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饲养
,具体公开了。所述方法包括成蛾饲养和幼虫饲养。所述方法综合考虑了限制蒂蛀虫虫体成活率的多种因素,如温度、湿度、饲料、光周期和产卵介质等以及他们之间的互作对蒂蛀虫虫体成活率的影响,研究出针对荔枝蒂蛀虫培养周期特点的饲养方法。该法能够提高饲养蒂蛀虫的成活率,降低饲料的用量,节本增效,饲养效率高。【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饲养
,具体地涉及。
技术介绍
荔枝蒂蛀虫是我国荔枝龙眼生产的头号害虫,以幼虫钻蛀果实造成为害,是荔枝果品安全的主要风险产生点之一。荔枝蒂蛀虫研究自1941年首篇文献报道至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不可谓不长久,但进展却相当缓慢,甚至连该虫最基本的生活史都没弄清楚。这已严重影响该虫防控策略和措施的研究与制定。荔枝蒂蛀虫研究进展之所以缓慢,归根到底,是其人工饲养技术存在问题,试验种群不能大量而持续繁衍,试验材料的供应得不到保障。目前蒂蛀虫研究所用试验虫源大多直接取材于田间,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田间什么时候发生,研究工作就什么时候开展。而田间荔枝蒂蛀虫的发生受季节限制明显,一年只在荔枝或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荔枝蒂蛀虫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成蛾饲养:将荔枝蒂蛀虫雌蛾和雄蛾放入用黑色湿水棉布罩盖的养虫笼中,黑色湿水棉布每日更换一次,同时使用荔枝或龙眼果实作为产卵介质诱导成虫产卵,成虫产卵后收集卵,供幼虫饲养;S2.幼虫饲养:将黑叶荔枝果核对半切成两块,在每块切面上接3~4粒S1获得的卵,即每果核接6~8粒卵,再将两半拼合后放于垫有一层干滤纸的培养皿中,在温度为29℃,相对湿度为90~95%,光周期L:D=14h:10h的条件下培养,卵孵化后得幼虫,幼虫老熟后化蛹,得到的蛹用于科研,或继续羽化成成蛾,供成蛾饲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易之,陈炳旭,陈凯歌,李鹏燕,徐淑,姚琼,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