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桥式供电换向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785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0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控桥式供电换向电路,电源正极连接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源极S和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源极S,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分别连接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以及负载的一端,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分别连接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以及负载的另一端,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源极S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S均接电源地,控制信号直接连接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和反向器的输入端,反向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具有控制电流小,转换速度快、负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高等优点,且使用的器件场效应管及反向器容易实现集成封装,利于工业化大规模应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控桥式供电换向电路,电源正极连接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源极S和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源极S,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分别连接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以及负载的一端,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分别连接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以及负载的另一端,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源极S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S均接电源地,控制信号直接连接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和反向器的输入端,反向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具有控制电流小,转换速度快、负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高等优点,且使用的器件场效应管及反向器容易实现集成封装,利于工业化大规模应用。【专利说明】—种可控桥式供电换向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由反向器、场效应管组成的可控桥式供电换向电路。
技术介绍
换向电路在直流电动机、自动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直流电动机、自动控制领域的换向电路多由机械式换向器,使用机械触点变换实现,存在容易产生磨损、电火花、电磁干扰,使用寿命短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机械触点换向电路,使直流电动机、自动控制领域的换向电路做到控制简单、安全可靠和长寿命。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控桥式供电换向电路,电源正极连接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源极S和第二 P沟道场效应管源极S,第一 P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分别连接第一 N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以及负载的一端,第二 P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分别连接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以及负载的另一端,第一 N沟道场效应管源极S和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S均接电源地,控制信号直接连接第一 P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第一 N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和反向器的输入端,反向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 P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本技术的优点是使用场效应管作为电路执行器件,具有控制电流小,转换速度快、负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高等优点,且使用的器件场效应管及反向器容易实现集成封装,利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应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电器原理图。图中:1.电源正极,2.反向器,3.控制信号,4.第一 P沟道场效应管,5.第一 N沟道场效应管,6.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7.第二 P沟道场效应管,8.负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一种可控桥式供电换向电路,电源正极I连接第一 P沟道场效应管4源极S和第二 P沟道场效应管7源极S,第一 P沟道场效应管4漏极D分别连接第一 N沟道场效应管5漏极D以及负载8的一端,第二 P沟道场效应管7漏极D分别连接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6漏极D以及负载8的另一端,第一 N沟道场效应管5源极S和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6的源极S均接电源地,控制信号3直接连接第一 P沟道场效应管4栅极G、第一 N沟道场效应管5栅极G和反向器2的输入端,反向器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 P沟道场效应管7栅极G、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6栅极G。如图1,供电电源正极I通过控制信号3高低电平转换,实现控制通过负载8电流方向的转换。当控制信号3为高电平时,第一 P沟道场效应管4、第一 N沟道场效应管5的栅极G为高电平,反向器2后端的第二 P沟道场效应管7、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6栅极G为低电平,第一 P沟道场效应管4、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6截止,第一 N沟道场效应管5、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7导通,负载8上的电流方向为从右向左。当控制信号3为低电平时,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4、第一 N沟道场效应管5的栅极G为低电平,反向器2后端的第二 P沟道场效应管7、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6栅极G为高电平,第一 P沟道场效应管4、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6导通,第一 N沟道场效应管5、第二 P沟道场效应管7截止,负载8上的电流方向为从左向右。控制信号3的电平变化实现了负载8上电流方向的变化。本技术利用P沟道场效应管栅极-源极反向压降导通、O压降截止,N沟道场效应管栅极-源极正向压降导通、O压降截止的特点,采用两只P沟道场效应管和两只N沟道场效应管组成电桥,控制信号3直接控制第一 P沟道场效应管4和第一 N沟道场效应管5,控制信号3经反向器后控制第二 P沟道场效应管7和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6,第一 P沟道场效应管4和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6组成一条通路,第二 P沟道场效应管7和第一 N沟道场效应管5组成另一条通路,两条通只能一条导通另一条截止,实现控制负载8的电流方向的变化。【权利要求】1.一种可控桥式供电换向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 P沟道场效应管源极S和第二 P沟道场效应管源极S,第一 P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分别连接第一 N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以及负载的一端,第二 P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分别连接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以及负载的另一端,第一 N沟道场效应管源极S和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S均接电源地,控制信号直接连接第一 P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第一 N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和反向器的输入端,反向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 P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第二 N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文档编号】H02P6/14GK203387451SQ201320495671【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4日 【专利技术者】袁飞马, 刘渊, 李科连, 张玉新, 章磊, 肖光亮, 吴茜, 许立燕, 谢锦涛, 阳刚 申请人:江西航天海虹测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桥式供电换向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源极S和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源极S,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分别连接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以及负载的一端,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分别连接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漏极D以及负载的另一端,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源极S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S均接电源地,控制信号直接连接第一P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和反向器的输入端,反向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P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栅极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飞马刘渊李科连张玉新章磊肖光亮吴茜许立燕谢锦涛阳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航天海虹测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