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孔铆合一次性成型的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75473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孔铆合一次性成型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内定位设有铆接冲头和翻孔让位孔,铆接冲头包括自上而下一体成型的铆接固定部、铆接部和铆接定位部,铆接定位部的径向宽度小于铆接部的径向宽度,铆接部的径向宽度小于铆接固定部的径向宽度,铆接部与铆接固定部之间通过弧面过渡;下模内定位设有翻孔冲头,翻孔冲头包括自下而上一体成型的翻孔固定部、翻孔部和翻孔定位部,翻孔定位部的径向宽度小于翻孔部的径向宽度,翻孔部的径向宽度小于翻孔固定部的径向宽度,翻孔部朝向翻孔定位部的一端设有倒角。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冲压模具进行翻孔铆合,能够有效减少工艺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翻孔铆合一次性成型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内定位设有铆接冲头和翻孔让位孔,铆接冲头包括自上而下一体成型的铆接固定部、铆接部和铆接定位部,铆接定位部的径向宽度小于铆接部的径向宽度,铆接部的径向宽度小于铆接固定部的径向宽度,铆接部与铆接固定部之间通过弧面过渡;下模内定位设有翻孔冲头,翻孔冲头包括自下而上一体成型的翻孔固定部、翻孔部和翻孔定位部,翻孔定位部的径向宽度小于翻孔部的径向宽度,翻孔部的径向宽度小于翻孔固定部的径向宽度,翻孔部朝向翻孔定位部的一端设有倒角。使用本技术冲压模具进行翻孔铆合,能够有效减少工艺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专利说明】翻孔铆合一次性成型的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具体是涉及一种翻孔铆合一次性成型的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翻孔是沿内孔周围将材料翻成侧立凸缘的一种冲压工序。翻孔铆合是指通过模具挤压翻孔后的产品a的翻边,使产品a和冲孔后的产品b牢固结合在一起。目前,现有技术对产品a和产品b进行翻孔铆合时,首先要通过冲孔模具在产品a上冲翻孔预冲孔,在产品b上冲铆合通孔;然后,在通过翻孔模具在产品a上冲压翻孔;最后,将产品a上的翻孔通过B产品上的铆合通孔叠起,再将翻孔拍平至产品b面上铆合。上述翻孔铆合工艺工序复杂,且需要使用多套冲压模具,三次操作才能成型,生产加工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翻孔铆合一次性成型的冲压模具,使用该冲压模具进行翻孔铆合,能够有效减少工艺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翻孔铆合一次性成型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冲翻孔预冲孔后的产品a和冲铆合通孔后的产品b叠起设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产品a设在产品b的下方,所述上模内定位设有铆接冲头和翻孔让位孔,所述铆接冲头包括自上而下一体成型的铆接固定部、铆接部和铆接定位部,所述铆接定位部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铆接部的径向宽度,所述铆接部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铆接固定部的径向宽度,所述铆接部与所述铆接固定部之间通过弧面过渡;对应所述铆接冲头,所述下模内定位设有翻孔冲头,所述翻孔冲头包括自下而上一体成型的翻孔固定部、翻孔部和翻孔定位部,所述翻孔定位部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翻孔部的径向宽度,所述翻孔部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翻孔固定部的径向宽度,所述翻孔部朝向所述翻孔定位部的一端设有倒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定位设置的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和上脱料板,所述铆接固定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上夹板上,所述铆接部和所述铆接定位部背向所述铆接固定部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上脱料板,所述上脱料板和所述上夹板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将所述上脱料板和所述上夹板弹性分开一定距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模座、下垫块和下脱料板,所述翻孔固定部背向所述翻孔部的一端弹性定位于所述下垫块和所述下模座内,所述翻孔定位部和所述翻孔部背向所述翻孔固定部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下脱料板,所述下模座和所述下脱料板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将所述下垫块和所述下脱料板弹性分开一定距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孔固定部背向所述翻孔部的一端弹性定位于所述下垫块和所述下模座内的结构是:所述翻孔固定部背向所述翻孔部的一端设有凸缘,所述下垫块内设有让位槽,另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一端穿入所述让位槽止挡于凸缘的底部,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穿入并止挡于所述下模座内,所述凸缘的顶部止挡于所述让位槽的顶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上设有上模入块,所述上模入块朝向所述下模的一端设有第一定位凸台,所述下模上设有下模入块,所述下模入块朝向所述上模的一端设有第二定位凸台,闭模时,所述第一定位凸台和所述第二定位凸台能够夹紧定位产品a和产品b。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对应所述铆接冲头,所述上模入块内设有第一让位通孔,所述铆接部和所述铆接定位部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让位通孔,所述第一让位通孔朝向所述下模的一端形成所述翻孔让位孔;对应所述翻孔冲头,所述下模入块内设有第二让位通孔,所述翻孔部和所述翻孔定位部能够穿过所述第二让位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翻孔铆合一次性成型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冲翻孔预冲孔后的产品a和冲铆合通孔后的产品b叠起设于上模和下模之间,产品a设在产品b的下方,上模内定位设有铆接冲头和翻孔让位孔,铆接冲头包括自上而下一体成型的铆接固定部、铆接部和铆接定位部,铆接定位部的径向宽度小于铆接部的径向宽度,铆接部的径向宽度小于铆接固定部的径向宽度,铆接部与铆接固定部之间通过弧面过渡;对应铆接冲头,下模内定位设有翻孔冲头,翻孔冲头包括自下而上一体成型的翻孔固定部、翻孔部和翻孔定位部,翻孔定位部的径向宽度小于翻孔部的径向宽度,翻孔部的径向宽度小于翻孔固定部的径向宽度,翻孔部朝向翻孔定位部的一端设有倒角;这样,开模时,冲翻孔预冲孔后的产品a和冲铆合通孔后的产品b叠起设于上模和下模之间,产品a设在产品b的下方。闭模时,下模驱动翻孔冲头朝向上模运动,翻孔冲头的翻孔定位部先穿入产品a的翻孔预冲孔内,紧接着翻孔冲头的翻孔部接触产品a,开始进行翻孔作业,翻孔部进入上模的翻孔让位孔内,进而完成对产品a的翻孔;接下来上模驱动铆接冲头朝向下丰旲运动,柳接冲头的柳接定位部接触翻孔冲头的翻孔定位部,并驱动翻孔冲头退出翻孔让位孔和翻孔,铆接冲头继续下行,并穿过翻孔,此时,铆接冲头的铆接部接触翻孔,开始进行铆接作业,进而完成对产品a和产品b的铆接。上述翻孔铆接过程,通过设置在冲压模具上的翻孔冲头和柳接冲头,能够一次性完成对广品a和广品b的翻孔柳合,因此,能够减少翻孔铆合冲压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闭模翻孔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闭模铆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铆接冲头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翻孔冲头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I——产品a2——产品b3——铆接冲头4——翻孔让位孔 5——铆接固定部6——铆接部 7——铆接定位部8——翻孔冲头 9——翻孔固定部10——翻孔部 11一一翻孔定位部12——倒角 13——上模座14——上垫板 15一一上夹板16——上脱料板 17——第一弹性件18——下模座 19——下垫块20——下脱料板 21——第二弹性件22——凸缘2 3——让位槽24——第三弹性件25——上模入块26——第一定位凸台27一一下模入块28——第二定位凸台【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一种翻孔铆合一次性成型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冲翻孔预冲孔后的产品al和冲铆合通孔后的产品b2叠起设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孔铆合一次性成型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冲翻孔预冲孔后的产品a(1)和冲铆合通孔后的产品b(2)叠起设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产品a设在产品b的下方,所述上模内定位设有铆接冲头(3)和翻孔让位孔(4),所述铆接冲头包括自上而下一体成型的铆接固定部(5)、铆接部(6)和铆接定位部(7),所述铆接定位部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铆接部的径向宽度,所述铆接部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铆接固定部的径向宽度,所述铆接部与所述铆接固定部之间通过弧面过渡;对应所述铆接冲头,所述下模内定位设有翻孔冲头(8),所述翻孔冲头包括自下而上一体成型的翻孔固定部(9)、翻孔部(10)和翻孔定位部(11),所述翻孔定位部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翻孔部的径向宽度,所述翻孔部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翻孔固定部的径向宽度,所述翻孔部朝向所述翻孔定位部的一端设有倒角(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仕拼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博俊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