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钢柱与工字型钢梁的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93298 阅读:5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2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钢柱与工字型钢梁的连接组件,所述组件包括:方钢柱(6)、工字梁Ⅰ(7)、隔板以及连接板(4);其改进之处在于:隔板包括平行设置于方钢柱横断面间的隔板和位于方钢柱内且与其轴向垂直的隔板,两个隔板间的距离等于工字梁横向距离,同工字梁翼缘连接的隔板的板面大于和等于所述方刚柱的横截面,连接板平行设置于同方钢柱连接端的工字钢的腹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钢柱与工字型钢梁的连接方式既能保证梁柱连接的安全可靠性,又能提高连接处的美观性,还能有效降低柱的长细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钢柱与工字型钢梁的连接组件,所述组件包括:方钢柱(6)、工字梁Ⅰ(7)、隔板以及连接板(4);其改进之处在于:隔板包括平行设置于方钢柱横断面间的隔板和位于方钢柱内且与其轴向垂直的隔板,两个隔板间的距离等于工字梁横向距离,同工字梁翼缘连接的隔板的板面大于和等于所述方刚柱的横截面,连接板平行设置于同方钢柱连接端的工字钢的腹板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钢柱与工字型钢梁的连接方式既能保证梁柱连接的安全可靠性,又能提高连接处的美观性,还能有效降低柱的长细比。【专利说明】一种方钢柱与工字型钢梁的连接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连接组件,具体讲涉及一种方钢柱与工字梁的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钢结构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较普通的结构形式之一。由于近年来钢结构逐渐进入民用建筑领域,轻钢结构越来越多的在民用住宅中使用,梁柱连接的美观性受到较多关注。轻钢结构即轻型钢结构建筑体系,是以热轧轻型H钢、轻型焊接型钢、高频焊接型钢、冷弯薄壁型钢、薄钢板和薄壁钢管等闻效能结构钢材和闻效功能材料为主,以各类闻效装饰连接材料为辅组装而成,满足了建筑特定使用功能和特定空间需求的轻型全装配钢结构建筑。传统的方钢柱与工字钢梁连接多为在梁的上下翼缘对应的方钢柱上设置外环板。而外环板的设置,尤其是在柱与梁下翼缘位置处设置外环板极易影响建筑物的美观,且单纯的设置外环板并不能有效降低柱的长细比,存在结构不稳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连接节点存在的缺点或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方钢柱与工字型钢梁的连接方式,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方钢柱与工字型钢梁的连接组件,所述组件包括:方钢柱6、工字梁I 7、隔板以及连接板4 ;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平行设置于所述方钢柱横断面间的隔板和位于所述方钢柱内且与其轴向垂直的隔板,两个隔板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工字梁横向距离,同所述工字梁翼缘连接的所述隔板的板面大于和等于所述方刚柱的横截面,所述连接板平行设置于同所述方钢柱连接端的所述工字钢的腹板上。其中,隔板与所述工字梁7翼缘连接处均设有托板5。其中,连接板4为矩形,置于工字梁I 7腹板上,且与方钢柱6焊接。其中,连接板上4设有等间距放置的Φ 21.5的孔3。其中,隔板与所述工字梁I 7翼缘采用坡口焊接的方式连接。其中,隔板采用围焊方式与方钢柱6连接。其中,工字梁I 7下翼缘与方钢柱6采用三面围焊方式连接。其中,工字梁I 7对称设有小于其宽度的工字梁II 10 ;所述工字梁II 10设置加腋梁9与所述隔板连接;所述工字梁II 10加腋处竖直设置加强板8。本专利技术梁柱连接节点简单实用,它直接通过在柱与梁翼缘连接处分别设置内隔板和贯通隔板来改进柱壁薄容易破坏的情况,同时隔板贯通既能很好的满足传力作用,又能有效降低柱的长细比,又能提高连接处的美观性。相比设置外环板既美观,又安全可靠。【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方钢柱与单侧工字梁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方钢柱与单侧工字梁连接结构A-A剖面示意图图3:方钢柱与单侧工字梁连接结构B-B剖面示意图图4:方钢柱与双侧工字梁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方钢柱与双侧工字梁连接结构A-A剖面示意图图6:方钢柱与双侧工字梁连接结构B-B剖面示意图其中:1-隔板2_内隔板3_孔4_连接板5_托板6_方钢柱7_工字梁I 8_加强板9-加腋梁10-工字梁II【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如下,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以方钢柱与单侧工字梁I连接结构为例:首先在方钢柱与工字梁I上翼缘对应的部位打断,然后在方钢柱内部与工字梁下翼缘对应的位置焊接内隔板2,接着在方钢柱顶端焊接相应的贯通隔板1,并与上层方钢柱焊接,隔板I的板面大于和方钢柱的横断面;用预先设置好的矩形连接板4在工字梁腹板两侧用螺栓连接,且同时焊接于腹板以及方钢柱上;最后在梁上、下翼缘与隔板I连接处设有托板5,均采用坡口焊的方式焊接。隔板采用围焊方式与方钢柱连接。内隔板同时采用围焊方式置于方钢柱内,工字梁下翼缘与方钢柱采用三面围焊方式连接。连接板上设有等间距Φ21.5的孔。内隔板2置于方钢柱内部,与梁下翼缘焊接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与梁柱直接焊接,增加梁柱连接处的强度,防止焊透方钢柱;其二,相比较焊接在外部要美观。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是方钢柱与双侧工字梁连接结构,在不保证两侧工字梁宽度一致的情况下,贯通隔板1、内隔板2与相对宽的工字梁I上、下翼缘连接;较窄的工字梁II其梁上翼缘与贯通隔板I连接;其梁下翼缘设置加腋梁9,与所述内隔板2连接;且在其加腋处设置竖直加强板8,以加强工字梁强度。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方钢柱与工字型钢梁的连接组件,所述组件包括:方钢柱(6)、工字梁I (7)、隔板以及连接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平行设置于所述方钢柱横断面间的隔板和位于所述方钢柱内且与其轴向垂直的隔板,两个隔板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工字梁横向距离,同所述工字梁翼缘连接的所述隔板的板面大于和等于所述方刚柱的横截面,所述连接板平行设置于同所述方钢柱连接端的所述工字钢的腹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所述工字梁(7)翼缘连接处均设有托板(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为矩形,置于工字梁I(7)腹板上,且与方钢柱(6)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4)设有等间距放置的Φ21.5 的孔(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所述工字梁I(7)翼缘采用坡口焊接的方式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采用围焊方式与方钢柱(6)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梁(7)下翼缘与方钢柱(6)采用三面围焊方式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梁I(7)对称设有小于其宽度的工字梁II (10);所述工字梁II (10)设置加腋梁(9)与所述隔板连接;所述工字梁II (10)加腋处竖直设置加强板(8)。【文档编号】E04B1/58GK103526829SQ201310524789【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0日 【专利技术者】房正刚, 郝际平, 钟炜辉, 王先铁, 时娇娇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钢柱与工字型钢梁的连接组件,所述组件包括:方钢柱(6)、工字梁Ⅰ(7)、隔板以及连接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平行设置于所述方钢柱横断面间的隔板和位于所述方钢柱内且与其轴向垂直的隔板,两个隔板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工字梁横向距离,同所述工字梁翼缘连接的所述隔板的板面大于和等于所述方刚柱的横截面,所述连接板平行设置于同所述方钢柱连接端的所述工字钢的腹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正刚郝际平钟炜辉王先铁时娇娇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