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片的栅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31009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栅线结构,包括接触电极和连接接触电极的金属丝,金属丝位于各接触电极上方形成桥架式结构;所述接触电极在太阳能电池片表面呈点阵式分布,且由银浆通过印刷后烧结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的栅线结构,在保证正面栅线电极良好欧姆接触以及良好的横向导电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了栅线的遮光面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栅线结构,包括接触电极和连接接触电极的金属丝,金属丝位于各接触电极上方形成桥架式结构;所述接触电极在太阳能电池片表面呈点阵式分布,且由银浆通过印刷后烧结而成。本技术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的栅线结构,在保证正面栅线电极良好欧姆接触以及良好的横向导电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了栅线的遮光面积。【专利说明】太阳能电池片的栅线结构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领域,特别涉及正面电极栅线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光伏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的功能是收集电流、导出电流,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当前,太阳能电池栅线一般是由银浆制成的, 银浆通过特定的网版印刷在太阳能电池正面上,然后通过烘干、高温烧结而成。栅线的截面积大小决定其导电性能,从导电性考虑,较粗的栅线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过细的栅线也容易断裂;但由于栅线由不透光的金属材料制成,直接影响到电池表面的透光面积,因此,为了尽量减少遮光效果,必须尽量控制栅线所占的总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栅线结构,其在保证正面栅线电极良好欧姆接触以及良好的横向导电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了栅线的遮光面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栅线结构, 包括接触电极和连接接触电极的金属丝,金属丝位于各接触电极上方形成桥架式结构;所述接触电极在太阳能电池片表面呈点阵式分布,且由银浆通过印刷后烧结而成。优选的,相邻且连接同一金属丝的两接触电极的间距为O~5mm。优选的,相邻且连接同一金属丝的两接触电极的间距为0.5~5mm。优选的,相邻且连接同一金属丝的两接触电极的间距为0.5~1.9mm。优选的,所述单个接触电极的面积为1*10_3~15.6mm2。优选的,所述单个接触电极的面积为5*10-3~1mm2。优选的,所述单个接触电极的面积为6.5~15.6mm2。优选的,所述接触电极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多边形包括三角形、菱形、矩形等。优选的,所述金属丝的截面面积为5*10-5~8*l0-3mm2 ;所述金属丝为银丝、掺银合金丝、铜丝、镀钯铜丝和镀锡铜丝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栅线的根数为30~100。相邻栅线间距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均匀。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栅线结构,其在保证正面栅线良好的欧姆接触以及良好的横向导电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了栅线的遮光面积。本技术将栅线(细栅)设计为桥架式结构,底层接触电极为点阵式分布,实现与硅基片的良好欧姆接触,并有效降低了银浆用量,之后通过上层金属丝将各个点(接触电极)连接在一起,金属丝有更低的电阻率,进一步提高导电性能,而且减少了栅线所占的总面积,从而提高电池效率,且本技术可以没有主栅,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栅线所占的总面积。【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栅线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实施例1栅线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实施例2栅线结构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 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栅线结构,包括接触电极和连接接触电极的 金属丝,金属丝位于各接触电极上方形成桥架式结构;所述接触电极在太阳能电池片表面 呈点阵式分布,且由银浆通过印刷后烧结而成。相邻且连接同一金属丝的两接触电极的间 距为O?5mm,优选间距为0.5?5mm,更优选间距为0.5?1.9mm。所述单个接触电极的面 积为1*1CT3?15.6mm2,优选面积为5*1CT3?Imm2,另一优选面积为6.5?15.6mm2。所述 接触电极的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多边形包括三角形、菱形、矩形等。所述金属丝的截 面面积为5*10_5?8*10_3mm2 ;所述金属丝为银丝、掺银合金丝、铜丝、镀钯铜丝和镀锡铜丝 中的一种。所述栅线的根数为30?100。相邻栅线间距可以固定,也可以不均匀。本技术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对于125mm*125mm尺寸的单晶硅电池片,细栅线结构设计如下:底层不连续点阵式接触电极,行数为62行,相邻两行间距为2mm,每行长度 120mm ;接触电极形状为矩形,矩形宽度为0.05mm,长度为1.2mm,相邻且连接同一金属丝 的两接触电极的间距为0.2mm ;上层金属丝根数为62,行间距为2mm,金属丝宽度为25um,金属丝为银丝。实施例2如图3所示,对于156mm*156mm尺寸的多晶娃电池片,细栅线结构设计如下:底层点阵式接触电极,行数为56行,相邻两行间距为2.8mm ;接触电极形状为矩形,同一行的相邻两接触电极的间距为0_,并组成一矩形,其 矩形宽度为0.1mm,长度为156mm ;上层金属丝根数为56,行间距为2.8mm,金属丝宽度为20um,金属丝为掺银合金丝。实施例3对于125mm*125mm尺寸的单晶娃电池片,细栅线结构设计如下:底层不连续点阵式接触电极,行数为30行,相邻两行间距为4.1mm,每行长度 120mm ;接触电极形状为圆形,面积为1mm2,相邻且连接同一金属丝的两接触电极的间距 为 0.5mm ;上层金属丝根数为30,行间距为4.1mm,金属丝截面面积为8*10_3mm2,金属丝为铜丝。实施例4对于156mm*156mm尺寸的单晶娃电池片,细栅线结构设计如下:底层不连续点阵式接触电极,行数为100行,相邻两行间距为1.5mm,每行长度 156mm ;接触电极形状为矩形,面积为6.5mm2,相邻且连接同一金属丝的两接触电极的间 距为1.9臟;上层金属丝根数为100,行间距为1.5mm,金属丝截面面积为5*10_5mm2,金属丝为 镀钯铜丝。实施例5对于156mm*156mm尺寸的单晶娃电池片,细栅线结构设计如下:底层不连续点阵式接触电极,行数为45行,相邻两行间距为3.4mm,每行长度 156mm ;接触电极形状为三角形,面积为l*10_3mm2,相邻且连接同一金属丝的两接触电极 的间距为5mm ;上层金属丝根数为45,行间距为3.4mm,金属丝截面面积为6*10_4mm2,金属丝为镀 锡铜丝。实施例6对于156mm*156mm尺寸的单晶娃电池片,细栅线结构设计如下:底层不连续点阵式接触电极,行数为35行,相邻两行间距为4.4mm,每行长度 156mm ;接触电极形状为矩形,面积为5*10_3mm2,相邻且连接同一金属丝的两接触电极的 间距为I謹;上层金属丝根数为35,行间距为4.4mm,金属丝截面面积为7*10_3mm2,金属丝为银丝。实施例7对于125mm*125mm尺寸的多晶娃电池片,细栅线结构设计如下:底层不连续点阵式接触电极,行数为50行,相邻两行间距为2.5mm,每行长度 125mm ;接触电极形状为菱形,面积为5*10_3mm2,相邻且连接同一金属丝的两接触电极的 间距为0.45mm ;上层金属丝根数为50,行间距为2.5mm,金属丝截面面积为3*10_3mm2,金属丝为银丝。实施例8对于156mm*156mm尺寸的多晶娃电池片,细栅线结构设计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太阳能电池片的栅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电极和连接接触电极的金属丝,金属丝位于各接触电极上方形成桥架式结构;所述接触电极在太阳能电池片表面呈点阵式分布,且由银浆通过印刷后烧结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黎明姜治平陈培良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时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