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层积式偏心轮,由至少两个振片层积形成,该振片由镀锌钢板一体冲压成型,该振片包括沿径向截面大体呈半圆形的配重部及固定部,该配重部的半径大于该固定部的半径,该振片沿轴向贯穿设有供马达的转轴插入的插孔,该插孔四周封闭,该插孔的圆心、该配重部的圆心、该固定部的圆心三者重合,该插孔的直径小于马达的转轴的直径。该插孔四周封闭,该插孔的直径小于马达的转轴的直径,马达的转轴与该插孔可实现过盈配合,马达的转轴与该偏心轮连接牢固,避免该偏心轮出现龟裂现象,使该偏心轮具有寿命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层积式偏心轮,由至少两个振片层积形成,该振片由镀锌钢板一体冲压成型,该振片包括沿径向截面大体呈半圆形的配重部及固定部,该配重部的半径大于该固定部的半径,该振片沿轴向贯穿设有供马达的转轴插入的插孔,该插孔四周封闭,该插孔的圆心、该配重部的圆心、该固定部的圆心三者重合,该插孔的直径小于马达的转轴的直径。该插孔四周封闭,该插孔的直径小于马达的转轴的直径,马达的转轴与该插孔可实现过盈配合,马达的转轴与该偏心轮连接牢固,避免该偏心轮出现龟裂现象,使该偏心轮具有寿命长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层积式偏心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层积式偏心轮。
技术介绍
振动发生装置包括马达及偏心轮,马达带动偏心轮转动从而产生振动效果。该偏心轮上开设有供马达的转轴插入的插孔,该插孔具有与外界相通的开口,该开口的宽度大于马达转轴的直径从而方便马达的轴转插入到该插孔内。该开口的两侧分别形成铆合部。安装时,先将该马达的转轴沿该开口放置到该插孔内,然后铆压该两铆合部,使该两铆合部变形后压紧该马达的转轴。如果铆压该铆合部的压力过小,则该马达的转轴无法与该偏心轮实现牢固连接,影响使用性能。如果铆压该铆合部的压力较大,则该铆合部容易因过度变形出现龟裂现象,从而缩短了该偏心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层积式偏心轮,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层积式偏心轮,由至少两个振片层积形成,该振片由镀锌钢板一体冲压成型,该振片包括沿径向截面大体呈半圆形的配重部及固定部,该配重部的半径大于该固定部的半径,该振片沿轴向贯穿设有供马达的转轴插入的插孔,该插孔四周封闭,该插孔的圆心、该配重部的圆心、该固定部的圆心三者重合,该插孔的直径小于马达的转轴的直径。该插孔四周封闭,该插孔的直径小于马达的转轴的直径,马达的转轴与该插孔可实现过盈配合,马达的转轴与该偏心轮连接牢固,避免该偏心轮出现龟裂现象,使该偏心轮具有寿命长的优点。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配重部包括弧形面、第一垂直面、第二垂直面、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面,该固定部包括半圆弧面,该第一垂直面连接该弧形面的一端与该第一水平面的一端,该第二垂直面连接该弧形面的另一端与该第二水平面的一端,该半圆弧面连接该第一水平面的另一端与该第二水平面的另一端。该第一垂直面与该第二垂直面的存在能够减小风阻系数,使该偏心轮转动更灵活、更平稳。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第一垂直面与该第一水平面通过圆角圆滑过渡连接,该第二垂直面与该第二水平面通过圆角圆滑过渡连接,所述圆角的半径> 1_。该圆角进一步减小风阻系数,使该偏心轮转动更灵活、更平稳。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振片沿轴向的一端面上凸设有凸部,该振片沿轴向的另一端面上凹设有凹部,该凸部与该凹部对应设置,其中一个该振片的凸部插入到与其相邻的一个该振片的凹部中。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每一个该振片上的凸部、凹部的数量分别是三个,所述三个凸部呈三角结构分布。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其中一个凸部位于该插孔的正下方,剩余的两个凸部对称分布在插孔的两侧,所述三个凸部与该插孔呈四边形结构分布。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振片的数量是四个。【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绘示了本技术一种层积式偏心轮的主视示意图。图2绘示了图1所示一种层积式偏心轮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种层积式偏心轮,由四个振片100层积形成。该振片100由镀锌钢板(SECC) —体冲压成型。该振片100包括一配重部10及一固定部20。该配重部10的半径大于该固定部20的半径。该配重部10沿径向截面大体呈半圆形。该配重部10包括一弧形面11、一第一垂直面12、一第二垂直面13、一第一水平面14、一第二水平面15。该固定部20沿径向截面呈半圆形。该固定部20包括一半圆弧面21。该第一垂直面12连接该弧形面11的一端与该第一水平面14的一端。该第二垂直面13连接该弧形面11的另一端与该第二水平面15的一端。该半圆弧面21连接该第一水平面14的另一端与该第二水平面15的另一端。该第一垂直面12与该第一水平面14通过圆角16圆滑过渡连接。该第二垂直面13与该第二水平面15通过圆角16圆滑过渡连接。所述圆角16的半径> 1mm。该振片100沿轴向贯穿设有一供马达的转轴插入的插孔30。该插孔30四周封闭。该插孔30的圆心、该配重部10的圆心、该固定部20的圆心三者重合。该插孔30的直径小于马达的转轴的直径,从而使该插孔30能够与马达的转轴发生过盈配合。该振片100沿轴向的一端面上凸设有三个凸部40。该振片100沿轴向的另一端面上凹设有三个凹部50。所述三个凸部40与所述三个凹部50对应设置。所述三个凹部50用于收容所述三个凸部40。所述三个凸部40呈三角结构分布。其中一个凸部40位于该插孔30的正下方,剩余的两个凸部40对称分布在插孔30的两侧,所述三个凸部40与该插孔30呈四边形结构分布。所述四个振片100层积在一起,后一个该振片100的凸部40插入到前一个振片100的凹部50中,所述四个振片100的插孔30轴向对齐。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层积式偏心轮,由至少两个振片层积形成,其特征在于:该振片由镀锌钢板一体冲压成型,该振片包括沿径向截面大体呈半圆形的配重部及固定部,该配重部的半径大于该固定部的半径,该振片沿轴向贯穿设有供马达的转轴插入的插孔,该插孔四周封闭,该插孔的圆心、该配重部的圆心、该固定部的圆心三者重合,该插孔的直径小于马达的转轴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积式偏心轮,其特征在于:该配重部包括弧形面、第一垂直面、第二垂直面、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面,该固定部包括半圆弧面,该第一垂直面连接该弧形面的一端与该第一水平面的一端,该第二垂直面连接该弧形面的另一端与该第二水平面的一端,该半圆弧面连接该第一水平面的另一端与该第二水平面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层积式偏心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垂直面与该第一水平面通过圆角圆滑过渡连接,该第二垂直面与该第二水平面通过圆角圆滑过渡连接,所述圆角的半径≥1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层积式偏心轮,其特征在于:该振片沿轴向的一端面上凸设有凸部,该振片沿轴向的另一端面上凹设有凹部,该凸部与该凹部对应设置,其中一个该振片的凸部插入到与其相邻的一个该振片的凹部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层积式偏心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该振片上的凸部、凹部的数量分别是三个,所述三个凸部呈三角结构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层积式偏心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凸部位于该插孔的正下方,剩余的两个凸部对称分布在插孔的两侧,所述三个凸部与该插孔呈四边形结构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层积式偏心轮,其特征在于:该振片的数量是四个。【文档编号】H02K7/075GK203387348SQ201320471411【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积式偏心轮,由至少两个振片层积形成,其特征在于:该振片由镀锌钢板一体冲压成型,该振片包括沿径向截面大体呈半圆形的配重部及固定部,该配重部的半径大于该固定部的半径,该振片沿轴向贯穿设有供马达的转轴插入的插孔,该插孔四周封闭,该插孔的圆心、该配重部的圆心、该固定部的圆心三者重合,该插孔的直径小于马达的转轴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雍乾荣,黄春结,刘检荣,叶彬,李煌荣,洪清琛,邱玉聪,肖磊,陈红岩,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达真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