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电池组件、太阳电池片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619519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0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阳电池片,包括:接收辐照的正面、与正面相对的背面及由正面贯通至背面的贯穿孔,正面设有贯通贯穿孔并延伸至背面的第一电极,背面至少设有一与第一电极极性相反的极性面和第二电极,太阳电池片分为至少两个一体连接且相邻设置的子区域,两相邻子区域之间设绝缘区;每个子区域内第一电极经贯穿孔延伸至背面且越过绝缘区而与相邻子区域背面的极性面或第二电极电性连接,以串联相邻两子区域。该太阳电池片通过受光面积更小的各个区域,使得太阳电池片的工作电流变小,从而降低了连接两个区域的金属导电件的电流,减少了由于金属导电件自身电阻造成的功率损失,同时太阳电池片的尺寸不变,无需重新设计现有太阳电池组件外观尺寸。

Solar cell assembly, solar cell she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olar battery, including: positive, receiving irradiation and back positive relative from the front to the back of the through and through hole,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electrode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and extends to the back, the back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a first electrode polarity opposite surface and second electrodes of solar cells slice into at least two one connected and arranged adjacent sub regions, insulation area area between two adjacent sub sub region; each first electrode through a through hole extending to the back and across the insulation area and adjacent sub regions on the back of the polar surface or the second electrod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in series two adjacent sub regions. The solar cell slice by each region light area smaller, the working current of solar cells becomes small, thereby reducing the current of the metal conductive part connecting the two areas, reduce the power loss caused by the resistance of conductive metal parts, and solar cell sheet sizes, without the need to re design the sun battery pack si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电池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接触太阳电池片、应用该背接触太阳电池片的太阳电池组件及该背接触式太阳电池片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背接触太阳电池(或称为背电极太阳电池)是指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均位于电池背面的一种硅太阳电池。相比传统的硅太阳电池,由于在电池的正面取消了主栅线,降低了遮光损失,从而加大了有效采光面积,提高了电池的效率。此外,由于电池的正、负极均位于电池的背面,从而方便了电池的连接和封装,简化了制作工艺;并且由于电池正面的主栅线减少,使电池从正面看起来更为美观。所以背接触太阳电池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并逐步开始产业的应用。然而现有的背接触太阳电池之间通过金属导电件实现互联,由于金属导电件具有一定的电阻,背接触太阳电池在所产生电流经过金属导电件造成了较大的功率损失,降低了整个背接触太阳电池供电效率。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太阳电池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电效率高的太阳电池片、应用该太阳电池片的太阳电池组件及该太阳电池片的制造方法。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电池片,其包括: 包括接收辐照的正面、与所述正面相对的背面及由正面贯通至背面的贯穿孔,所述正面设有贯通所述贯穿孔并延伸至背面的第一电极,所述背面至少设有一与所述第一电极极性相反的极性面和第二电极, 其中: 所述太阳电池片分为至少两个一体连接且相邻设置的子区域,所述两相邻子区域之间设有绝缘区; 所述每个子区域内第一电极经所述贯穿孔延伸至背面且越过所述绝缘区而与相邻子区域背面的极性面或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形成相邻两子区域的串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子区域分别为第一子区域及与第一子区域相邻设置的第二子区域,所述每一子区域内设有所述第一电极、及与所述第一电极极性相反的极性面,所述第一子区域内第一电极设有越过所述绝缘区并与第二子区域内极性面电性连接的内联第一电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子区域分别为第一子区域及与第一子区域相邻设置的第二子区域,所述每一子区域内设有所述第一电极及与所述第一电极极性相反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子区域内第一电极设有越过所述绝缘区并与所述第二子区域内第二电极电性连接的内联第一电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太阳电池片背面设有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电性连接各子区域内第一电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电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绝缘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电件设有两条相对设置的外接第一导电件、以及连接所述两条外接第一导电件的中转第一导电件,所述外接第一导电件与中转第一导电件构成U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接第一导电件平行于所述绝缘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子区域内设有与内联第一电极相对的外接第一电极,所述太阳电池片包括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子区域中外接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二导电件电性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电件的延伸方向垂直或平行于所述绝缘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外接第二导电件以及连接所述两条外接第二导电件的中转第二导电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接第二导电件平行于所述绝缘区。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太阳电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相互串联且相邻设置的太阳电池片,其中:所述每一太阳电池片包括用于接收辐照的正面、与所述正面相对的背面、由正面贯穿至背面的贯穿孔以及若干位于所述正面、背面和贯穿孔内电极,所述太阳电池片设有相邻设置且串联连接的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和所述第二子区域之间设有一绝缘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子区域与所述第二子区域内均设有第一电极、及与所述第一电极极性相反的极性面或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子区域的第一电极自太阳电池片的正面经由所述贯穿孔贯穿至背面并且越过所述绝缘区而与所述第二子区域内极性面或第二电极串联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邻设置的两个太阳电池片各自的摆放方向相对于彼此呈180度旋转。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太阳电池片的第二电极与相邻太阳电池片的第一电极位于同一直线上。为达到上述另一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前述太阳电池片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包括对硅片进行如下加工步骤:打孔、制绒、扩散、去除磷硅玻璃、镀氮化硅、印刷孔内电极及与孔内电极连接的背面电极、印刷背电场、印刷正面电极、烧结; 其中: 所述硅片的加工步骤中还包括对硅片的正面进行分区绝缘处理,该分区绝缘处理在扩散后进行或者在烧结后进行; 所述分区绝缘处理采用激光划断或化学腐蚀的方式断开由扩散而形成于硅片正面的PN结,以将硅片分成至少两个一体连接且绝缘隔离的子区域,然后,在两相邻子区域之间镀氮化硅以构成一位于两相邻子区域之间的绝缘区; 印刷所述背面电极时,将子区域的背面电极印刷至相邻子区域内并与相邻子区域形成串联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太阳电池片划分为串联的两个区域,通过受光面积更小的各个区域,使得太阳电池片的工作电流变小,从而降低了连接两个区域的金属导电件的电流,减少了由于金属导电件自身电阻造成的功率损失,同时太阳电池片的尺寸不变,无需重新设计现有太阳电池组件外观尺寸。【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太阳电池片的剖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太阳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太阳电池片所组成的太阳电池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太阳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太阳电池片所组成的太阳电池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太阳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太阳电池片所组成的太阳电池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太阳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太阳电池片所组成的太阳电池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中太阳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太阳电池片所组成的太阳电池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中太阳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太阳电池片所组成的太阳电池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中太阳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太阳电池片所组成的太阳电池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16为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中太阳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的太阳电池片所组成的太阳电池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18为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中太阳电池片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的太阳电池片所组成的太阳电池组件的组合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 太阳电池片,100 ;第一子区域,10;第二子区域,20 ;外接第一电极,112 ;内联第一电极,111 ;外接第二电极121 ;极性面,122 ;绝缘区,30 ;第一导电件,41 ;第二导电件,42 ;绝缘层,43 ;外接第一导电件,411 ;中转第一导电件,412 ;外接第二导电件,421 ;中转第二导电件,422。【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电池片、应用该背接触太阳电池片的太阳电池组件及该背接触式太阳电池片的制造方法。参图1至图19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太阳电池片100,其包括: 用于接收辐照的正面、与所述正面相对的背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电池片,包括接收辐照的正面、与所述正面相对的背面及由正面贯通至背面的贯穿孔,所述正面设有贯通所述贯穿孔并延伸至背面的第一电极,所述背面至少设有一与所述第一电极极性相反的极性面和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电池片分为至少两个一体连接且相邻设置的子区域,所述两相邻子区域之间设有绝缘区;所述每个子区域内第一电极经所述贯穿孔延伸至背面且越过所述绝缘区而与相邻子区域背面的极性面或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形成相邻两子区域的串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电池片,包括接收辐照的正面、与所述正面相对的背面及由正面贯通至背面的贯穿孔,所述正面设有贯通所述贯穿孔并延伸至背面的第一电极,所述背面至少设有一与所述第一电极极性相反的极性面和第二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电池片分为至少两个一体连接且相邻设置的子区域,所述两相邻子区域之间设有绝缘区; 所述每个子区域内第一电极经所述贯穿孔延伸至背面且越过所述绝缘区而与相邻子区域背面的极性面或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形成相邻两子区域的串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子区域分别为第一子区域及与第一子区域相邻设置的第二子区域,所述每一子区域内设有所述第一电极、及与所述第一电极极性相反的极性面,所述第一子区域内第一电极设有越过所述绝缘区并与第二子区域内极性面电性连接的内联第一电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子区域分别为第一子区域及与第一子区域相邻设置的第二子区域,所述每一子区域内设有所述第一电极及与所述第一电极极性相反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子区域内第一电极设有越过所述绝缘区并与所述第二子区域内第二电极电性连接的内联第一电极。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太阳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电池片背面设有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电性连接各子区域内第一电极。5.如权利要求4 所述的太阳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绝缘区。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设有两条相对设置的外接第一导电件、以及连接所述两条外接第一导电件的中转第一导电件,所述外接第一导电件与中转第一导电件构成U型。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第一导电件平行于所述绝缘区。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太阳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区域内设有与内联第一电极相对的外接第一电极,所述太阳电池片包括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二子区域中外接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二导电件电性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电池片,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坚王栩生章灵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