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螺槽对流式螺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0082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挤出、注射用螺杆的一种改进。即在螺杆的熔融段或/和计量段设置混炼-熔融段(简称为HP段)。HP段的结构为螺槽底部呈正多边形,螺杆上设置多头螺棱。HP段对聚合物产生了分流、对流、增压-减压、延伸流动、剪切、表面更新、压延、连续改变速度分布等效应,实现了分散熔融。实验证明其混炼与熔融性能比双槽波状螺杆的还要高。它的功耗低,聚合物温度分布均匀。故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高混炼如共混、共聚、填充与改性的场合,且在高速下更能发挥优势。(*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合物加工领域,它属于挤出或注射用螺杆的一种改进。挤出或注射用普通三段式螺杆,因其结构简单而沿用至今。但是它存在着熔融速率低、混炼性能差且不均匀及功耗高等缺点,以至于挤出机或注射机出口处熔体的径向温差大,影响制品的机械性能、电性能与光学性能,甚至可能使制品出现微裂痕,降低成品率。多年来,人们对普通三段式螺杆作了许多改进。在US-4,173,417中公开了一种双槽波状螺杆,它的目的是提高熔融与混炼性能。它的构成是设置屏障螺棱把螺槽分成等宽的两半,螺槽深度成周期性变化,且两半螺槽波形反相。它存在如下不足之处①由于在双槽波状段中设置有屏障棱把两分螺槽隔开,所以一般只有熔体才能越过屏障棱而发生对流,固体颗粒则保留在一个螺槽内,不能越过屏障棱而参与两分螺槽之间的对流。②由于上述原因,若把双槽波状段设置在熔融段,只能置于该段后半部分。因此,无法充分发挥双槽波状段的优点。③在双槽波状段中,聚合物沿螺槽流动一圈时,熔体在两分螺槽之间的来回流动与聚合物受到的“增压-减压”次数只有一次。④双槽波状段中,聚合物受到的分流、压延、剪切、表面更新与速度分布改变等效应很小或较小。因此,双槽波状螺杆的熔融与混炼性能并不很高,使用时一般还要设置其它混炼元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国内外现有各种螺杆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改进螺槽、螺棱的结构入手,研制出一种具有高效的熔融与混炼综合性能的螺杆,以适应高混炼如共混、共聚、填充与增强的要求,提高制品的附加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由进料段、熔融段与计量段所构成的多边螺槽对流式螺杆,其特征在于在熔融段或/和计量段上设置有混炼-熔融段,该混炼-熔融段的结构是螺槽底部呈正多边形,其边数最多取D/10,取整数,其中D代表螺杆直径,其单位为毫米,边数最小取3;螺杆上设置有多头螺棱,其螺棱的头数与螺槽底部正多边形的边数相同。混炼-熔融段(简称HP段)的结构对聚合物产生了多种效应。下面通过这些效应来解释其机理和工作原理。首先,当聚合物进入HP段就被分成多股流动,即产生分流效应。它的股数与螺棱头数也即槽底边数相同。第二,聚合物进入螺槽上某一边时,如螺槽展开图及聚合物流动示意图2所示,由于起始处A半螺槽的深度较小,阻力较大,B半螺槽的情况则正好相反,这使聚合物多数流入B半螺槽内,与B半螺槽内已有的聚合物混合;接着,A半螺槽逐渐变深,而B半螺槽则相应变浅,使B半螺槽内的多数聚合物流入A半螺槽并与A半螺槽内已有的聚合物混合,螺槽每一边都使多数聚合物在两半螺槽内来回流动一次,聚合物沿螺槽流动一圈时其来回流动的次数与槽底边数相同。即两半螺槽内的大部分聚合物发生这样的对流B→A→B→A……,使聚合物受到了充分对流混合效应。第三,由于两半螺槽均由深变浅,再由浅变深,不断重复,在每圈螺槽中重复的次数与槽底边数相同,这使聚合物受到相应次数的“增压-减压”效应。第四,槽深的独特变化强化了螺槽内聚合物沿横向与径向的流动,产生了延伸流动效应。第五,聚合物沿螺槽流动一圈时,必须越过螺槽底部的拐角多次,其次数与槽底边数相同。此时聚合物因受到剪切作用而被剪薄成许多薄层,使其表面不断更新。聚合物在槽底拐角的前、后部位处发生层状环流,即产生了压延效应。第六,由于螺槽底部呈正多边形及槽深的独特分布,螺槽内聚合物的速度分布被连续多次地改变,使聚合物单元频繁地重新排列。附图说明图1为槽底边数为4的混炼-熔融段(简称为HP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槽底边数为4的混炼-熔融段(简称为HP段)的螺槽展开图及聚合物流动示意图。图3为槽底边数为4的混炼-熔融段(简称为HP段)的槽底拐角前、后形成的层状环流示意图。图4为槽底边数为8的混炼-熔融段(简称为HP段)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一螺杆直径D为45毫米,在它的熔融段和计量段上设置有如图1所示的HP段。HP段的螺槽底部2呈正四边形,螺杆上设置有螺棱1,其头数为四,即与螺槽底部的边数相同。如图2所示,在Ⅰ-Ⅰ截面处,两半螺槽A与B的平均深度相同;在Ⅱ-Ⅱ截面处,A半螺槽的平均深度比B半螺槽的大;截面Ⅲ-Ⅲ处的情形正好与截面Ⅱ-Ⅱ的相反。在每一圈螺槽中,都重复上述槽深变化规律,其槽深变化次数与螺槽底部的边数相同,本实施例即为四次。HP段构成了一系列重复的结构单元,每一结构单元的槽深均按规律发生一次如上的变化。在图3中,3为机筒,4为螺杆,5为螺槽底部拐角,6表示螺槽底部拐角5处前后形成的层状环流。在螺槽底部的边数为四的HP段中,当聚合物沿螺槽流动一圈时,在槽底拐角前后形成八个层状环流6,使聚合物受到压延效应,进一步强化熔融与混炼功能;同时聚合物还要越过螺槽底部的拐角5四次,受到一定的剪切作用,而被剪薄成许多薄层,使其表面不断得到更新,大大提高了传热性能。实施例2一螺杆直径D为120毫米,在它的熔融段或计量段上设置如图4所示的HP段。HP段的螺槽底部2呈正八边形,螺杆上设置有螺棱1,其头数为四,即与螺槽底部的边数相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每一圈螺槽中,其槽深变化次数为八次,螺槽底部拐角处前、后形成十六个层状环流,使聚合物受到压延效应,同时聚合物还要越过螺槽底部的拐角八次。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在双槽波状段中,聚合物沿螺槽流动一圈时,熔体只发生来回流动一次,而在HP段中,聚合物来回流动、“增压-减压”次数与螺槽底部的边数相同。因混炼性能随上述次数的增多而提高,所以设置有HP段的螺杆有效地强化了混炼功能。2、在HP段中,固熔两组份均处于不断的对流状态中,增强了它们的横向与径向流动,产生了压延、剪薄与表面更新效应,大大提高了传热性能,强化了混炼-熔融功能。3、由于优点1、2,使HP段具有很高的分布混炼与分散混炼性能。4、HP段的结构,使固体颗粒与熔体均可在两半螺槽之间对流,故可在熔融段始端设置HP段,它可逐渐破碎坚硬的固体床,使固体颗粒分散在熔体流中,形成固体-熔体混合物,实现了“分散熔融机理”,它的熔融性能比服从经典的马多克熔融机理的螺杆高得多。5、HP段螺杆服从“分散熔融机理”,可降低熔融所需的机械功率消耗。当螺杆转速为100r/min时,以表示熔体粘度的幂律指数n分别为0.34、0.50与0.60的LDPE、HDPE与LLDPE这三种塑料为例,机械功率降低幅度分别为29%、35%与39%。熔体粘度越大,熔融机械功率消耗降低幅度越大,可见HP段螺杆对于加工高粘性聚合物更有利,有效地解决了采用普通螺杆时要求高功率电机的问题。6、由于在HP段中,固体颗粒分散在熔体中,固体与熔体两相之间的接触面积即传热面积大大增加,固体温度可较快地升高。熔体与固体的温差较小,即熔融段螺槽内聚合物温度分布较均匀。此外,聚合物的平均温度较低。7、“分散熔融”可加速熔融,减小熔融长度,而且转速越高,熔融长度减小的幅度也越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HP段在高速下更能发挥优势。权利要求1.一种由进料段、熔融段与计量段所构成的多边螺槽对流式螺杆,其特征在于在熔融段或/和计量段上设置有混炼-熔融段,该混炼-熔融段的结构是螺槽底部呈正多边形,其边数最多取D/10,取整数,其中D代表螺杆直径,其单位为毫米,边数最小取3;螺杆上设置有多头螺棱,其螺棱的头数与螺槽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进料段、熔融段与计量段所构成的多边螺槽对流式螺杆,其特征在于在熔融段或/和计量段上设置有混炼-熔融段,该混炼-熔融段的结构是:螺槽底部呈正多边形,其边数最多取D/10,取整数,其中D代表螺杆直径,其单位为毫米,边数最小取3;螺杆上设置有多头螺棱,其螺棱的头数与螺槽底部所呈正多边形的边数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汉雄彭玉成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