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法胜专利>正文

模具的复合开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2515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模具的复合开模机构,包含有:一机体,具有一底部,一位于该底部上方并与该底部相对应的顶部,该底部与该顶部之间具有一挟模空间;可水平滑移作动的两个以上载模件,分别滑设在该机体两个以上的不同高度位置上;可随对应的载模件位移作动并可位移至该机体不同侧向方向上的两个以上模座组,各自位于一对应载模件上;两个以上模座开合件,各自位于该机体上,且位于该机体的两不同侧向方向上;用于带动对应的上模座于各该合模及开模位置间枢转作动的动力部,连接在该抵接端。据此,使整体操作高度获得降低,更可获得较大而不相互阻碍的操作空间,以利于作业的方便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高分子成型加工机械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模具的复合开模机构。
技术介绍
在TW第092202496号新型专利中,揭露有一种直立式挟模装置的改良开模构造,其以单一挟模装置对复数多层模具提供开合模的作动机制,以有效利用直立式挟模装置的空间,并提高操作人员的作业方便性;具体而言,上述专利前案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使上下相对的两多层模具组,在开模时被移出于该挟模装置的两不同侧向方向上,以有效利用挟模装置的周侧空间,同时提高作业的方便性,避免两多层模具开模时均位于该挟模装置同一侧向方向上时所衍生的空间窘迫不利操作人员作业进行的缺失。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的主要技术特征固属可有效利用空间的技术手段,惟,本设计人亦发现其所提供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仍有须予改进的需求存在,其所提供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中,多层模具的上模板被连结设置于挟模装置的上模座上,如此一来,挟模装置的上模座即需具有可将该上模板予以推出及开启的对应构造存在,相对即使得挟模装置整体的高度难再获得更进一步的降低功效,为此,创作人即再为改进,而有本技术的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的复合开模机构,其可使直立式挟模装置的整体高度获得降低,以使操作者的作业更为方便。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模具的复合开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机体,具有一底部,一位于该底部上方并与该底部相对应的顶部,该底部与该顶部之间具有一挟模空间;可分别于一挟模位置及一推出位置间水平滑移作动的两个以上载模件,分别滑设在该机体两个以上的不同高度位置上,且彼此平行对应,并彼此上下对应地位于该挟模空间中,或分别位于该机体两不同侧向方向位置上;-->可随对应的载模件位移作动并可位移至该机体不同侧向方向上的两个以上模座组,各自位于一对应载模件上,所述模座组分别具有一板状底模座,固定位于对应的载模件上,一可于一合模及一开模位置间位移作动的板状上模座,与该底模座平行对应;用以提供动力带动对应的上模座于各该合模及开模位置间枢转作动的两个以上模座开合件,各自位于该机体上,且位于该机体的两不同侧向方向上,所述模座开合件分别具有一个以上的抵部,抵接在该推出位置上的对应上模座的对应部位上,一个以上的用于带动对应的上模座于各该合模及开模位置间枢转作动的动力部,连接在该抵接端。其中,位于该推出位置的该两载模件分别位于该机体相背的两侧向方向上。其中,该上模座开合件分别具有一个以上长条摇臂,其一端枢接在该机体上,该抵部位于该摇臂的长轴另端上。其中,该抵部具有一轴柱,柱轴一端垂直于该摇臂的长轴而固接在该摇臂的长轴另端上,一环状滚体,同轴枢接在该轴柱的柱轴另端上,轴柱周侧环面滚接在对应上模座的对应端面上。其中,该机体还包含有两侧板,彼此平行且相隔开地分别桥接在该顶部与该底部之间;而该两上模座开合件的摇臂一端枢接在对应的侧板上。其中,各该上模座的一侧板端分别枢接在对应的载模件上。其中,各该载模件分别包含有一滑板,滑接在该机体上,一枢部,与该上模座的一侧板端对应枢接,枢部的底端固接在该滑板的一端上。其中,该枢部具有两并列的本体,两枢孔,彼此同轴地分别贯穿在对应本体的体壁上,两枢杆彼此同轴地分别穿伸在对应的枢孔中;该上模座具有一上座板,一滑块突出在该上座板的一侧板端,并位于该两本体间且与该两枢杆的一端对应固接。其中,该两枢孔呈长条状,长轴与该滑板的上侧板面垂直对应。本技术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的该两模具组成即可分别于该机体的不同侧向位置上被适当的开启,该模具的复合开模机构除使整体操作高度获得降低外,更可通过模具组成被开模在机体不同侧向位置的空间型态,获得较大而不相互阻碍的操作空间,利于作业的方便性。以下,兹举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作进一步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系显示各该载模件位于该挟模位-->置上。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显示各该载模件位于该推出位置上,以及各该上模座位于该合模位置上。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显示各该载模件位于该推出位置上,以及各该上模座位于该开模位置上。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各图所示,在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模具的复合开模机构10,其由一机体20、两载模件30、两模座组40、两中模取卸组50以及两上模开合件60所组成。该机体20具有一底部21,一板状顶部22位于该底部21上方适当高度位置上,两侧板23桥接于各该顶部22与底部21间,彼此并呈相互平行且相隔开来,据以由各该顶、底部22、21与侧板23围绕成一挟模空间,以供挟模机构于该挟模空间中对模具进行适当的挟模作动机制。各该载模件30分设于该机体20的不同高度位置上,用以分别载设对应的一模具组70于其上,具体而言,其分别具有一滑板31,桥接滑设于该两侧板23间,而可于一挟模及一推出位置间水平滑移作动,当位于该挟模位置上时,该滑板31位于该挟模空间中,而当位于该推出位置上时,各该载模件30的滑板31分别位于该机体20相背的两不同侧向方向上,且位于该顶部22的水平投影范围外,一适当高度的枢部32以底端固接于该滑板31的一侧端上;更进一步来说,各该枢部32分别具有两平行并置的长形本体321,以底端垂直固接于该滑板31上,两长条状的枢孔322彼此同轴而各自沿该本体321的长轴延伸并贯穿该本体321的体壁,两枢杆323则彼此同轴且相隔开来地分别穿设滑接于对应的枢孔322中。该两模座组40分别具有一板状底模座41,分别平行地贴接固设于对应滑板31的上侧板面上,用以载设多层模具组成的底模板,一上模座42位于该底模座41上方,用以载设多层模具组成的上模板;更进一步来说,各该上模座42分别具有一上座板421,一滑块422突设于该上座板421的一侧板端上,并介于对应枢部32的两本体321间,且与对应的枢杆323固接,以使该上模座42以各该枢杆323的杆轴为轴而于一合模及一开模位置间枢转作动,当位于该合模位置上时,使该上座板421与该底模座41平行对应,而当位于该开模位置上时,该上座板421与该底模座41相隔一适当角度。该两中模取卸组50用以将多层模具组成的中模板侧转移动的夹转机构,惟其
技术实现思路
并非本技术技术特征之所在,于此不拟予以详述。该两上模开合件60分设于该机体20相背两端侧的不同高度位置上,而各自用-->以带动一对应上模座42于各该合模及开模位置间枢转作动,具体而言,其分别具有两平形长条摇臂61,同轴地以长轴一端枢接于该两侧板23上,长轴另端则突伸于该机体20的对应端侧外,一端杆62桥接于该两摇臂61的长轴另端上,两抵部63分设于该两摇臂61长轴另端的适当部位上,用以抵接位于该推出位置上的对应上模座42的对应部位上,一以流体压力为动力源的动力部用以驱动该两摇臂61以其枢接于对应侧板23上的枢轴为轴而枢转作动;其中,该两抵部63分别具有一轴柱631,彼此同轴地分别以一端固接于对应摇臂61相向于另一摇臂的侧面上,一环状转体632同轴枢设于该轴柱631的柱轴另端上,并得以周侧环面滚接位于该推出位置上的对应上模座42的对应端面上。通过上述构件的组成,该模具的复合开模机构10的主要技术特征在就提供模具开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的复合开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机体,具有一底部,一位于该底部上方并与该底部相对应的顶部,该底部与该顶部之间具有一挟模空间;可分别于一挟模位置及一推出位置间水平滑移作动的两个以上载模件,分别滑设在该机体两个以上的不同高度位置上,且彼此平行对应,并彼此上下对应地位于该挟模空间中,或分别位于该机体两不同侧向方向位置上;可随对应的载模件位移作动并可位移至该机体不同侧向方向上的两个以上模座组,各自位于一对应载模件上,所述模座组分别具有一板状底模座,固定位于对应的载模件上,一可于一合模及一开模位置间位移作动的板状上模座,与该底模座平行对应;用以提供动力带动对应的上模座于各该合模及开模位置间枢转作动的两个以上模座开合件,各自位于该机体上,且位于该机体的两不同侧向方向上,所述模座开合件分别具有一个以上的抵部,抵接在该推出位置上的对应上模座的对应部位上,一个以上的用于带动对应的上模座于各该合模及开模位置间枢转作动的动力部,连接在该抵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复合开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机体,具有一底部,一位于该底部上方并与该底部相对应的顶部,该底部与该顶部之间具有一挟模空间;可分别于一挟模位置及一推出位置间水平滑移作动的两个以上载模件,分别滑设在该机体两个以上的不同高度位置上,且彼此平行对应,并彼此上下对应地位于该挟模空间中,或分别位于该机体两不同侧向方向位置上;可随对应的载模件位移作动并可位移至该机体不同侧向方向上的两个以上模座组,各自位于一对应载模件上,所述模座组分别具有一板状底模座,固定位于对应的载模件上,一可于一合模及一开模位置间位移作动的板状上模座,与该底模座平行对应;用以提供动力带动对应的上模座于各该合模及开模位置间枢转作动的两个以上模座开合件,各自位于该机体上,且位于该机体的两不同侧向方向上,所述模座开合件分别具有一个以上的抵部,抵接在该推出位置上的对应上模座的对应部位上,一个以上的用于带动对应的上模座于各该合模及开模位置间枢转作动的动力部,连接在该抵接端。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的复合开模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该推出位置的该两载模件分别位于该机体相背的两侧向方向上。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具的复合开模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上模座开合件分别具有一个以上长条摇臂,其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法胜
申请(专利权)人:陈法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