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97779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3 03:01
一种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由一个下框架单元、一个上框架单元、两个槽单元、一个电机单元组成。下框架单元布置在整个装置最下方,上框架单元布置在下框架单元之上,上框架单元、下框架单元中分别布置有一个槽单元,电机单元安装在上框架单元之中。控制系统采集高温超导带材通过涂抹环氧树脂装置的速度状态信息,发出指令控制电机单元,从而控制环氧树脂的流出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由一个下框架单元、一个上框架单元、两个槽单元、一个电机单元组成。下框架单元布置在整个装置最下方,上框架单元布置在下框架单元之上,上框架单元、下框架单元中分别布置有一个槽单元,电机单元安装在上框架单元之中。控制系统采集高温超导带材通过涂抹环氧树脂装置的速度状态信息,发出指令控制电机单元,从而控制环氧树脂的流出量。【专利说明】一种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氧树脂涂抹装置。
技术介绍
在高温超导饼式磁体绕制过程中,经常需要在高温超导带材表面涂抹环氧树脂材 料。涂抹环氧的方法一般有两种:1、在磁体的绕制过程中采用人工的方式实时涂抹;2、磁 体绕制完成后采用真空浸溃的方式将环氧树脂渗透进高温超导磁体中。第一种方式可以保 证带材的每个部位都会涂抹上环氧,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耗费人力,效率不高,以及可能会造 成环氧树脂的浪费。第二种真空浸溃的方式优点是节省人力,效率高,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 能保证磁体中每个部分都可以浸溃入环氧树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人工涂抹环氧树脂以及真空浸溃环氧树脂装置在高温超导 磁体绕制过程中涂抹环氧树脂方面的缺点,提出一种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的自动涂抹装 置。本专利技术可以在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涂抹环氧树脂的均匀度。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组成如下:一种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由一个下框架单元、一个上框架单元、两个 槽单元和一个电机单元组成。下框架单元布置在整个环氧树脂涂抹装置的最下方,上框架 单元布置在下框架单元之上;第一槽单元布置在上框架单元之中,第二槽单元布置在下框 架单元之中;电机单元安装在上框架单元之中。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1.所述的下框架单元由四个第一角铝,三个第二角铝,四个方形铝管,一个矩形 板组成。两个第一角铝和两个第二角铝布置在下框架单元的下方,组成一个矩形。四个方 形铝管竖直布置在矩形的四个顶点,起到支撑的作用,两个第一角铝布置在四个方形铝管 上方的两侧,组成矩形的两个边,一个第二角铝和一个矩形板分别布置在四个方形铝管上 方的另外两侧,与两个第一角铝组成一个矩形。第一角铝和第二角铝之间,第一角铝和矩形 板之间,第一角铝和方形铝管之间,第二角铝和方形铝管之间,方形铝管和矩形板的连接方 式均采用焊接。2.所述的上框架单元由四个第一角铝,三个第二角铝,四个方形铝管,一个矩形 板组成。两个第一角铝、一个第二角铝以及一个矩形板布置在下框架单元的下方,组成一个 矩形。四个方形铝管竖直布置在矩形的四个顶点,起到支撑的作用,两个第一角铝、两个第 二角铝布置在四个方形铝管上方,组成矩形。第一角铝和第二角铝之间,第一角铝和矩形板 之间,第一角铝和方形铝管之间,第二角铝和方形铝管之间,方形铝管和矩形板的连接方式 均采用焊接。3.所述的第一槽单元由齿条、环氧容器底板、环氧容器及两个弓形板组成。环氧容 器底部为开放式结构,环氧容器底板布置在环氧容器底部的凹槽中,通过移动环氧容器底板的位置,可以改变环氧容器底部开放空间的大小,从而控制环氧树脂的流出速度。齿条安装在环氧容器底板的侧面。两个弓形板布置在环氧容器的上方。4.所述的第二槽单元由齿条、环氧容器底板、环氧容器及两个弓形板组成。环氧容器底部为开放式结构,环氧容器底板布置在环氧容器底部的凹槽中,通过移动环氧容器底板的位置,可以改变环氧容器底部开放空间的大小,从而控制环氧树脂的流出速度。齿条安装在环氧容器底板的侧面。两个弓形板布置在环氧容器的上方。第一槽单元的结构与第二槽单元的结构相同,二者具有互换性。5.所述的电机单元是由电机、电机支架、横板及齿轮组成。横板安装在两个方形铝管之间,连接方式为焊接;电机支架安装在横板之上,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齿轮安装在电机上。齿轮与齿条接触。6.所述的弓形板上开有矩形通孔。7.所述的高温超导带材涂抹环氧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布置于上框架单元之中。控制系统采集高温超导带材运动速度的信息,发出指令控制电机单元的电机转动,通过齿轮、齿条控制环氧容器底板的位置,从而控制环氧树脂的流出速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的左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的三维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的三维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由一个下框架单元、一个上框架单元、两个槽单元和一个电机单元组成。下框架单元布置在整个环氧树脂涂抹装置的最下方,上框架单元布置在下框架单元之上,第一槽单元布置在上框架单元之中,第二槽单元布置在下框架单元之中;电机单元安装在上框架单元之中。所述的下框架单元由四个第一角铝1’,三个第二角铝2’,四个方形铝管7’,一个矩形板11’组成。两个第一角铝I’和两个第二角铝2’布置在下框架单元的下方,组成一个矩形。四个方形铝管7’竖直布置在矩形的四个顶点,起到支撑的作用,两个第一角铝I’布置在四个方形铝管7’上方的两侧,组成矩形的两个边,一个第二角铝2’和一个矩形板11’分别布置在四个方形铝管7’上方的另外两侧,与两个第一角铝I’组成一个矩形。第一角铝I’和第二角铝2’之间,第一角铝I’和矩形板11’之间,第一角铝I’和方形铝管V之间,第二角铝2’和方形铝管V之间,方形铝管V和矩形板11’的连接方式均采用焊接。所述的上框架单元由四个第一角铝1,三个第二角铝2,四个方形铝管7,一个矩形板11组成。两个第一角铝1、一个第二角铝2以及一个矩形板11布置在下框架单元的下方,组成一个矩形。四个方形铝管7竖直布置在矩形的四个顶点,起到支撑的作用,两个第一角铝1、两个第二角铝2布置在四个方形铝管7上方,组成矩形。第一角铝I和第二角铝2之间,第一角铝I和矩形板11之间,第一角铝I和方形铝管7之间,第二角铝2和方形铝管7之间,方形铝管7和矩形板11的连接方式均采用焊接。所述的第一槽单元13由齿条9、环氧容器底板10、环氧容器12及两个弓形板3组成。环氧容器12底部为开放式结构,环氧容器底板10布置在环氧容器12底部的凹槽中,通过移动环氧容器底板10的位置,可以改变环氧容器底部10开放空间的大小,从而控制环氧树脂的流出速度。齿条9安装在环氧容器底板10的侧面。两个弓形板3布置在环氧容器12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槽单元13’由齿条9’、环氧容器底板10’、环氧容器12’及两个弓形板3’组成。环氧容器12’底部为开放式结构,环氧容器底板10’布置在环氧容器12’底部的凹槽中,通过移动环氧容器底板10’的位置,可以改变环氧容器底部10’开放空间的大小,从而控制环氧树脂的流出速度。齿条9’安装在环氧容器底板10’的侧面。两个弓形板3’布置在环氧容器10’的上方。第一槽单元的结构与第二槽单元的结构相同,二者具有互换性。所述的电机单元是由电机4、电机支架5、横板6及齿轮8组成。横板6安装在两个方形铝管7之间,连接方式为焊接;电机支架5安装在横板6之上,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高温超导带材环氧树脂涂抹装置由一个下框架单元、一个上框架单元、两个槽单元和一个电机单元组成;下框架单元布置在所述环氧树脂涂抹装置的最下方,上框架单元布置在下框架单元之上,第一槽单元(13)布置在上框架单元之中,第二槽单元(13’)布置在下框架单元之中;电机单元安装在上框架单元之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王秋良王晖宋守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