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复合材料结构件成型技术,涉及对复合材料结构件成型模具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复合材料结构件成型模具分型面结构参见图1,它由带有型腔3的下模1和上模2组成。在其分型面上没有型腔3的贴合面为水平面。其缺点是:下模1和上模2使用钢制金属压模,虽然有定位销定位,但由于压模都比较笨重,合模一般需要用吊车合模,即使是新定位销也难以完全定位,容易产生错模现象,导致零件报废;同时,合模需要较长时间,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自动保证合模精度的、生产效率高的复合材料结构件成型模具上下模分型面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复合材料结构件成型模具上下模分型面结构,它由带有型腔3的下模1和上模2组成,其特征在于,下模1和上模2的分型面上型腔3长度方向两侧的非型腔贴合表面为与水平面成45度角的对称斜面,在下模1上型腔3最低点与型腔3的边缘邻接的位置开有一条流胶槽4,流胶槽4沿型腔3的长度方向贯通下模1,流胶槽4的截面积s=4~25mm2。本技术的优点是:能自动保证合模精度,生产效率高。试验证明,本技术的合模时间缩短50%以上,消除了错模现象。附图说明图1 ...
【技术保护点】
复合材料结构件成型模具上下模分型面结构,它由带有型腔[3]的下模[1]和上模[2]组成,其特征在于,下模[1]和上模[2]的分型面上型腔[3]长度方向两侧的非型腔贴合表面为与水平面成45度角的对称斜面,在下模[1]上型腔[3]最低点与型腔[3]的边缘邻接的位置开有一条流胶槽[4],流胶槽[4]沿型腔[3]的长度方向贯通下模[1],流胶槽[4]的截面积s=4~25mm↑[2]。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材料结构件成型模具上下模分型面结构,它由带有型腔[3]的下模[1]和上模[2]组成,其特征在于,下模[1]和上模[2]的分型面上型腔[3]长度方向两侧的非型腔贴合表面为与水平面成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海新,徐晶,祝景萍,韦崇福,徐大鹏,李晓娜,陈志刚,周小辉,
申请(专利权)人: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