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翼飞专利>正文

一种关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1489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关模装置,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轨道以及沿横向依次排列的动力机构、第一模具固定架、第二模具固定架,该动力机构包括一固定座及一推动装置,该固定座和两模具固定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轨道上,动力机构的固定座通过一组连杆与第二模具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一模具固定架与该推动装置连接,并且,该第一模具固定架滑套于所述连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进坯方便,可从侧面直线进坯;并且在吹塑过程中工件两侧受到的力相等,因此可提高工件的品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关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关模装置,具体地说是指用于吹塑成型设备的关模装置。
技术介绍
吹塑成型设备通常是沿一密闭循环机构设置有自动化的各工作机构,工件沿该密闭循环机构行走,各工作机构则对应完成吹塑过程的各道工序。各工作机构依次包括上坯机构、加热机构、关模机构、吹塑成型机构和卸瓶机构,每一工件均依次经过各工作机构,以完成各道工序。其中,关模机构的结构及性能极其重要,关系到成品工件的质量。现有关模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左半模固定架、右半模固定架及动力装置固定架,左半模固定架及动力装置固定架固定于一机架上,右半模固定架滑设于一轨道上,左半模、右半模分别固定于左半模固定架、右半模固定架的相对面上,动力装置固定于动力装置固定架相对于右半模的面上,该动力装置的输出轴通过一连杆机构与右半模固定架连接。关模时,动力装置通过连杆构机推动右半模固定架向左半模方向沿轨道滑动,使左半模和右半模实现关模动作。这种关模装置由于以一个半模不动,另一半模移动的方式实现关模,因而具有如下缺点:一,必须从模具的上方或下方进坯,若从侧面进坯,则不能沿直线进坯;二,吹塑过程中,左半模和右半模对工件施加的压力不相等,这对成品工件的品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关模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关模装置由于关模动作设计不合理而导致进坯不方便、工件受力不均从而影响工件品质等缺点。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关模装置,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轨道以及沿横向依次排列的动力机构、第一模具固定架、第二模具固定架,该动力机构包括一固定座及一推动装置,该固定座和两模具固定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轨道上,动力机构的固定座通过一组连杆与第二模具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一模具固定架与该推动装置连接,并且,该第一模具固定架滑套于所述连杆上。当推动装置动作时,将第一模具固定架向第二模具固定-->架方向推动,动力机构自身整体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同时通过连杆组拉动第二模具固定架一同滑动,即第二模具固定架同时向第一模具固定架方向移动,可见,第一模具固定架、第二模具固定架同时相向运动而实现关模,两模具固定架连线的中心始终处于一固定位置,因而可以将模坯以直线运动方向从侧面送入该固定位置。另外,由于两半模同时运动,一同向中间位置关模,因而工件两侧受力均匀。前述一种关模装置,该组连杆包括四根分别连设于所述动力机构的固定座、第二模具固定架的四个角部之间的四根连杆,其中位于下方的两根连杆上分别固定有齿向朝上的第一齿条;第一模具固定架上固定有两分别与下方的两根连杆平行的滑杆,两滑杆向所述固定座方向延伸,并可滑动地穿设于该固定座上,各滑杆固定有齿向朝下的第二齿条;两第一齿条和两第二齿条之间分别配合有齿轮。前述一种关模装置,其第一模具固定架、第二模具固定架中部上方设有一底模固定装置,该底模固定装置通过两斜杆与机架固定连接,并且该底模固定装置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杆组中上方的两连杆上。底模固定装置用于定位与左半模、右半模配合使用的底模。前述一种关模装置,其推动装置包括可推动第一模具固定架向第二模具固定架方向移动的气缸和可推动第一模具固定架向第二模具固定架压紧的油缸。关模时,首先由气缸驱动,使两模具固定架相向运动,实现左、右半模合模,再由油缸驱动,使两模具固定架相向压紧。进一步地,所述油缸连接有一可将油缸所需的油推入油缸中的气缸。前述一种关模装置,其固定座及第一模具固定架、第二模具固定架下方分别固定有滑块,各滑块下方设有燕尾槽,所述轨道的截面形状为与各滑块下方的燕尾槽相配合的燕尾形。前述一种关模装置,其连杆和第二模具固定架通过如下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在该连杆的端部形成一直径缩小部位,第二模具固定架的相应位置设有一套孔,第二模具固定架通过该套孔套设于该直径缩小部位上,该直径缩小部位穿出第二模具固定架之外的部分设有一环形的嵌槽,该嵌槽内嵌设有互相对称的两半圆环形的定位嵌片,将第二模具固定架定位于该直径缩小部位上,另有一端盖将两定位嵌片覆盖于其内,并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二模-->具固定架上。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一,进坯方便,可从侧面直线进坯;二,吹塑过程中工件两侧受到的力相等,因此可提高工件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下面参照图1至图4,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吹塑成型设备的关模装置,参照图1,其主要结构包括机架10、设于机架10上的轨道6以及沿轨道6延伸的方向依次排列的动力机构1、第一模具固定架2、第二模具固定架3。其中轨道6包括互相平行的两排轨道,并且,该两排轨道仅在对应于动力机构1、第一模具固定架2、第二模具固定架3的移动范围内设置,即该轨道6是两排不连续的轨道。该动力机构1包括一固定座11及一推动装置,该推动装置包括两气缸121、122和一油缸13,两气缸121、122用于实现模具的合模动作,而油缸13用于实现对模具的压紧。气缸121、122和油缸13的输出轴均与第一模具固定架2连接。该油缸13还连接有一可将油缸13所需的油推入油缸13中的气动装置,图中未示出该气动装置。该固定座11和两模具固定架2、3可滑动地设置于该轨道6上,动力机构1的固定座11的四个角部通过一组连杆51、52、53、54与第二模具固定架3的四个角部固定连接,第一模具固定架2的四个角部可滑动地套设于各连杆51、52、53、54上。同时参照图4,位于下方的一根连杆54上固定有齿向朝上的第一齿条82;第一模具固定架2上固定有一滑杆7,该滑杆7向所述固定座11方向延伸,并可滑动地穿设于该固定座11上,该滑杆7上固定有齿向朝下的第二齿条81;第一齿条82和第二齿条81之间配合有一齿轮83。-->下方另一侧的连杆53设有相同的结构,由于视角的原因在图中未示出,仅可见到其滑杆71。第一模具固定架2、第二模具固定架3中部上方设有一底模固定装置4,该底模固定装置4通过两斜杆41与机架10固定连接,并且该底模固定装置4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杆组中上方的两连杆51、52上。底模固定装置4用于定位与左半模、右半模配合使用的底模。并且,底模固定装置4与机架10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同时参照图3,固定座11及第一模具固定架2、第二模具固定架3下方分别固定有滑块61,各滑块61下方设有燕尾槽,轨道6的截面形状为与各滑块61下方的燕尾槽相配合的燕尾形,使得固定座11及第一模具固定架2、第二模具固定架3可在轨道6上稳定地滑动。同时参照图2,连杆51和第二模具固定架3通过如下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在该连杆51的端部形成一直径缩小部位510,第二模具固定架3的相应位置设有一套孔,第二模具固定架3通过该套孔套设于该直径缩小部位510上,该直径缩小部位510穿出第二模具固定架3之外的部分设有一环形的嵌槽,该嵌槽内嵌设有互相对称的两半圆环形的定位嵌片512、513,将第二模具固定架3定位于该直径缩小部位510上,另有一端盖514将两定位嵌片512、513覆盖于其内,并通过螺钉固定于第二模具固定架3上。当推动装置动作时,将第一模具固定架2向第二模具固定架3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关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轨道以及沿横向依次排列的动力机构、第一模具固定架、第二模具固定架,该动力机构包括一固定座及一推动装置,该固定座和两模具固定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轨道上,动力机构的固定座通过一组连杆与第二模具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一模具固定架与该推动装置连接,并且,该第一模具固定架滑套于所述连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关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轨道以及沿横向依次排列的动力机构、第一模具固定架、第二模具固定架,该动力机构包括一固定座及一推动装置,该固定座和两模具固定架可滑动地设置于该轨道上,动力机构的固定座通过一组连杆与第二模具固定架固定连接,第一模具固定架与该推动装置连接,并且,该第一模具固定架滑套于所述连杆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连杆包括四根分别连设于所述动力机构的固定座、第二模具固定架的四个角部之间的四根连杆,其中位于下方的两根连杆上分别固定有齿向朝上的第一齿条;第一模具固定架上固定有两分别与下方的两根连杆平行的滑杆,两滑杆向所述固定座方向延伸,并可滑动地穿设于该固定座上,各滑杆固定有齿向朝下的第二齿条;两第一齿条和两第二齿条之间分别配合有齿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模具固定架、第二模具固定架中部上方设有一底模固定装置,该底模固定装置通过两斜杆与机架固定连接,并且该底模固定装置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杆组中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翼飞
申请(专利权)人:林翼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