床台上的导光板入光面及出光面,可各别形成表面微细沟槽结构的刻痕及定位透孔结构和漫射结构,快速完成导光板的加工流程,以提升导光板的制程效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加工结构
本技术为一种导光板加工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快速完成导光板入光侧及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刻痕微结构及定位透孔和漫射结构的导光板加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导光板加工处理技术,主要以传统铣床辅以铣刀,逐条铣切的方式完成整体导光板上的微细沟槽的刻痕;惟传统逐条铣切加工方式,不仅相当耗时,费工且成本高,并不符合现阶段的产业需求。因此,为改良传统逐条铣切的加工制程方式,特别以动力单元经皮带连动一刀轴,使刀轴上固设的多个铣刀同步旋转进刀,对导光板进行数道微细沟槽的铣切动作,藉以改良传统逐条铣切的缺弊。然而,导光板结构为因应不同的光学需求,通常会在导光板的入光侦牝入光面及出光面形成多数微结构及定位结构和漫射结构,就目前导光板加工机,欲完成多数微结构及定位结构和漫射结构,必须依赖多台机台依序加工完成,并无法在同一机台上依序完成。 故,前述所提及关于传统导光板加工处理技术,尽管能够达成在导光板表面加工方面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与成效,但在实际应用时的加工效率、经济效率,皆存在诸多缺点及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加工结构,能快速完成导光板入光侧及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微结构及漫射结构和定位结构。利用进刀单元的纵、横床座移位,控制铣刀单元的铣刀及钻孔单元钻头的进刀深度和行程,用以加工置放于主机台床台上的导光板光学各面,使形成刻痕微结构及定位透孔和漫射结构,而有效解决传统逐条铣切方式的低效率、耗时费工和成本高的问题。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导光板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主机台,包括一床台及二滑轨;—进刀单兀,设于该主机台,包含第一纵向床座,第一横向床座及一动力部,该第一纵向床座动力连结该动力部且相对该第一横向床座作纵向移动,该第一横向床座相对主机台的滑轨作横向移动;一铣切单元,连接于进刀单元的第一纵向床座,该铣切单元包含一刀轴座、一马达、多个铣刀;一刀轴设于刀轴座下端,该马达与刀轴呈轴向连结传动,多个铣刀依序套设于刀轴上;以及一钻孔单元,连接于刀轴座上,包含可纵向移动的第二纵向床座、可横向移动的第二横向床座、一动力单元及一钻头机构,该动力单元纵向设于第二纵向床座,且底端连结该钻头机构。其中,该刀轴上更形成至少一固定凸缘。其中,该铣刀包含一盘状本体、自盘状本体一体延伸出的数刀刃以及设于刀刃铣切端的铣切刀。其中,该刀刃数目为二刃或二刃以上。其中,该钻孔单元的钻头机构前端内固设有钻头或铣刀或钻石刀。还公开了一种导光板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主机台,包含一床台及二滑轨;—进刀单兀,设于该主机台,包含第一纵向床座,第一横向床座及一动力部,该第一纵向床座动力连结该动力部且相对该第一横向床座作纵向移动,该第一横向床座相对主机台的滑轨作横向移动;以及一铣切单元,连接于进刀单元的第一纵向床座,包含一刀轴座、一马达、多个铣刀;一刀轴设于刀轴座下端,该马达与刀轴呈轴向连结传动,多个铣刀依序套设于刀轴上。透过上述结构,本技术的加工结构利用进刀单元的纵、横床座移位,控制铣刀单元的铣刀及钻孔单元钻头的进刀深度和行程,藉以加工置放于主机台床台上的导光板入光面及出光面,可各别形成表面微细沟槽结构的刻痕及定位透孔结构和漫射结构,快速完成导光板的加工流程,以提升导光板的制程效能。【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立体图。图2:本技术铣刀结构分解图。图3:本技术铣刀结构组合图。图4:本技术铣刀结构装置图。图5:本技术导光板表面沟槽加工图。图6:本技术导光板表面沟槽完成图。图7:本技术导光板入光面弧形槽加工图。图8:本技术导光板入光面方形槽加工图。图9:本技术导光板入光面方形槽完成图。图10:本技术导光板定位结构加工图。图11:本技术导光板定位孔完成图。图12:本技术导光板入光侧加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装置结构立体示意图,于一主机台I上设置有一进刀单元2、一统切单元3及一钻孔单元4,其中:该主机台1,设有一供导光板5定位置放的床台10及分设于床台10两侧的两滑轨11;该进刀单元2设于该主机台1,包含第一纵向床座20,第一横向床座21及一动力部22,该第一纵向床座20动力连结动力部22,且相对第一横向床座21作纵向移动,该第一横向床座21相对主机台I的滑轨11作横向移动。该动力部22为一压缸或线性马达;该铣切单元3,连接于进刀单元2的第一纵向床座20,包含一连结第一纵向床座20的刀轴座30、一马达31及一受马达31带动的刀轴32和固设在刀轴32的多个铣刀33 ;该刀轴32设于刀轴座30下方,其多个铣刀33以等距排列方式依序套设于刀轴32上;该钻孔单元4连接于铣切单元3的刀轴座30上,包含有第二横向床座40及第二纵向床座41、一动力组件42和钻头机构43,该第二横向床座40动力连结动力部22,且相对刀轴座30作横向移动,该第二纵向床座41相对第二横向床座40作纵向移动,该动力组件42结合于第二纵向床座41上,其输出端并连动其钻头机构43。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说明本技术刀轴32及铣刀33的立体结构,其中该刀轴32上设有至少一固定凸缘320,该铣刀33包含一盘状本体330及自盘状本体330外围延伸有数刀刃331,该刀刃数目为二刃或二刃以上,且刀刃的铣切端另依作用不同,固设或一体成型有不同材质的铣切刀332,又盘状本体330中央开设一对应刀轴32型体结构的透孔333,藉此将铣刀33依等距或依导光板所需刻痕间距套穿固设在刀轴32上(如图3所示)。请参阅图4所示,说明本技术铣切单元装置结构平面示意图,其中该刀轴32装置在刀轴座30下端,其一端并以马达31呈轴向连结而直接带动,经马达31输出动力传递至刀轴32,使刀轴32旋动而一并带动旋转铣刀33,完成连续铣刀结构。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技术导光板5表面刻痕的加工示意图,利用该刀轴32上的连续铣刀33,经刀轴座30受第一纵向床座20的纵向移动,控制铣刀33的进刀深度,直接加工置放在床台10上的导光板5表面形成启端的数刻痕6后,随即再利用第一横向床座21控制进刀行程,由导光板5启端至末端进行刻痕铣切,快速在导光板5表面完成数道微细构槽结构的刻痕6 (如图6所示)。请参阅图7所示,本技术导光板入光面漫射结构加工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1,主要利用该刀轴32上的连续铣刀33旋转铣切,经刀轴座30受第一纵向床座20的纵向移动,控制进刀深度与第一横向床座21的横向移动,控制进刀行程,藉以铣切加工置放在床台10上导光板5的入光面51,依等距或光学所需的间距,预先形成弧形沟槽52后,随即将钻孔单元的钻头机构43上的刀具更换为铣刀430 (如图8所示),受第二纵向床座41的纵向移动控制进刀深度与第一横向床座21的横向移动控制进刀行程,藉以二次加工其弧形沟槽52,使形成方形槽53的漫射结构,并藉由第二横向床座40的横向移动控制进刀行程,各别将各弧形沟槽52形成为方形槽53漫射结构(如图9)。请参阅图10所示,说明本技术导光板定位结构加工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1,利用钻孔单元的钻头机构43将铣刀430更换为钻头,受第二纵向床座41纵向移动控制进刀深度,纵向加工于导光板入光面51,构成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主机台,包括一床台及二滑轨;一进刀单元,设于该主机台,包含第一纵向床座,第一横向床座及一动力部,该第一纵向床座动力连结该动力部且相对该第一横向床座作纵向移动,该第一横向床座相对主机台的滑轨作横向移动;一铣切单元,连接于进刀单元的第一纵向床座,该铣切单元包含一刀轴座、一马达、多个铣刀;一刀轴设于刀轴座下端,该马达与刀轴呈轴向连结传动,多个铣刀依序套设于刀轴上;以及一钻孔单元,连接于刀轴座上,包含可纵向移动的第二纵向床座、可横向移动的第二横向床座、一动力单元及一钻头机构,该动力单元纵向设于第二纵向床座,且底端连结该钻头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主机台,包括一床台及二滑轨; 一进刀单兀,设于该主机台,包含第一纵向床座,第一横向床座及一动力部,该第一纵向床座动力连结该动力部且相对该第一横向床座作纵向移动,该第一横向床座相对主机台的滑轨作横向移动; 一铣切单元,连接于进刀单元的第一纵向床座,该铣切单元包含一刀轴座、一马达、多个铣刀;一刀轴设于刀轴座下端,该马达与刀轴呈轴向连结传动,多个铣刀依序套设于刀轴上;以及 一钻孔单元,连接于刀轴座上,包含可纵向移动的第二纵向床座、可横向移动的第二横向床座、一动力单元及一钻头机构,该动力单元纵向设于第二纵向床座,且底端连结该钻头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刀轴上更形成至少一固定凸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炳腾
申请(专利权)人:富昱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