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绍宏专利>正文

一种机械式柱塞挤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4345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式柱塞挤出机。一种机械式柱塞挤出机,有挤压部分、预热部分和加热分流部分,该挤压部分包括有一柱塞和柱塞座及粉料出口;在粉料出口侧,连接有预热部分,该预热部分包括有预热腔道;在预热腔道出口侧,连接有加热分流部分,该加热分流部分包括有分流支撑环、加热通道及出料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塞为圆柱形柱塞,其下头部为半楔形及半圆形组合体,与预热腔道相邻的面为楔形;所述的预热部分包括有一圆形混炼多孔板,该板上分布有若干孔;所述的分流支撑环,上部设置有流线形孔,以使粉料顺利进入及挤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受力科学,得到很好的效果,大为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产品质量和成品率也有显著的提升。(*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式柱塞挤出机
本技术涉及塑料加工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式柱塞挤出机。技术背景早在1879年第一台螺杆挤出机面世前,人们就开始用柱塞式挤出机来加工塑料。由于当时没有熔融指数极低的塑料(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需要加工,因而螺杆挤出机的专利技术后,就迅速淘汰了柱塞式挤出机。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出现了许多螺杆挤出机无法加工的原料和螺杆挤出机无法加工的成型工艺,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古老的原始的加工方法----柱塞挤出。高密度聚乙烯与过氧化物混合,当温度升高到过氧化物的引发温度后,会迅速引发交联,交联后的高密度聚乙烯熔融指数极低,螺杆挤出成型工艺根本无法加工,因而必须采用柱塞式挤出成型工艺。早期的柱塞式挤出成型法,采用低频率、大容量的液压式柱塞挤出机进行制品的加工。这种方法存在加工周期长、加工效率低、制品质量不一致、设备不易维护等缺点。液压法的优点是推力均匀、行程长、推力大、加工容量大、占地体积小、无噪音等。对于普通的树脂,由于熔融指数高、容易被熔融,因而使用液压式柱塞挤出机仍然能得到合格的塑料制品,但无法与螺杆挤出成型工艺相媲美;对于特殊的熔融指数接近于零的难熔融树脂,使用液压式柱塞挤出机加工,容易使制品的成本增加,因为需要很长的加热时间,且制品容易出现“夹生”。因而这种加工方法迅速被淘汰,替代它的另一种方法是机械式柱塞挤出机。该机械式柱塞挤出机主要包括有3个部分:-->a、送料、挤压部分:该部分由送料口、腔体、柱塞座及柱塞组成,主要   的工作原理是原料自送料口进入腔道,该活塞在腔道内座往复的机械   运动,利用纯粹的机械挤压方式,将原料挤压至横向预热腔道。b、预热部分:该部分包括由一个管状加热通道组成,该通道的外部通过   物理方式加热,使通过该加热通道的原材料在此腔体内受热,对粉料   起到预热的作用。c、分流加热部分:该部分包括一个带有分流支撑环的加热腔体,带有一   个分流支撑环,经预热部分而来的原料,在进入分流部分后,经分流   支撑环的作用,被迅速达到熔融状态,进而根据所需的形状进行定型。以上机械式挤出机,在结构上有如下缺点:a、该活塞的挤压端头部分,传统上的设计为平面的圆形,这样,完全通过物理上的挤压作用,在端面上直接利用纵向压力,通过挤压的方式,使腔体内的物料横向运动,横向进入加热部分。从力学的角度来分析,该活塞上受的力,大部分直接传递给进料腔体的底部,产生很大的浪费,而且易造成腔体底部的损坏,产生不必要的损失;b、该预热部分为对腔体内的物料进行整体加热,而实际上进行加工的原料粉料的传热比较慢,熔融效果不好,很容易使产品产生夹生的现象,对制造出的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c、该分流支撑环为普通孔,无孔部分对物料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对欲进入的粉料有很大的流动阻力,使流动速度减慢,并使粉料的熔融效率不高,而且现有的分流支撑环尾部均带有死角,使得经分流支撑环挤压出的管材带有明显的溶解痕,对产品的外观产生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现有的机械式柱塞挤出机的如上缺点,设计出一种可以提高柱塞挤压效率,加强粉料受热效果,减少物料流动阻力并增加熔融效率-->的一种新式机械式柱塞挤出机。一种机械式柱塞挤出机,有挤压部分、预热部分和加热分流部分,该挤压部分包括有一柱塞和柱塞座及粉料出口;在粉料出口侧,连接有预热部分,该预热部分包括有预热腔道;在预热腔道出口侧,连接有加热分流部分,该加热分流部分包括有分流支撑环、加热通道及出料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塞为圆柱形柱塞,其下头部为半楔形及半圆形组合体,与预热腔道相邻的面为楔形;所述的预热部分包括有一圆形混炼多孔板,该板上分布有若干孔;所述的分流支撑环,上部设置有流线形孔,以使粉料顺利进入及挤出。所述柱塞下头部的楔形面,过圆柱形柱塞的中轴线。所述的圆柱形柱塞下头部的楔形面与预热腔道横截面所成角度为30-60度之间。所述的圆柱形柱塞下头部的楔形面与预热腔道横截面所成角度为45度。所述的圆形混炼多孔板上分布有7个圆孔,一个位于圆心位置,其余6个均匀分布在圆周,所述该6个圆孔的圆心,位于以混炼多孔板圆心为圆心的圆周上。所述的分流支撑环的圆周附近,均匀分布有8个圆孔。通过本技术设计的一种机械式柱塞挤出机,机械设计在结构上更加合理,受力分析图示更为科学,从而达到很好的效果,大为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产品质量和成品率也有显著的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设计的机械式柱塞挤出机;图2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柱塞设计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混炼多孔板的设计图;图4是图3混炼多孔板的A-A向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分流支撑环的设计图;图6是图5分流支撑环的左视图;图7是图5分流支撑环的B-B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机械式柱塞挤出机包括挤压部分:该挤压部分包括有一柱塞1及柱塞座2,如图2所示,柱塞为圆柱形柱塞,其头部为半楔形及半圆形组合体,与预热腔道3相邻的面为楔形,在本实施例中,将该头部设计为一侧为圆柱体,与通道端部的圆弧形相对应,另一侧设计为楔形,可以使得该楔形面与该圆柱形柱塞的中轴线相交,这样可以使得对粉尘的挤压面积增大,提高工作效率。该楔形面与粉料通道的端面成角可在30度至60度之间,本实施例中可以选择45度,这样,当柱塞上下运动做挤压的时候,由力的分解知识可以得到,该楔形面对粉料的作用力被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的力直接推动粉料进入预热腔道。该预热部分包括有预热腔道,在该预热部分,加设一个圆形混炼多孔板7,如图3及图4所示,该板上分布有若干孔,在本实施例中,将圆孔设计为7个,其中一个位于混炼多孔板的圆心位置,其余6个均匀分布在圆周,这6个圆孔的圆心,位于以混炼多孔板圆心为圆心的圆周上。这样,增加了混炼多孔板后,对粉料进行混炼,而且因为混炼多孔板的摩擦作用,使得经过该多孔板的粉尘产生热量,使粉料充分均匀预热,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该加热分流部分包括有分流支撑环4、加热通道5及出料通道6,所述的分流支撑环,如图5、6、7所示,上部设置有流线型的孔洞,以使粉料顺利进入,所述的分流支撑环的圆周部位,均匀分布有8个圆孔。由于分流支撑环的流道采用小孔、多孔,流线型结构,减少了物料的流动阻力,使得粉料进入孔道更加方便和容易,去掉了阻滞角,加了熔融效率,而出料尾部因为采用流线形圆-->孔,该无死角设计可完全消除目前市售管材无法消除的可见的熔接痕,不仅提高了管材的挤出速度,而且提高了管材的质量。在本技术中,由于将大面积的活塞改成小面积的柱塞,让粉料推移并不断熔融,从而最终已接近于连续流动的方式通过口模形成制品,这一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柱塞挤出机来说,不仅生产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制品的质量大为改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者在本
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皆可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式柱塞挤出机,有挤压部分、预热部分和加热分流部分,该挤压部分包括有一柱塞和柱塞座及粉料出口;在粉料出口侧,连接有预热部分,该预热部分包括有预热腔道;在预热腔道出口侧,连接有加热分流部分,该加热分流部分包括有分流支撑环、加热通道及出料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塞为圆柱形柱塞,其下头部为半楔形及半圆形组合体,与预热腔道相邻的面为楔形;所述的预热部分包括有一圆形混炼多孔板,该板上分布有若干孔;所述的分流支撑环,上部设置有流线形孔,以使粉料顺利进入及挤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式柱塞挤出机,有挤压部分、预热部分和加热分流部分,该挤压部分包括有一柱塞和柱塞座及粉料出口;在粉料出口侧,连接有预热部分,该预热部分包括有预热腔道;在预热腔道出口侧,连接有加热分流部分,该加热分流部分包括有分流支撑环、加热通道及出料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塞为圆柱形柱塞,其下头部为半楔形及半圆形组合体,与预热腔道相邻的面为楔形;所述的预热部分包括有一圆形混炼多孔板,该板上分布有若干孔;所述的分流支撑环,上部设置有流线形孔,以使粉料顺利进入及挤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柱塞挤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下头部的楔形面,过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绍宏陆向东周志军陈自卫
申请(专利权)人:徐绍宏陆向东周志军陈自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