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式抛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88667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22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驾驶式抛丸机,由抛丸单元、升降侧移架单元、车架单元、动力单元及除尘单元组成,抛丸单元设在前部,经升降侧移架单元与车架单元连接,动力单元及除尘单元均安装在车架单元上,升降侧移架单元控制抛丸单元的位置,动力单元提供抛丸机的动力,除尘单元配制在车架单元的后部以吸除粉尘颗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减少能耗、提高使用寿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驾驶式抛丸机,由抛丸单元、升降侧移架单元、车架单元、动力单元及除尘单元组成,抛丸单元设在前部,经升降侧移架单元与车架单元连接,动力单元及除尘单元均安装在车架单元上,升降侧移架单元控制抛丸单元的位置,动力单元提供抛丸机的动力,除尘单元配制在车架单元的后部以吸除粉尘颗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减少能耗、提高使用寿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专利说明】一种驾驶式抛丸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抛丸机,尤其是涉及一种驾驶式抛丸机。
技术介绍
表面抛丸处理工艺在公路、机场、桥梁等大型基建工程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主要处理设备是移动式抛丸机。移动式抛丸机的操控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手扶式,在施工时,操作员手扶抛丸机的操控手把与抛丸机一起行走,以控制抛丸机的行走路径;另一种是车载式,车载式抛丸机的操作员坐在驾驶式内,通过控制卡车的方向盘,来控制抛丸路径。手扶式抛丸机一般为中小型抛丸机,其特点是操作灵活,但效率偏低。车载式抛丸机配置大型的抛丸机头,单次抛丸的宽度大,使得施工效率大幅提高。现有技术公开了牵引式车载抛丸机组,根据抛丸机放置的位置不同,分为前置型、后置型和侧置型抛丸机组。但这种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即当抛丸机安装于固定的某个位置后,抛丸机头不能左右移动,施工过程中无法调整,灵活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减少能耗、提高使用寿命、工作效率高的驾驶式抛丸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驾驶式抛丸机,由抛丸单元、升降侧移架单元、车架单元、动力单元及除尘单元组成,所述的抛丸单元设在前部,经升降侧移架单元与车架单元连接,所述的动力单元及除尘单元均安装在车架单元上,所述的升降侧移架单元控制抛丸单元的位置,所述的动力单元提供抛丸机的动力,所述的除尘单元配制在车架单元的后部以吸除粉尘颗粒。所述的抛丸单元包括:用于盛装丸料的丸料斗;设置在丸料斗中上部分尚钢丸料与所打击冲击出的粉尘颗粒的磁选分尚器,安装在丸料斗下部出口,用于释放丸料并可控制丸料流量大小的放料阀门,机架,安装在机架内的抛丸轮组件,连接放料阀门的阀口与抛丸轮组件上定向套的导料管导料管,将丸料从丸料斗导进定向套,驱动抛丸轮组件转动的抛丸液压马达,两端分别与丸料斗及机架连接的反弹仓,设置在反弹仓底部四边的毛刷组件,用于支撑抛丸单元的一个后轮及两个前轮,两者均为万向轮。所述的升降侧移架单元由滑动装置、起升油缸、弯板、连扳、连杆和升降油缸组成,所述的滑动装置连接在车架单元上,所述的弯板经连扳与滑动装置连接,经连杆与抛丸单元连接,连扳侧设置有起升油缸,连杆侧设置有升降油缸。所述的车架单元包括车架、支撑车架的三个轮系,设置在车架内的驾驶机构。所述的三个轮系包括两个前轮及一个后轮,前轮为驱动轮由液压马达驱动,后轮为转向轮。所述的驾驶机构包括驾驶座椅、操控面板和方向盘等装置。所述的动力单元用于给整个抛丸机的行走,作业施工提供动力源,包括发动机,液压泵,燃油箱,液压油箱及相应的管道。所述的除尘单元包括风机单元、过滤单元、自动卸灰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采用发动机提供动力,发动机直接驱动液压油泵,无需发电机,实现全液压驱动,即抛丸机的行走、抛丸单元的举升降落侧移,抛丸轮的旋转、除尘器风机的旋转,除尘器卸灰装置等,均采用液压马达或液压油缸驱动。这种设计减少了能量转化的级数,减少了能量的损耗。(2)行走轮采用液压马达驱动,具有方便地实现无级变速,而且速比变化范围较大,操纵简单,并可实行倒驶、制动及不需要起步离合器等,结构相对简单,不需换档,驾驶员的劳动强度也大为减轻。(3)抛丸单元采用双抛丸轮设计,分别采用液压马达驱动,获得更大的抛丸工作宽度,工作效率高。(4)采用3轮车架,且采用后转向轮的设计方式,这种设计与4轮车架相比,其优点是转向灵活,转弯半径小,能够在相对较小的空间上转向掉头,因此它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5)配有磁选分离器,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把钢丸料从粉尘颗粒中分离出来,避免钢丸料被直接吸入除尘器,提高丸料的循环次数,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把粉尘颗粒吸走,这可延长抛丸轮组件的使用寿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驾驶式抛丸机,其结构如图1-2所示,可以用于相关表面的处理,如地坪面、船甲板,机场跑道,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等表面的抛丸处理。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设备可以用硬颗粒丸料作为作业处理介质,如钢丸、钢砂等。本驾乘式抛丸机由抛丸单元10,升降侧移架单元20,车架单元30,动力单元40和除尘单元50组成。其中抛丸单元10位于设备的前部,通过升降侧移架单元20与车架30相连接,动力单元40安装位于车架30上,除尘单元50配置在设备的后部,也装在车架30上。升降侧移架单元20控制抛丸单元10的位置,动力单元40提供抛丸机的动力,除尘单元50配制在车架单元30的后部以吸除抛丸处理冲击打击下来的粉尘颗粒。抛丸单元10主要包括丸料斗101,放料阀门102,导料管导料管103,机架104,抛丸轮组件105,抛丸马达106,抛丸机后轮107,抛丸轮前轮108,密封毛刷109,反弹仓110和磁选分离器111等。其中丸料斗101位于抛丸机的顶部,用于装丸料;磁选分离器111位于丸料斗101的中上部,用于把钢丸料与所打击冲击出来的粉尘颗粒相分离;在丸料斗101的下部出口配装有放料阀门102,用于释放丸料并可控制丸料流量的大小;导料管导料管103两端分别连接放料阀口和抛丸轮组件105的定向套,用于把丸料从料斗导进抛丸轮组件的定向套内;抛丸轮组件105安装在机架104里,抛丸马达106驱动抛丸轮高速旋转,反弹仓110—端与机架104连接,另一端与丸料斗101连接;在反弹仓的底部的四个边,均装有毛刷组件109 ;抛丸单元由3个万向轮支撑,前部有两个万向轮108,后部有一个万向轮107。抛丸单元10是由升降侧移架单元20与车架30相连接起来的。其中,升降侧移架单元20由滑动装置201,起升油缸202,弯板203,连扳204,连杆205和升降油缸206等组件组成。车架单元30由车架301等组件组成;车架单元由三个轮系支撑,分别是一个后轮302,两个前轮303,其中后轮302为转向轮,前轮303为驱动轮,由液压马达驱动;驾驶室位于车架单元的右侧,设有驾驶座椅304,操控面板305和方向盘306,其中操控面板设上有操作设备的各种按钮,用于控制设备的开机、作业、停机等功能。动力单元40安装在车架单元30上,包括发动机,液压泵,燃油箱,液压油箱及相应的管道,用于给整个抛丸机的行走,作业施工提供动力源。除尘单元50设于设备的后部,由风机单元501,过滤单元等组成,还设有自动卸灰装置502。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开启放料阀门102,丸料斗101里的丸料经过导料管导料管103流进抛丸轮组件105,而抛丸轮组件105由液压马达106驱动高速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丸料被抛丸轮组件105高速甩出并冲击处理表面,把表面的氧化皮,铁锈,混凝土浮浆等冲击处理干净并得到一定的表面粗糙度,由于冲击反弹力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驾驶式抛丸机,其特征在于,由抛丸单元、升降侧移架单元、车架单元、动力单元及除尘单元组成,所述的抛丸单元设在前部,经升降侧移架单元与车架单元连接,所述的动力单元及除尘单元均安装在车架单元上,所述的抛丸单元内装有丸料并分离丸料冲击出来的粉尘颗粒,所述的升降侧移架单元控制抛丸单元的位置,所述的动力单元提供抛丸机的动力,所述的除尘单元配制在车架单元的后部以吸除粉尘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抛丸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