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和原结构梁柱节点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93297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2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和原结构梁柱节点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属于抗震加固技术领域,包括加强节点、弹性垫板和定位块,所述加强节点由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向原结构梁柱节点内扩形成,其与原结构梁柱节点之间预留有缝隙,所述缝隙内塞有弹性垫板,所述弹性垫板与原结构梁柱节点和加强节点压紧,在矩形加强节点和弹性垫板的下面有定位块,防止矩形加强节点和弹性垫板脱落。本发明专利技术连接形式结构简单,解决了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和原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处新旧建筑协同承担水平荷载的技术问题,可广泛应用于老旧建筑的加层改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抗震加固
,包括加强节点、弹性垫板和定位块,所述加强节点由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向原结构梁柱节点内扩形成,其与原结构梁柱节点之间预留有缝隙,所述缝隙内塞有弹性垫板,所述弹性垫板与原结构梁柱节点和加强节点压紧,在矩形加强节点和弹性垫板的下面有定位块,防止矩形加强节点和弹性垫板脱落。本专利技术连接形式结构简单,解决了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和原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处新旧建筑协同承担水平荷载的技术问题,可广泛应用于老旧建筑的加层改造。【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抗震加固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土地的价值越来越高,老城区的一些建筑由于建筑年代较远,层数较低,土地无法充分利用,但由于绝大部分尚未达到使用年限,如果大规模拆除重建,必定造成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外套框架加层方案即在保持原有建筑不动的基础上,在其上进行加层,此技术方案由于新旧结构分离,能加层一般在三层以上,扩大了建筑面积,节约了用地。同时在加层加固过程中旧房可以正常使用,避免了大规模搬迁。只要结构处理得当,精心设计与施工,外套框架加层技术可取得显著的效果O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要解决的是在原结构梁柱节点和外套结构梁柱节点连接处实现新旧建筑协同承担水平荷载,增强新旧建筑整体性的技术问题。通过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内扩形成加强节点,将转角处的复杂连接转变为平面连接,在缝隙内填塞弹性垫板能够保证新、老结构之间的竖向相对位移基本不产生变形内力,待外套结构中的预应力筋张拉后,外套框架梁产生微小压缩变形,压紧弹性垫板即可实现新、老结构在水平方向的协同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包括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原结构梁柱节点、加强节点、弹性垫板和定位块,所述加强节点由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向原结构梁柱节点内扩形成,其与原结构梁柱节点之间预留有缝隙,所述缝隙内塞有弹性垫板,所述弹性垫板与原结构梁柱节点和加强节点压紧;在加强节点和弹性垫板的下面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通过螺栓固定,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方法如下: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将套在原结构外的新加外套结构与原结构进行铰接连接完工后,且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和原结构梁柱节点的连接;步骤二:在每个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内,安装加强节点,将加强节点粘贴在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内侧;步骤三:将弹性垫板两面涂上胶,在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内,至下而上将弹性垫板挤入加强节点和原结构梁柱节点之间的缝隙中;步骤四:通过在原结构中植入螺栓,将定位块固定在加强节点和弹性垫板的下面,防止加强节点和弹性垫板脱落。所述的弹性垫板为橡胶板、塑料板或聚氨酯板。 所述的定位块为橡胶块或塑料块。所述的弹性垫板的面积不小于原结构梁柱节点端面的面积。所述的加强节点的截面为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向新加外套结构的外套结构梁下方扩大形成的矩形或向外套结构梁下方及两侧扩大形成的U型。所述螺栓为两根。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很好的解决了原结构与外套框架在框架节点处的连接问题,对原结构无任何损伤,同时增加了原结构和外套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通过将外套结构的梁柱节点向原结构梁柱节点内扩,将转角连接转化平面连接,而后在两者缝隙内填塞弹性垫板,从而实现水平荷载的协同承担,此连接结构,结构形式简单、经济合理、试验工程证明,实施效果明显。【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和原结构梁柱节点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和原结构梁柱节点的连接轴测图。图中:1、弹性垫板;2、原结构梁柱节点;3、外套结构梁柱节点;4、加强节点;5、夕卜套结构梁;6、定位块;7、螺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包括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原结构梁柱节点2、矩形或U型加强节点4、弹性垫板I和定位块6,其中,加强节点4由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向原结构梁柱节点2内扩形成,其与原结构梁柱节点2之间预留有缝隙,所述缝隙内塞有弹性垫板1,弹性垫板I为橡胶板、塑料板或聚氨酯板,且弹性垫板I的面积不小于原结构梁柱节点2端面的面积。弹性垫板I与原结构梁柱节点2和加强节点4压紧,在加强节点4和弹性垫板I的下面设置有定位块6,定位块6为橡胶块或塑料块,所述定位块6通过两根螺栓7固定,其施工方法如下: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将套在原结构外的新加外套结构与原结构进行铰接连接完工后,且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和原结构梁柱节点2的连接;步骤二:在每个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内,安装加强节点4,将加强节点4粘贴在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内侧;步骤三:将弹性垫板I两面涂上胶,在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内,至下而上将弹性垫板I挤入加强节点4和原结构梁柱节点2之间的缝隙中;步骤四:通过在原结构中植入螺栓7,将定位块6固定在加强节点4和弹性垫板I的下面,防止加强节点4和弹性垫板I脱落。以上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典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限于此。【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原结构梁柱节点(2)、加强节点(4)、弹性垫板⑴和定位块(6),所述加强节点(4)由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向原结构梁柱节点(2)内扩形成,其与原结构梁柱节点(2)之间预留有缝隙,所述缝隙内塞有弹性垫板(I),所述弹性垫板(I)与原结构梁柱节点(2)和加强节点(4)压紧;在加强节点(4)和弹性垫板(I)的下面设置有定位块(6),所述定位块(6)通过螺栓(7)固定,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将套在原结构外的新加外套结构与原结构进行铰接连接完工后,且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和原结构梁柱节点(2)的连接; 步骤二:在每个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内,安装加强节点(4),将加强节点(4)粘贴在外套结构梁柱节点⑶内侧; 步骤三:将弹性垫板(I)两面涂上胶,在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内,至下而上将弹性垫板(I)挤入加强节点(4)和原结构梁柱节点(2)之间的缝隙中; 步骤四:通过在原结构中植入螺栓(7),将定位块(6)固定在加强节点(4)和弹性垫板(I)的下面,防止加强节点(4)和弹性垫板(I)脱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垫板(I)为橡胶板、塑料板或聚氨酯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块(6)为橡胶块或塑料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垫板(I)的面积不小于原结构梁柱节点(2)端面的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节点(4)的截面为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向新加外套结构的外套结构梁(5)下方扩大形成的矩形或向外套结构梁(5)下方及两侧扩大形成的U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7)为两根。【文档编号】E04B1/58GK103526828SQ201310476763【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2日 【专利技术者】董有, 鞠树森, 杨黎明, 潘沂华 申请人: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套结构梁柱节点和原结构梁柱节点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原结构梁柱节点(2)、加强节点(4)、弹性垫板(1)和定位块(6),所述加强节点(4)由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向原结构梁柱节点(2)内扩形成,其与原结构梁柱节点(2)之间预留有缝隙,所述缝隙内塞有弹性垫板(1),所述弹性垫板(1)与原结构梁柱节点(2)和加强节点(4)压紧;在加强节点(4)和弹性垫板(1)的下面设置有定位块(6),所述定位块(6)通过螺栓(7)固定,其特征在于:具体施工方法如下: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将套在原结构外的新加外套结构与原结构进行铰接连接完工后,且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和原结构梁柱节点(2)的连接;步骤二:在每个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内,安装加强节点(4),将加强节点(4)粘贴在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内侧;步骤三:将弹性垫板(1)两面涂上胶,在外套结构梁柱节点(3)内,至下而上将弹性垫板(1)挤入加强节点(4)和原结构梁柱节点(2)之间的缝隙中;步骤四:通过在原结构中植入螺栓(7),将定位块(6)固定在加强节点(4)和弹性垫板(1)的下面,防止加强节点(4)和弹性垫板(1)脱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有鞠树森杨黎明潘沂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筑福国际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