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槽轮式排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37 阅读:8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槽轮式排肥器。该排肥器包括壳体、外槽轮挡片、外槽轮、阻塞套,在壳体上通过定位装置安装有肥量调节板,该肥量调节板的两端分别与外槽轮及阻塞套的两侧外露端面相抵接触,在壳体上部与肥箱联接处还设有隔肥挡板,壳体的下部为斗状收缩空腔,底部设有柱形出肥口。具有排量调节直观、易行,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施肥均匀可靠等优点。(*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槽轮式排肥器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农田施肥机具上的外槽轮式排肥器。在现有的排肥器中,应用最广的是多年来几乎一成不变的外槽轮式排肥器,其它形式的排肥器不仅结构复杂,占据空间大,而且无法在各种施肥机具上通用。然而,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外槽轮式排肥器,也主要用于排施二铵等流动性适中的化肥,由于对排施流动性差的化肥往往出现堵塞、架空现象而造成排施断条,故多不适用。即使排施二铵,也因磨损剧烈而需经常更换,而且这种排肥器的排肥量调节也较麻烦,其输肥管还要通过一个接肥斗才能与之相联接,故其结构亦较复杂。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既能排施二铵等流动性适中的化肥,又能排施流动性差的化肥,而且排量调节方便,并可在多种施肥机具上通用的外槽轮式排肥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排肥器包括壳体、外槽轮挡片、外槽轮、阻塞套,在壳体上通过定位装置安装有肥量调节板,该肥量调节板的两端分别与外槽轮及阻塞套的两侧外露端面相抵接触,在壳体上部与肥箱联接处还设有隔肥挡板,壳体的下部为斗状收缩空腔,底部设有柱形出肥口。由于本技术按上述结构设计并采取逆转排肥方式工作,使待排化肥与外槽轮有较大的接触空间,既使排施流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槽轮式排肥器,包括壳体(1)、外槽轮挡片(4)、外槽轮(3)、阻塞套(2),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上通过定位装置还安装有肥量调节板(7),该调节板(7)的两端侧分别与外槽轮(3)及阻塞套(2)的两侧外露端面相抵接触;在壳体(1)的上部与肥箱联接处设有隔肥挡板(9);壳体(1)的下部为斗状收缩空腔,底部设有柱形出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槽轮式排肥器,包括壳体(1)、外槽轮挡片(4)、外槽轮(3)、阻塞套(2),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上通过定位装置还安装有肥量调节板(7),该调节板(7)的两端侧分别与外槽轮(3)及阻塞套(2)的两侧外露端面相抵接触;在壳体(1)的上部与肥箱联接处设有隔肥挡板(9);壳体(1)的下部为斗状收缩空腔,底部设有柱形出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兴王焕儒梁秀田王捷
申请(专利权)人:四平市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