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创性导航手术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02324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创性导航手术定位装置,包括网罩、定位标记钉和光学反射器底座,所述网罩为具有密致圆孔的热塑性塑料,所述定位标记钉呈两端凸起、中间凹陷的哑铃状,定位标记钉内部呈中空结构,放置MRI可识别液体,所述光学反射器底座包括基座和针状结构,所述针状结构用于插入光学反射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定位时,光学反射器底座和定位标记钉放置于网罩上,避免了患者的创伤;(2)热塑型网罩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可任意裁剪,避免影响手术区域;(3)光学反射器底座和定位标记钉的放置不受解剖结构限制,可配合手术放置于任意合适部位。(*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创性导航手术定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手术导航定位
,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无创性导航手术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手术导航系统可在尽可能小切口的基础上,指导术者评判手术器械在人体上的位置,进而提高手术的精准度,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决定手术导航系统成功应用的基础是定位系统的精确度,而影响定位系统误差的最大因素是参考坐标的选择和配准。临床上常采用光学导航系统,在人体上首先需安置一个位置固定的光学反射器底座以便放置光学反射球,再放置配准定位点。由于解剖定位点的精度相对差,临床上多采用外加的定位点。临床中习惯的方法是直接将光学反射器底座和外加配准定位点固定于术者体表进行定位,这种方法和思路由于直观且易操作长期在临床中运用着,但显然这种方法会给术者带来创伤。如在颌面部的导航手术中,需在额顶放置带固位钉的光学反射器底座放置光学反射球,再在颧面骨或牙槽骨等处预先植入金属定位钉,这种方法虽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坐标系的精度,但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且纯金属定位钉只能在CT中显示,MRI无法识别。如果能通过简单的改进,避免为了定位造成的创伤,又不影响手术的精确度,且可同时运用于CT和MRI的数据界面,无疑会是有意义的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创性导航手术定位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公开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创性导航手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罩、定位标记钉和光学反射器底座,所述网罩为具有密致圆孔的热塑性塑料,所述定位标记钉呈两端凸起、中间凹陷的哑铃状,定位标记钉内部呈中空结构,放置MRI可识别液体,所述光学反射器底座包括基座和针状结构,所述针状结构用于插入光学反射球。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标记钉凹陷部分的高度与网罩厚度一致,凹陷部分的直径与网罩圆孔直径一致;所述定位标记钉两端凸起部分呈圆盘状,直径略大于网罩圆孔直径。哑铃状结构的目的是保证定位标记钉可方便的卡压固定于网罩圆孔内,一方面使得定位标记钉容易进入网罩圆孔,另一方面又不能随意移位或穿脱。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标记钉顶端设置一凹槽,便于放置探针。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MRI可识别液体为碘油。定位标记钉中心液态的设计,使得定位标记钉不仅能被CT识别,也能被MRI识别。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光学反射器底座的基座呈圆盘状,直径略大于网罩圆孔直径。凸出圆盘状基座的设计也是保证光学反射器底座可方便的卡压固定于网罩圆孔内。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光学反射器底座针状结构上设置第一凸起端,所述第一凸起端与基座间的距离与网罩厚度一致,第一凸起端与基座之间区域的直径与网罩圆孔直径一致。第一凸起端的目的是保证光学反射器底座卡压固定于网罩圆孔内,且不能随意移位或穿脱。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光学反射器底座针状结构上设置第二凸起端,所述第二凸起端与基座间的距离大于网罩厚度。针状结构上第二凸起端的目的是插入光学反射球时,便于光学反射球的卡压固位。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网罩具有底座,所述底座为硬质材料。底座的目的是便于网罩的放置和固定。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标记钉和光学反射器底座的材料为医用金属。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定位时,光学反射器底座和定位标记钉放置于网罩上,避免了患者的创伤;(2)热塑型网罩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可任意裁剪,避免影响手术区域;(3)光学反射器底座和定位标记钉的放置不受解剖结构限制,可配合手术放置于任意合适部位;(4)定位标记钉外周金属、中心液态的设计,可被CT和MRI识别;(5)光学反射器底座和定位标记钉可反复消毒使用,避免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具有密致圆孔的网罩。图2为定位标记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光学反射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颌面部手术中,面部塑形后带有底座的网罩。图中各标号表:I——网罩;11——底座;2——定位标记钉;21、22——两端凸起;23——凹陷部分;24——凹槽;25——中空结构;3——光学反射器底座;31——基座;32——针状结构;33——第二凸起端;34——第一凸起端;4——光学反射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无创性导航手术定位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网罩(图1),定位标记钉(图2)和光学反射器底座(图3)。如图1所示,网罩为具有密致圆孔的热塑性塑料,热水加温后可变形,依据人体解剖部位塑形,冷却后可固定,专人专用。网罩具有密致圆孔,便于定位标记钉和光学反射器底座放置。如图2所示,定位标记钉2呈两端凸起、中间凹陷的哑铃状,定位标记钉2内部呈中空结构25,放置MRI可识别液体。MRI可识别液体一般为碘油等,定位标记钉2中心液态的设计,使得定位标记钉2不仅能被CT识别,也能被MRI识别。定位标记钉2凹陷部分23的高度与网罩厚度一致,凹陷部分23的直径与网罩圆孔直径一致;定位标记钉2两端凸起21、22部分呈圆盘状,直径略大于网罩圆孔直径。哑铃状结构的目的是保证定位标记钉2可方便的卡压固定于网罩圆孔内,一方面使得定位标记钉2容易进入网罩圆孔,另一方面又不能随意移位或穿脱。定位标记钉2顶端设置一凹槽24,便于放置探针。如图3所示,光学反射器底座3包括基座31和针状结构32,针状结构32用于插入光学反射球4。光学反射器底座3基座31呈圆盘状,直径略大于网罩圆孔直径。基座31的设计也是保证光学反射器底座3可方便的卡压固定于网罩圆孔内。光学反射器底座3针状结构32上设置第一凸起端34,第一凸起端34与基座31间的距离与网罩厚度一致,第一凸起端34与基座31之间区域的直径与网罩圆孔直径一致。第一凸起端34的目的是保证光学反射器底座3卡压固定于网罩圆孔内,且不能随意移位或穿脱。光学反射器底座3针状结构32上设置第二凸起端33,第二凸起端33与基座31间的距离大于网罩厚度。第二凸起端33 —般设置在靠近针状结构32顶端的部位,第二凸起端33的目的是插入光学反射球4时,便于光学反射球4的卡压固位。为了便于网罩放置和固定,网罩设置有底座11,所述底座11 一般硬质材料,具有一定重量,如图4所示为颌面部手术中,面部塑形后带有底座的网罩。所述定位标记钉2和光学反射器底座3的材料为医用金属,可反复消毒使用。无创性导航手术定位装置的使用:1、网罩的加工将平面热塑性网罩经热水加温后,根据患者解剖部位塑型,需紧贴体表,然后放于冷水中冷却,形成个体化网罩。确定患者的术区范围,并剪切去除术区范围内的网罩部分。2、术前影像检查于非术区网罩上置放4-6个定位标记钉,患者佩戴放置定位标记钉后的网罩,并用底座固定,进行影像检查,获得影像数据。3、术中使用术中,患者佩戴置有定位标记钉的网罩,并用底座固定。集中放置4个光学反射器底座,光学反射器底座的针状结构处安放光学反射球并被导航系统识别。以预先放置的4 一 6个定位标记钉为配准点,依次用探针进行配准。依据术前设计进行导航手术。4、术后网罩为一次性使用,网罩底座、定位标记钉及光学反射器底座均可消毒反复使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创性导航手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罩、定位标记钉和光学反射器底座,所述网罩为具有密致圆孔的热塑性塑料,所述定位标记钉呈两端凸起、中间凹陷的哑铃状,定位标记钉内部呈中空结构,放置MRI可识别液体,所述光学反射器底座包括基座和针状结构,所述针状结构用于插入光学反射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创性导航手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罩、定位标记钉和光学反射器底座,所述网罩为具有密致圆孔的热塑性塑料,所述定位标记钉呈两端凸起、中间凹陷的哑铃状,定位标记钉内部呈中空结构,放置MRI可识别液体,所述光学反射器底座包括基座和针状结构,所述针状结构用于插入光学反射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性导航手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标记钉凹陷部分的高度与网罩厚度一致,凹陷部分的直径与网罩圆孔直径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性导航手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标记钉两端凸起部分呈圆盘状,直径略大于网罩圆孔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性导航手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标记钉顶端设置一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性导航手术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洁杨驰张伟杰何冬梅张文豪董敏俊柴盈邵滋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