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控压延机辊子间隙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009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检控压延机辊子间隙的装置,所述的检控装置包括一个用于检测第一和第二辊子之间的压延负荷变量的负荷测量装置、一个用于增加/减少辊子间隙的辊轴位置调节装置和一个根据压延负荷变量计算辊子间隙变量并触发辊轴位置调节装置,以抵消辊子间隙变量的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计算出第一和第二辊子以及支承这些机辊子的结构零件的弹簧常数,并将压延负荷变量除以弹簧常数,所得的商值即为辊子间隙变量。(*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检控压延机辊子之间间隙的装置和方法。在辊子之间的压延,诸如树脂和橡胶等原料的压延机须根据辊子之间所形成的原料堆来进行检控。检控原料堆的一种方法,其题目为“在压延成形中调节料堆量的方法”已于1977年11月5日公开在日本专利申请中,其公开号为No.52-132072。附图3是上述专利内容的示意图。从图3中可看到,由原料8形成并送到两个压延辊子1和辊子2之间的间隙3的料堆4用灯5照射,并用摄像机6扫描以测算料堆4的体积。这种测算用于检控由传送带7输送的原料8的供应量。如果原料供应量变化,可知道产品厚度的变化,这种方法能使料堆4的体积保持在预定值上,从而生产出具有相同厚度的产品。但是,这种方法具有下述缺点所述的料堆4具有三维尺寸,而摄像机6只能提供二维的尺寸信息。结果由摄像机6所获得信息的可靠性有限,或者从理论上说,精确地检控料堆4是不可能的。因此这种不完善的检控方法不能保证压出厚度一致的产品。另外,图3中所示的压延机,其辊子间隙不仅随料堆4的体积和外形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随原料8的温度和塑性(或者粘度)的不同而不同。辊子间隙3的变化导致产品厚度的变化。因此只检控料堆4的体积是不够的。另一些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为No.56-62125,56-80447和59-26220)也公开了一些检控压延辊子间隙的设备和方法。在这些申请中,料堆的体积是通过一种测试仪测定的,该测试仪含有一个静电电容,一个光学测试装置和一个影像测试装置,以控制辊子的间隙。但是与前述现有技术一样,在控制辊子间隙中不能考虑原料和料堆的温度与塑性(粘性)。因此,既使原料的温度和/或塑性有变化,辊子的间隙也不能予以调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问题的检控压延辊子间隙的装置和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控压延机辊子之间间隙的装置,所述压延机具有用于压延第一种原料的第一和第二辊子;用于测试在第一和第二辊子之间的第一压延负荷变量的第一负荷测量装置;用于调节第一和第二辊子之间的第一辊子间隙的第一辊子位置调节装置;以及根据第一辊子负荷变量计算第一辊子间隙变量并使用第一辊子位置调节装置调节第一辊子间隙,以消除第一辊子间隙变量的第一控制器。使用该装置,即使原料的量,温度和粘度和/或堆料的体积有变化,这种变化将导致第一和第二辊子之间的压延负荷产生变量,所述辊子的间隙仍能保持在预定的值上。因此,压延机压延出的板材产品具有均匀一致的厚度。在本说明书中,压延负荷是一种分力,如附图4所示。对于每个辊子,在辊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压延负荷测量装置,一个第一辊子位置调节装置和一个第一调节器,以保持第一和第二辊子处于平行关系。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辊子位置传感器,以测定第一辊子的位置。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压延第二种原料的第三和第四辊子;用于测试第三和第四辊子之间的第二压延负荷变量的第二负荷测量装置;用于调节第三和第四辊子之间的第二辊子间隙的第二辊子位置调节装置;以及用于根据第二辊子负荷变量计算第二辊子间隙变量和使用第二辊子位置调节装置调节节第二辊子间隙,以消除第二辊子间隙变量的第二控制器。由第一和第二辊子压延的第一种原料以及由第三和第四辊子压延的第二种原料被送进第二和第三辊子之间的第三辊子间隙中,在第一和第二种原料之间夹入编织材料,从而在编织材料的双面涂镀第一和第二种原料。所述装置还包括用来测试第二和第三辊子之间的第三压延负荷变量的第三压延负荷测量装置;用来调节第二和第三辊子之间的第三辊子间隙的第三辊子位置调节装置;以及用于根据第三辊子负荷变量计算第三辊子间隙变量并使用第三辊子位置调节装置调节第三辊子间隙,以消除第三辊子间隙变量的第三控制器。由于第一和第二辊子之间的压延负荷是受第二和第三辊子之间的压延负荷以及第三和第四辊子之间的压延负荷的影响,所以第一、第二和第三控制器相互之间有联系,从而使第一、第二和第三负荷测量装置所测得的数据可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控制器之间相互交流。上述三个控制器用来计算和调节各个辊子间隙的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控压延机辊子之间间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和第二辊子之间压延第一种原料的步骤;测试第一和第二辊子之间的第一压延负荷变量的步骤;根据第一压延负荷变量计算第一和第二辊子之间的第一辊子间隙变量的步骤;以及调节第一和第二辊子之间的间隙,以抵消第一辊子间隙变量的步骤。使用这个方法,既使原料的数量,温度和粘度和/或料堆量变化,该变化会导致第一和第二辊子间的压延负荷变化,辊子的间隙仍能被调节到预定的值上。因此,本压延机能压延出厚度均匀一致的板材产品。第一辊子间隙变量的计算步骤可包括获得第一和第二辊子以及支承这些压延辊子结构件的弹簧常数,用压延负荷变量除第一弹簧常数以及用所得的商值去调节第一辊子间隙。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详述如下,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压延机辊子间隙检控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压延辊子间隙控制的程序方框图;图3是示意性说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压延辊子间隙检控装置的侧示图;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中压延负荷P和弹簧常数k之间的关系。请参看图1,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压延辊间隙检控装置的一个最佳实施例进行说明。该装置包括负荷测量装置11,12和13,辊轴位置调节装置41,42和43以及控制器46,47和48。负荷测量装置11(或12或13)用于检测各对压延辊子(18-19,19-20和20-21)之间的压延负荷及其变量。辊轴位置调节装置41,42和43用于增加/减小辊子(18-19,19-20和20-21)之间的间隙。控制器46,47和48使用由负荷测量装置测得的数据和给辊轴位置调节装置41,42和43的输出触发信号分别进行预定的计算。须指出的是,虽然每根辊子在辊子的轴向两端附近都配置有两个负荷测量装置,两个辊轴位置调节装置和两个控制器,但在图1中只示出辊子的一端所具有的一个负荷测量装置,一个辊轴位置调节装置和一个控制器。本实施例中的压延机有4个压延辊子18,19,20和21。在图中该四个辊子布置成S字形(或倾斜的Z字形)。每根辊子都沿着垂直于画面的方向延伸。原料(B)被分别输送到第一和第二辊子18和19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三和第四辊子20和21之间的间隙中。每根辊子以图中所示的A箭头方向旋转,从而使原料被成对的辊子(18-19和20-21)压延并压出具有原度ho的板材51。然后,两张板材51被引到第二和第三辊子19和20之间的间隙中。在此同时,在两张板材51之间夹入编织材料(钢板)22。这样,两张板材51及其间的钢板22就被第二和第三辊子19和20挤压,使钢板22两面都被板材51覆盖。结果从第二和第三辊子19和20中压延出两面涂镀的产品(例如,成形橡胶板)23。该产品23可以用于轮胎或带材。压延辊子18,19,20和21通过各自的轴颈箱24,25,26和27支承在机体28内。虽然每根辊轴的两端各配置1个轴颈箱,但图1中只示出辊轴的一端。机体28上开有一个较大的开口29,使轴颈箱24-27能沿各自的径向方向移动。负荷测量装置11、12和13安装在第一,第三和第四辊子18,20和21的轴颈箱24,26和27上,分别测试第一和第二辊子18和19之间、第二和第三辊子19和20之间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检控压延机辊子间隙的方法,它包括下述步骤:(A)在第一和第二辊子之间压延第一种原料,(B)检测第一和第二辊子之间的第一压延负荷变量,(C)根据步骤(B)所测得的第一压延负荷变量计算第一和第二辊子之间的第一辊子间隙变量,(D)调节第一和第二辊子之间的间隙,以抵消由步骤(C)所获得的第一辊子间隙变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荣一浦川正明漆原光之月井克
申请(专利权)人: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