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痕量靶标物质测量的加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41612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6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痕量靶标物质测量的加样装置,包括:检测沟道,其下游的一段沟道构造为检测区,在检测区留有检测窗;加样沟道,连接检测沟道上游段而构成加样旁路;辅助沟道,连接加样沟道连接点与检测区之间的检测沟道上,构成加样泄流旁路;检测管路单元,配接于检测沟道,并设有控制阀;加样管路单元组,配接于加样沟道和辅助沟道,并设有控制阀组;检测泵,通过检测管路单元及相应的控制阀接入检测沟道上游端,以泵送检测辅助液;加样泵组,通过加样管路单元组及相应的控制阀组接入加样沟道,以对应泵送加样液组;控制单元,连接检测泵、加样泵及控制阀和控制阀组,以逻辑控制检测泵、加样泵组及相配控制阀、控制阀组的动作顺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痕量靶标物质测量的加样装置,包括:检测沟道,其下游的一段沟道构造为检测区,在检测区留有检测窗;加样沟道,连接检测沟道上游段而构成加样旁路;辅助沟道,连接加样沟道连接点与检测区之间的检测沟道上,构成加样泄流旁路;检测管路单元,配接于检测沟道,并设有控制阀;加样管路单元组,配接于加样沟道和辅助沟道,并设有控制阀组;检测泵,通过检测管路单元及相应的控制阀接入检测沟道上游端,以泵送检测辅助液;加样泵组,通过加样管路单元组及相应的控制阀组接入加样沟道,以对应泵送加样液组;控制单元,连接检测泵、加样泵及控制阀和控制阀组,以逻辑控制检测泵、加样泵组及相配控制阀、控制阀组的动作顺序。【专利说明】用于痕量靶标物质测量的加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血液样品中痕量靶标物质的加样装置,属于生物医学

技术介绍
目前,人体疾病的发生常在体内产生生物分子的种类或数量的变化,人们可以通过检测体内某些标志性生物分子的产生或者数量的变化来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或者理解疾病的演变。例如,心脏损伤时血液中的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 CK-MB)和心肌肌I丐蛋白 I (Cardiac Troponin I, cTnl)蛋白分子将产生,浓度增高。临床医生通过体内这些生化标志物的含量来诊断心脏损伤程度或治疗效果。然而绝大部分疾病的特异性标志分子含量都非常低,在痕量甚至超痕量水平上检测这些标志性靶物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关于痕量,化学上指极小的量,少得只有一点儿痕迹。痕量分析trace analysis,则是指物质中含量在百万分之一以下的组合的分析方法。痕量一词的含义随着痕量分析技术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因此,痕量是界定范围渐变的量值。痕量分析包括测定痕量元素在试样中的总浓度和用探针技术测定痕量元素在试样中或试样表面的分布状况。一般分成3个基本步骤:取样、样品预处理和测定,本文侧重于测定环节,但为有助于理解,对前两个环节只做简单描述。由于被测元素在样品中含量很低、分布很不均匀,特别是环境样品,往往随时间、空间变化波动很大,要充分注意取样的代表性和保证一定的样品量。为了增强对痕量成分的检出能力和除去基本干扰,痕量组分的分离与富集常常是必不可少的,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将主要组分从样品中分离出来,让痕量组分留在溶液中;另一种是将痕量组分分离出来而让主要组分留在溶液中。为了提高分离、富集效果,通常应用掩蔽技术。样品预处理的另一个目的是使痕量组分转变为最适宜于最后测量的形式。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有挥发、沉淀和共沉淀、电解、液-液萃取、离子交换、色谱、萃取色谱、电泳等。在分离、富集过程中对于污染和痕量组分的损失要予以充分注意。测定痕量组分的方法,取决于被分析的对象和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和选择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在从经典的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到各种近代的仪器分析等痕量分析方法中,较常用的方法有:①光学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子荧光和磷光法、化学发光法、激光增强电离光谱法等。②电化学方法。包括极谱分析法、库仑分析法、电位法和计时电位法等。③X射线法。包括电子微探针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④放射化学法。包括活化分析法、同位素稀释法、放射性标记分析法等。⑤质谱法。包括二次离子质谱分析、火花源固体质谱。⑥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目前临床上血液中生化标志物常规检测方法有放射性免疫法RIAs、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蛋白质分析仪、各种诊断试剂盒及免疫层析试条等,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放射性污染、需要大型仪器、耗时长、不能定量检测等缺点,在临床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有利于快速检测的用于痕量靶标物质测量的加样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痕量靶标物质测量的加样装置,包括:检测沟道,其下游的一段沟道构造为检测区,并至少在检测区处留有检测窗;加样沟道,连接于检测沟道的上游段而构成加样旁路;辅助沟道,连接于加样沟道连接点与检测区之间的检测沟道上,构成用于加样泄流的旁路;且加样沟道与辅助沟道之间的检测沟道长度大于检测区的长度;检测管路单元,配接于检测沟道,并设有控制阀;加样管路单元组,配接于加样沟道和辅助沟道,并设有控制阀组;检测泵,通过所述检测管路单元及相应的控制阀接入检测沟道的上游端,以泵送检测辅助液;加样泵组,通过所述加样管路单元组及相应的控制阀组接入加样沟道,以对应泵送加样液组;以及控制单元,连接检测泵、加样泵及控制阀和控制阀组,以逻辑控制检测泵、力口样泵组及相配控制阀、控制阀组的动作顺序。所述检测沟道、加样沟道和辅助沟道的径流横截面相同,且朝向检测设备的面为平面。所述加样沟道和辅助沟道均与检测沟道垂直。所述检测沟道、加样沟道和辅助沟道对应包括形成在基底上表面的沟道槽和覆盖于对应沟道上表面的上盖板,其中沟道槽的径流横截面为半圆形或者下表面顶角弧化的方形。所述沟道槽的槽口宽度为100 μ m?1000 μ m。一检测沟道、一加样沟道和一辅助沟道构成一个加样单元,多个加样单元的检测沟道串接或者并接。并接的所有检测沟道以进液口为中心且以进液口为公共接点圆形阵列。所述检测区长度是加样沟道与辅助沟道之间的检测沟道长度的1.5?3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依据本专利技术,借助于构造简单的沟道,然后配合样品的分析,所使用设备整体紧凑,加样量准确且整个操作相对比较简练,所消耗时间较多的体现在反应时间上,操作阶段占用时间少,整体的检测效率比较高。比如使用加样装置连续加样10次,单次加样时间小于2秒钟,测量每一次加样量体积,变异系数小于1%。【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a为一个实施例沟道构造结构示意图,并表示为加样前状态示意图;图1b为沿a_a’沟道充填缓冲液状态示意图;图1c为沿b-c-d-b’沟道通入待测样本状态示意图;图1d为沿a-a’沟道通入缓冲液状态示意图,把cd段待测样本推倒覆盖检测区e的部位;图2a为一个实施例中三明治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三明治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纳米探针贮存单元形成流程;图4为以发光探针为例进行的惯常三明治结构、在检测区e修饰高疏松纳米薄膜层及在检测区e修饰高疏松纳米薄膜层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纳米探针忙存单元三种情况敏感效果的比较;图5为不同靶物质浓度的样本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法检测实现的痕量靶标物质的定量检测效果图;图6为实施例中三种生物芯片检测结果对比图;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并行检测的沟道构造原理图;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沟道构造原理图;图9为再一个实施例中沟道构造原理图;图10为一种沟道构造结构示意图;图11为另一种沟道构造结构示意图;图12为光学检测模块结构示意图;图13为光路掩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检测沟道,2.加样沟道,3.检测区,4.基底,5.辅助沟道,6.捕捉抗体,7.靶标物质,8.信号抗体,9.探针分子,10.捕捉核酸适体,11.信号核酸适体,12.上盖板,13.第一型沟道,14.第二型沟道,15.掩板,16.透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痕量靶标物质测量的加样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检测沟道(1),其下游的一段沟道构造为检测区(3),并至少在检测区(3)处留有检测窗;加样沟道(2),连接于检测沟道(1)的上游段而构成加样旁路;辅助沟道(5),连接于加样沟道(2)连接点与检测区(3)之间的检测沟道(1)上,构成用于加样泄流的旁路;且加样沟道(2)与辅助沟道(5)之间的检测沟道(1)长度大于检测区(3)的长度;检测管路单元,配接于检测沟道(1),并设有控制阀;加样管路单元组,配接于加样沟道和辅助沟道,并设有控制阀组;检测泵,通过所述检测管路单元及相应的控制阀接入检测沟道(1)的上游端,以泵送检测辅助液;加样泵组,通过所述加样管路单元组及相应的控制阀组接入加样沟道(2),以对应泵送加样液组;以及控制单元,连接检测泵、加样泵及控制阀和控制阀组,以逻辑控制检测泵、加样泵组及相配控制阀、控制阀组的动作顺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