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凸轮往复拉动铗座摇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0845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3:24
一种共轭凸轮往复拉动铗座摇臂机构,包括摇臂承座、弓形摇臂、副凸轮摇臂、长传动轴、及设置于该长传动轴上的共轭凸轮组,弓形摇臂的中部、副凸轮摇臂的上端部均通过承座铰接轴铰接于摇臂承座上,共轭凸轮组位于摇臂承座的下方,且该共轭凸轮组设置于弓形摇臂与副凸轮摇臂之间,弓形摇臂、副凸轮摇臂对应于共轭凸轮组的共轭主凸轮、共轭副凸轮分别设置有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第一滚子、第二滚子分别与共轭主凸轮、共轭副凸轮触接,弓形摇臂下端部的安装孔、副凸轮摇臂下端部的安装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铰接小轴和第二铰接小轴,第一铰接小轴与第二铰接小轴由一弹性连杆机构连接至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交变载荷低、噪声小、运动速度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共轭凸轮往复拉动铗座摇臂机构,包括摇臂承座、弓形摇臂、副凸轮摇臂、长传动轴、及设置于该长传动轴上的共轭凸轮组,弓形摇臂的中部、副凸轮摇臂的上端部均通过承座铰接轴铰接于摇臂承座上,共轭凸轮组位于摇臂承座的下方,且该共轭凸轮组设置于弓形摇臂与副凸轮摇臂之间,弓形摇臂、副凸轮摇臂对应于共轭凸轮组的共轭主凸轮、共轭副凸轮分别设置有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第一滚子、第二滚子分别与共轭主凸轮、共轭副凸轮触接,弓形摇臂下端部的安装孔、副凸轮摇臂下端部的安装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铰接小轴和第二铰接小轴,第一铰接小轴与第二铰接小轴由一弹性连杆机构连接至一起。本技术具有交变载荷低、噪声小、运动速度高的优点。【专利说明】共轭凸轮往复拉动铗座摇臂机构
本技术涉及冷镦机
,具体涉及一种冷镦机的共轭凸轮往复拉动铗座摇臂机构。
技术介绍
冷镦机是在常温下镦锻加工金属的机械,它能够用于批量生产螺母、螺栓等紧固件。现有技术的冷镦机通常包括模箱、镦头铗座滑块及设置于驱动机构与镦头铗座滑块之间的曲柄连杆机构。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冷镦机的曲柄连杆机构具有交变载荷高、噪声大、运动速度低的缺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现有技术的冷镦机亟需一种结构更为合理的用于给镦头滑块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而经过结构改进,该传动机构要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传动机构的交变载荷高、噪声大、运动速度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交变载荷低、噪声小、运动速度高的共轭凸轮往复拉动铗座摇臂机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共轭凸轮往复拉动铗座摇臂机构,包括摇臂承座、弓形摇臂、副凸轮摇臂、长传动轴、及设置于该长传动轴上的共轭凸轮组,所述摇臂承座设置有承座铰接轴,所述弓形摇臂的中部、所述副凸轮摇臂的上端部均通过所述承座铰接轴铰接于所述摇臂承座上,所述共轭凸轮组位于所述摇臂承座的下方,且该共轭凸轮组设置于所述弓形摇臂与所述副凸轮摇臂之间,所述共轭凸轮组由共轭主凸轮和共轭副凸轮构成,所述弓形摇臂、所述副凸轮摇臂对应于所述共轭主凸轮、所述共轭副凸轮分别设置有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所述第一滚子、所述第二滚子分别与所述共轭主凸轮、所述共轭副凸轮触接,所述弓形摇臂的下端部、所述副凸轮摇臂的下端部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弓形摇臂的安装孔、所述副凸轮摇臂的安装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铰接小轴和第二铰接小轴,所述第一铰接小轴与所述第二铰接小轴由一弹性连杆机构连接至一起。所述弓形摇臂的下半部分从所述共轭主凸轮的右侧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滚子的左端与所述共轭主凸轮的右端触接,所述副凸轮摇臂从所述共轭副凸轮的左侧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滚子的右端与所述共轭副凸轮的左端触接。所述弹性连杆机构由连杆、压簧及螺母构成,所述连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压头和连接螺纹,所述第一铰接小轴、所述第二铰接小轴上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铰接小轴的连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小轴的连接孔向下延伸,所述压簧套设于所述连杆的向下伸出部分,所述螺母螺接于所述连杆的连接螺纹上,所述连杆的压头抵顶所述第一铰接小轴,所述压簧的前端抵顶所述第二铰接小轴,所述压簧的后端抵顶所述螺母。所述第一铰接小轴与所述连杆的压头的接触面为平面,所述第二铰接小轴与所述压簧的接触面为平面。所述压簧为矩形压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构成具有恒保持力的封闭、严格的运动关系,具有交变载荷低、噪声小、运动速度高的优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_摇臂承座;2_承座铰接轴;3_弓形摇臂;4_副凸轮摇臂;5_长传动轴;6-共轭主凸轮;7_共轭副凸轮;8_第一滚子;9_第二滚子;10-第一铰接小轴;11-第二铰接小轴;12_连杆;13_压簧;14-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共轭凸轮往复拉动铗座摇臂机构,包括摇臂承座1、弓形摇臂3、副凸轮摇臂4、长传动轴5、及设置于该长传动轴5上的共轭凸轮组,摇臂承座I设置有承座铰接轴2,弓形摇臂3的中部、副凸轮摇臂4的上端部均通过承座铰接轴2铰接于摇臂承座I上,共轭凸轮组位于摇臂承座I的下方,且该共轭凸轮组设置于弓形摇臂3与副凸轮摇臂4之间,共轭凸轮组由共轭主凸轮6和共轭副凸轮7构成,弓形摇臂3、副凸轮摇臂4对应于共轭主凸轮6、共轭副凸轮7分别设置有第一滚子8和第二滚子9,第一滚子8、第二滚子9分别与共轭主凸轮6、共轭副凸轮7触接,弓形摇臂3的下端部、副凸轮摇臂4的下端部均设置有安装孔,弓形摇臂3的安装孔、副凸轮摇臂4的安装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铰接小轴10和第二铰接小轴11,第一铰接小轴10与第二铰接小轴11由一弹性连杆12机构连接至一起。其中,弓形摇臂3的下半部分从共轭主凸轮6的右侧向下延伸,第一滚子8的左端与共轭主凸轮6的右端触接,副凸轮摇臂4从共轭副凸轮7的左侧向下延伸,第二滚子9的右端与共轭副凸轮7的左端触接。如图1所示,弹性连杆12机构由连杆12、压簧13及螺母14构成,连杆1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压头和连接螺纹,第一铰接小轴10、第二铰接小轴11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连杆12依次穿过第一铰接小轴10的连接孔、第二铰接小轴11的连接孔向下延伸,压簧13套设于连杆12的向下伸出部分,螺母14螺接于连杆12的连接螺纹上,连杆12的压头抵顶第一铰接小轴10,压簧13的前端抵顶第二铰接小轴11,压簧13的后端抵顶螺母14。第一铰接小轴10与连杆12的压头的接触面为平面,第二铰接小轴11与压簧13的接触面为平面。压簧13为矩形压簧13。承座铰接轴2铰为弓形摇臂3和副凸轮摇臂4的铰接支点,通过调节弹性连杆12机构的螺母14松紧来控制共轭主凸轮6、共轭副凸轮7与第一滚子8、第二滚子9的接触压力大小。本技术具有交变载荷低、噪声小、运动速度高的优点。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共轭凸轮往复拉动铗座摇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轭凸轮往复拉动铗座摇臂机构包括摇臂承座、弓形摇臂、副凸轮摇臂、长传动轴、及设置于该长传动轴上的共轭凸轮组,所述摇臂承座设置有承座铰接轴,所述弓形摇臂的中部、所述副凸轮摇臂的上端部均通过所述承座铰接轴铰接于所述摇臂承座上,所述共轭凸轮组位于所述摇臂承座的下方,且该共轭凸轮组设置于所述弓形摇臂与所述副凸轮摇臂之间,所述共轭凸轮组由共轭主凸轮和共轭副凸轮构成,所述弓形摇臂、所述副凸轮摇臂对应于所述共轭主凸轮、所述共轭副凸轮分别设置有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所述第一滚子、所述第二滚子分别与所述共轭主凸轮、所述共轭副凸轮触接,所述弓形摇臂的下端部、所述副凸轮摇臂的下端部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弓形摇臂的安装孔、所述副凸轮摇臂的安装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铰接小轴和第二铰接小轴,所述第一铰接小轴与所述第二铰接小轴由一弹性连杆机构连接至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轭凸轮往复拉动铗座摇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摇臂的下半部分从所述共轭主凸轮的右侧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滚子的左端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共轭凸轮往复拉动铗座摇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轭凸轮往复拉动铗座摇臂机构包括摇臂承座、弓形摇臂、副凸轮摇臂、长传动轴、及设置于该长传动轴上的共轭凸轮组,所述摇臂承座设置有承座铰接轴,所述弓形摇臂的中部、所述副凸轮摇臂的上端部均通过所述承座铰接轴铰接于所述摇臂承座上,所述共轭凸轮组位于所述摇臂承座的下方,且该共轭凸轮组设置于所述弓形摇臂与所述副凸轮摇臂之间,所述共轭凸轮组由共轭主凸轮和共轭副凸轮构成,所述弓形摇臂、所述副凸轮摇臂对应于所述共轭主凸轮、所述共轭副凸轮分别设置有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所述第一滚子、所述第二滚子分别与所述共轭主凸轮、所述共轭副凸轮触接,所述弓形摇臂的下端部、所述副凸轮摇臂的下端部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弓形摇臂的安装孔、所述副凸轮摇臂的安装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铰接小轴和第二铰接小轴,所述第一铰接小轴与所述第二铰接小轴由一弹性连杆机构连接至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辰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