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29731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30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区和集水桶,所述收集区设有一个进水口和两个上下排列的排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位于下方的排水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位于距离收集区顶口20cm处,上方排水口位于距离收集区顶口10cm处;根据稻麦不同生长时期选择不同排水口通过水管与集水桶的进水口相连;所述集水桶开口设有桶盖,所述桶盖上设有排气孔,可有效防止因降雨或杂物等引起的误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建设成本低,可以实现原位监测,而且操作简便,其结果更为准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区和集水桶,所述收集区设有一个进水口和两个上下排列的排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位于下方的排水口处于同一水平面,位于距离收集区顶口20cm处,上方排水口位于距离收集区顶口10cm处;根据稻麦不同生长时期选择不同排水口通过水管与集水桶的进水口相连;所述集水桶开口设有桶盖,所述桶盖上设有排气孔,可有效防止因降雨或杂物等引起的误差。本技术建设成本低,可以实现原位监测,而且操作简便,其结果更为准确。【专利说明】—种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业生态学、环境科学研究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面源污染是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可耕地正在逐步减少。为了确保我国粮食高产,大量的化肥被施用到农田,远远超过了作物自身对养分的需求,造成肥料利用率大大降低,剩余的氮磷和其他一些元素都被排放环境中。面源污染发生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径流、渗漏和气体损失。对于稻麦两熟制农田,径流是其造成面源污染最主要的途径。尽管目前径流的监测方法很多,但主要集中于对旱地产生的径流的监测。而对于稻麦水旱轮作农田,径流监测的方法有两种:(1)径流池法。该方法虽能较为精准地测定径流发生过程的水体浓度和水量,但是径流池建设耗资大,且径流收集工作量大;(2)分段集流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多次收集径流液然后加权平均测定径流量,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不如径流池法精确。因此,有必要针对稻麦两熟农田开展精准、简便、经济的径流收集装置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建设成本低,可以实现原位监测,而且操作简便,其结果更为准确。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区和集水桶,所述收集区设有一个进水口和两个上下排列的排水口,所述位于下方的排水口与进水口处于同一水平面,根据稻麦不同生长时期选择不同排水口通过水管与集水桶的进水口相连;具体为:上方排水口为水稻灌溉期使用,即水稻灌溉期,上方排水口与集水桶的进水口相连;下方排水口为水稻搁田期及小麦生长期使用,即水稻搁田期或小麦生长期,下方排水口与集水桶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收集区与集水桶的顶面面积比为(3-4):1。所述收集区的高度为40_60cm,进水口和位于下方的排水口均位于离收集区顶口20cm处,收集区埋设时使进水口、下方排水口与田面齐平,所述位于上方的排水口位于离收集区顶口 IOcm处;所述集水桶高度为50cm,进水口位于距筒底的30cm处,集水桶埋设时使进水口与田面齐平。所述收集区的进水口和位于下方的排水口设有阀门。所述集水桶底部边缘设有折边,可有效控制桶的浮力;顶部开口设有桶盖,所述桶盖上设有排气孔,可有效防止因降雨或杂物等引起的误差,同时保持桶内空气压力恒定。本技术所述的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势:I)解决了麦稻两熟农田在不同时期径流液水位高低的不同造成的同一径流设备难以实现准确有效监测的问题;2)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期,可根据其对水分的需求,采用高度不同的两个排水口收集径流,具体为:在水稻灌溉期,将下方的排水口关闭,从上方排水口进入集水桶收集径流;当水稻搁田时或者是种植小麦时,将下方的排水口打开,从下方排水口进入集水桶收集径流;3)本技术所述的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除集水桶外,径集收集区也可以用来收集部分的径流水量,从而满足大暴雨发生时径流收集量大的需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收集装置在水稻搁田期或小麦生长期使用方法的示意图;其中:1收集区,2集水桶,3进水口,4排水口,5排水口,6水管,7进水口,8桶盖,9阀门,10折边,11排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区I和集水桶2,所述收集区I设有一个进水口 3和两个上下排列的排水口,所述位于下方的排水口 4与进水口 3处于同一水平面,根据稻麦不同生长时期选择不同排水口通过水管6与集水桶2的进水口 7相连;图1为水稻灌溉期使用方法,即上方排水口 5与集水桶2的进水口 7相连;图2为水稻搁田期或小麦生长期使用方法,即下方排水口 4与集水桶2的进水口 7相连。实施例2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区I和集水桶2,所述收集区I设有一个进水口 3和两个上下排列的排水口,所述位于下方的排水口 4与进水口 3处于同一水平面,根据稻麦不同生长时期选择不同排水口通过水管6与集水桶2的进水口 7相连;图1为水稻灌溉期使用方法,即上方排水口 5与集水桶2的进水口 7相连;图2为水稻搁田期或小麦生长期使用方法,即下方排水口 4与集水桶2的进水口 7相连。所述收集区I与集水桶2的顶面面积比为3:1。实施例3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区I和集水桶2,所述收集区I设有一个进水口 3和两个上下排列的排水口,所述位于下方的排水口 4与进水口 3处于同一水平面,根据稻麦不同生长时期选择不同排水口通过水管6与集水桶2的进水口 7相连;图1为水稻灌溉期使用方法,即上方排水口 5与集水桶2的进水口 7相连;图2为水稻搁田期或小麦生长期使用方法,即下方排水口 4与集水桶2的进水口 7相连。所述收集区I与集水桶2的顶面面积比为4:1 ;所述收集区I的高度为40cm,进水口 3和位于下方的排水口 4均位于离收集区I顶口 20cm处,收集区I埋设时使进水口3、下方排水口 4与田面齐平,所述位于上方的排水口 5位于离收集区I顶口 IOcm处,所述集水桶2高度为50cm,进水口 7位于距筒底的30cm处,集水桶2埋设时使进水口 7与田面齐平。实施例4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区I和集水桶2,所述收集区I设有一个进水口 3和两个上下排列的排水口,所述位于下方的排水口 4与进水口 3处于同一水平面,根据稻麦不同生长时期选择不同排水口通过水管6与集水桶2的进水口 7相连;图1为水稻灌溉期使用方法,即上方排水口 5与集水桶2的进水口 7相连;图2为水稻搁田期或小麦生长期使用方法,即下方排水口 4与集水桶2的进水口 7相连。所述收集区I与集水桶2的顶面面积比为3.5:1 ;所述收集区I的高度为60cm,进水口 3和位于下方的排水口 4均位于离收集区I顶口 20cm处,收集区I埋设时使进水口3、下方排水口 4与田面齐平,所述位于上方的排水口 5位于离收集区I顶口 IOcm处,所述集水桶2高度为50cm,进水口 7位于距筒底的30cm处,集水桶2埋设时使进水口 7与田面齐平。所述收集区I的进水口 3和位于下方的排水口 4设有阀门9。实施例5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区I和集水桶2,所述收集区I设有一个进水口 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稻麦两熟农田的径流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区和集水桶,所述收集区设有一个进水口和两个上下排列的排水口,所述位于下方的排水口与进水口处于同一水平面,根据稻麦不同生长时期选择不同排水口通过水管与集水桶的进水口相连,具体为:水稻灌溉期,上方排水口与集水桶的进水口相连;水稻搁田期或小麦生长期,下方排水口与集水桶的进水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峰盛婧陈留根郭智刘红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