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342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所述的涤纶织物为平纹形叠层结构,涤纶织物表层由远红外涤纶纤维织造而成,里层为普通涤纶纤维织造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能在常温下吸收人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并辐射出人体易感的远红外线,使之与人体细胞产生共振效应,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远红外涤纶织物辐射出的远红外线易渗透到皮肤深层,从而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抑菌、防臭的功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纤维是一种兼具保温、保健多种功能的新型化学纤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所述的涤纶织物为平纹形叠层结构,涤纶织物表层由远红外涤纶纤维织造而成,里层为普通涤纶纤维织造而成。本技术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能在常温下吸收人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并辐射出人体易感的远红外线,使之与人体细胞产生共振效应,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远红外涤纶织物辐射出的远红外线易渗透到皮肤深层,从而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抑菌、防臭的功效。本技术的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纤维是一种兼具保温、保健多种功能的新型化学纤维。【专利说明】一种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
本技术涉及ー种功能性涤纶织物,特别是涉及ー种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人民对服饰的要求不仅仅是美观、耐穿,也越来越重视其功能化,功能性纺织品已经成为纺织行业的主要方向,关于各种功能性纤维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远红外纤维作为ー种功能性纤维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应用,拥有广阔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涤纶纤维是目前最常见的合成纤维品种之一,由于其价格相对便宜,再加上它结实耐用、弾性好、不易变形、耐腐蚀、绝缘、易洗快干等特点,使其出国内外各种功能性纺织品的首选材料。远红外纤维的红外发射功能与远红外吸收剂的添加量成正比。然而远红外吸收剂的增加无疑相当于增加了纤维中的“杂质”,势必会影响到纤维的可纺性。远红外吸收剂含量过低(如低于0.5wt%时),显现不出纤维的远红外性能;而含量过高(如大于10wt%时),纤维的可纺性差,难以进行正常生产。因此,要保证远红外线的性能和可纺性,合适的红外剂配比、粒度分布、表面改性是非常重要的。【专利技术内容】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该技术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能在常温下吸收人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并辐射出人体易感的远红外线,使之与人体细胞产生共振效应,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远红外涤纶织物辐射出的远红外线易渗透到皮肤深层,从而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抑菌、防臭的功效。本技术的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纤维是ー种兼具保温、保健多种功能的新型化学纤维。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所述的织物为平纹形,所述的涤纶织物为平纹形,涤纶织物表层由远红外涤纶纤维织造而成,里层为普通涤纶纤维织造而成,它们共同构成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所述远红外涤纶纤维中远红外剂的粒径为40?600nm。所述远红外涤纶纤维中远红外剂为疏水性远红外陶瓷粉体。远红外陶瓷经钛酸酯偶联剂改性后的疏水性远红外陶瓷粉体。所述疏水性能远红外陶瓷粉体为金属氧化物和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复配体。远红外剂在涤纶织物中所占的重量比是l_10wt%。所述金属氧化物为氧化硅、ニ氧化锆、氧化锌中的ー种或几种。所述复合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锆中的两种或几种。所述的远红外陶瓷粉体为金属氧化物及复合金属氧化物,所述的金属氧化物为单一化学组成的氧化物氧化硅、ニ氧化锆、氧化锌中的ー种或几种;复合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锆中的两种或几种。具有远红外发射功能的复合金属氧化物是以层状双氢氧化物(镁铝或锌铝双氢氧化物)经过高温煅烧后来得到金属复合氧化物(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锌),其中,以镁铝复合氧化物(氧化镁、氧化铝复合物)为最优。这种粉体不同于两种普通纳米氧化物的机械混合,两种氧化物之间能在原子尺度上分散,并且具有比表面积大、粒径小且分布均一的特点,使得粉体具有优良的远红外发射性能。经过适当的有机改性后,能在聚合物基体上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相容性,是ー种高效的具有远红外发射功能的粉体。本技术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的エ艺流程如下:1.步骤A:远红外陶瓷粉体经研磨、改性,得疏水性远红外陶瓷粉体;步骤B:疏水性能远红外陶瓷粉体经过真空干燥后可以作为远红外剂;涤纶切片经预结晶,干燥;步骤C:将步骤(B)中所得的远红外剂与涤纶切片共混熔融造粒,远红外涤纶切片经干燥、熔体预过滤、熔体分配及计量挤出,熔体细流冷却成形、丝条上油、丝条预网络、丝条卷绕;其中涤纶切片要求优质品,经水清洗和振动筛振动去除切片中所含的杂质和粉末,涤纶切片通过预结晶以提高切片的结晶度,防止切片过早粘结堵料,通过真空烘箱干燥和转鼓烘箱干燥分别去除远红外剂和涤纶切片中的水分,使涤纶切片的含水率小于40ppm,远红外剂的含水率小于50ppm,水分的存在会造成PET熔体产生水解使得纺丝难于正常进行,因此必需严格控制水分的含量。2.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的エ艺流程:远红外涤纶纤维经加捻、热定型、综丝、穿筘、整经、织造。通过上述エ艺流程制得的远红外涤纶织物,内含有纳米级的远红外陶瓷粉体的功能性纤维,能在常温下吸收人体向外界释放的热量,并辐射出人体所需波长为4?14 y m的远红外线,使之与人体内的细胞产生共振效应,织得的织物具有较好的保暖保健功效。本技术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可以与涤纶纤维以不同比例复合织造出各类远红外的纺织品,如各类运动服、滑雪衫、风衣、保暖内衣等秋冬服饰以及睡袋、袜子、窗帘等,本技术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其应用前景广阔。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内含纳米级别的远红外陶瓷粉体,但织物的力学性能并未大幅降低,纺织性能优异;本技术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能在常温下吸收人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并辐射出人体易感的远红外线,使之与人体细胞产生共振效应,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本技术的远红外涤纶织物辐射出的远红外线易渗透到皮肤深层,从而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抑菌、防臭的功效;本技术的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纤维是ー种兼具保温、保健多种功能的新型化学纤维。【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其中I是涤纶织物表层的远红外涤纶纤维织物,2是里层普通涤纶纤维织物;图2为本技术空白涤纶切片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远红外涤纶切片截面示意图;其中21所指远红外陶瓷粉体在涤纶纤维中均匀分布;图4为本技术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其中31为远红外涤纶纤維,32说明远红外陶瓷粉体在纤维中均匀分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ー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如下图4所示,本技术是ー种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为平纹形状,其涤纶织物中添加的是具有远红外发射率的远红外剂,具有远红外剂的粒径在580nm,用量为涤纶织物的lwt%。实施例2本技术是ー种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为平纹形状,其涤纶织物中添加的是具有远红外发射率的远红外剂,具有远红外剂的粒径在550nm,用量为涤纶织物的2wt%。实施例3本技术是ー种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为平纹形状,其涤纶织物中添加的是具有远红外发射率的远红外剂,具有远红外剂的粒径在400nm,用量为涤纶织物的3wt%。【权利要求】1.一种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涤纶织物为平纹形,涤纶织物表层由远红外涤纶纤维织造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涤纶织物为平纹形,涤纶织物表层由远红外涤纶纤维织造而成,里层为普通涤纶纤维织造而成,它们共同构成平纹形远红外涤纶织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王成郭洋张现徐群郭隐犇张青红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