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背光模组增光膜与LCD匹配角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68129 阅读:4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5 2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计算背光模组增光膜与LCD匹配角度的方法,发现出现斜纹的关键部件增光膜和LCD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胶框背面无挡墙或者挡墙高度可忽略,进而LCD可在胶框背面无障碍旋转的优势,将出现斜纹背光的反射膜组装到原出光面,将扩散膜、上增光膜及下增光膜都反装到胶框的背面,LCD在此平面上自由旋转,同时观察斜纹是否消失,测试无斜纹时的LCD放置角度,再将此角度与原增光膜的角度相加减,即可直接得到正确的增光膜角度,此方案可移植性强,可适应各种不同的LC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计算背光模组增光膜与LCD匹配角度的方法,发现出现斜纹的关键部件增光膜和LCD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胶框背面无挡墙或者挡墙高度可忽略,进而LCD可在胶框背面无障碍旋转的优势,将出现斜纹背光的反射膜组装到原出光面,将扩散膜、上增光膜及下增光膜都反装到胶框的背面,LCD在此平面上自由旋转,同时观察斜纹是否消失,测试无斜纹时的LCD放置角度,再将此角度与原增光膜的角度相加减,即可直接得到正确的增光膜角度,此方案可移植性强,可适应各种不同的LCD。【专利说明】一种计算背光模组增光膜与LCD匹配角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计算背光模组增光膜与IXD匹配角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布置在LCD的下方,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光源,它的关键零部件由上自下分别是:遮光胶、上增光膜、下增光膜、扩散膜、焊有若干LED的柔性线路板、导光板、反射膜、铁框(可选)。其中,增光膜是背光模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其上表面平行排列的锯齿状棱镜能将其下方散开的大角度光线聚集到中央可视角内,而将原本射向中央的光反射到导光板内,重新利用,达到提高亮度的目的,背光模组的上下两张增光膜棱镜角度垂直,当增光膜的棱镜角度与IXD下偏光片透光轴角度不匹配,则会产生斜纹。在申请号为“200710028231.3”,题为“背光产品的干涉纹处理工艺”的专利中,介绍了设置多个增光膜的角度:15度、30度或45度,或者选择90/20、90/50的锯距的增光膜,来匹配LCD的角度的方法以消除干涉纹,但随着LCD角度多样化和随机化,此有限的角度不能适应繁复多变的LCD角度,难以从根源上解决干涉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角度测试适应性强的计算背光模组增光膜与LCD匹配角度的方法。一种计算背光模组增光膜与IXD匹配角度的方法,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遮光胶、反射膜及用于安装上述各部件的胶框,胶框上设有导光板,所述计算背光模组增光膜与LCD匹配角度的方法包括: 将反射膜贴装到装有导光板的胶框正面,再将胶框背面朝上平放,依次将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遮光胶沿导光板外边缘平贴在导光板上; 将LCD贴合到导光板在胶框背面的一面上,并将LCD在导光板所在平面上自由旋转,同时判断斜纹是否消失; 当判断斜纹消失时,测试LCD与胶框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夹角,根据夹角计算得出匹配角度。进一步地,所述增光膜具有棱镜,所述LCD具有透光轴,所述增光膜的棱镜角度的夹角为α度,所述LCD的透光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干涉斜纹消失,LCD的透光轴与胶框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β度,匹配角度Υ = α+β。进一步地,所述增光膜的棱镜角度的夹角为α度,所述LCD的透光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后干涉斜纹消失,LCD的透光轴与胶框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β度,匹配角度y = α-β,当Y为负值时,匹配角度为Y的补角。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计算背光模组增光膜与LCD匹配角度的方法,发现出现斜纹的关键部件增光膜和LCD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胶框背面无挡墙或者挡墙高度可忽略,进而LCD可在胶框背面无障碍旋转的优势,将出现斜纹背光的反射膜组装到原出光面,将扩散膜、上增光膜及下增光膜都反装到胶框的背面,LCD在此平面上自由旋转,同时观察斜纹是否消失,测试无斜纹时的LCD放置角度,再将此角度与原增光膜的角度相加减,即可直接得到正确的增光膜角度,此方案可移植性强,可适应各种不同的LCD。【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计算背光模组增光膜与IXD匹配角度的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IXD顺时针旋转后与增光膜相对角度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计算背光模组增光膜与IXD匹配角度的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的IXD逆时针旋转后与增光膜相对角度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计算背光模组增光膜与LCD匹配角度的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旋转LCD时的各零部件相对位置示意图。其中:胶框I ;导光板2 ;上增光膜3 ;下增光膜4 ;遮光胶5 ;扩散膜6 ;反射膜7 ;LCD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计算背光模组IXD8与增光膜匹配角度的方法,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扩散膜6、下增光膜4、上增光膜3、遮光胶5、反射膜7及用于安装上述各部件的胶框1,胶框I上设有导光板2,计算背光模组LCD8与增光膜匹配角度的方法包括: 将反射膜7贴装到装有导光板2的胶框I正面,再将胶框I背面朝上平放,依次将扩散膜6、下增光膜4、上增光膜3、遮光胶5沿导光板2外边缘平贴在导光板2上; 将LCD8贴合到胶框I背面的导光板2上,并将LCD8在导光板2所在平面上自由旋转,同时判断斜纹是否消失。当判断斜纹消失时,测试LCD8与胶框I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夹角,根据夹角计算得出匹配角度。测量LCD8与胶框I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夹角时利用遮光胶5粘贴在背光上的LCD8然后放置在投影仪或全精密影像式测绘仪下即可测出夹角。在本技术方案中,LCD8 (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简写)我们根据胶框I的长宽定义方向,沿着胶框I的长度延伸的方向为长度方向,沿着胶框I的宽度延伸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所述增光膜具有棱镜,所述增光膜分为上增光膜3和下增光膜4,所述上增光膜3和下增光膜4均设有棱镜,位于上增光膜3上的棱镜与位于下增光膜4上的棱镜互相垂直,所述LCD8具有透光轴,所述增光膜的棱镜角度的夹角为α度,所述LCD8的透光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干涉斜纹消失,LCD8的透光轴与胶框I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β度,匹配角度Y = α +β 0所述增光膜的棱镜角度的夹角为α度,所述LCD8的透光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后干涉斜纹消失,IXD8的透光轴与胶框I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β度,匹配角度Υ = α-β。当Υ为负值时,匹配角度为Y的补角。上增光膜3与下增光膜4的棱镜角度互相垂直,然后根据匹配角度设计上、下增光膜4,上增光膜3、下增光膜4切好按正常顺序完成背光模组的组装。本专利技术与现有工艺方法的区别在于,放弃以偶然因素无规律地变换增光膜的角度消除干涉斜纹的方法,利用旋转LCD8得到增光膜与其匹配的相对角度。以一有干涉斜纹的背光模组为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阐述。有斜纹的背光模组上增光膜3的角度为10度: 结合图1所示,第一种情况:LCD8与胶框I长度方向的夹角为30度(图3),即LCD8顺时针旋转了 30度,再将原增光片的角度10度加上30度,即可直接得到正确的上增光膜3角度40度。结合图2所示,第二种情况:IXD8与胶框I宽度方向的夹角为30度(图4),即IXD8逆时针旋转了 30度,将原增光片的角度10度减去30度,为-20度,按标注角度从左的习惯,体现在此模型下即为20度的补角160度,即可直接得到正确的上增光膜3角度160度。由于上增光膜3和下增光膜4互相成90度,再根据上增光膜3的角度重新设计上增光膜3、下增光膜4的图纸,按照匹配角度将上增光膜3和下增光膜4切好后按原来正常的顺序位置组装背光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计算背光模组增光膜与LCD匹配角度的方法,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遮光胶、反射膜及用于安装上述各部件的胶框,胶框上设有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背光模组增光膜与LCD匹配角度的方法包括:将反射膜贴装到装有导光板的胶框正面,再将胶框背面朝上平放,依次将扩散膜、下增光膜、上增光膜、遮光胶沿导光板外边缘平贴在导光板上;将LCD贴合到导光板在胶框背面的一面上,并将LCD在导光板所在平面上自由旋转,同时判断斜纹是否消失;当判断斜纹消失时,测试LCD与胶框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夹角,根据夹角计算得出匹配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婧欧阳平肖尹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