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泵车抽真空油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5017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载油气分离装置,尤其是一种油泵车抽真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底部的油气进入通道,设置在壳体顶部的排气通道,所述油气进入通道和排气通道均与壳体的内腔连通,在壳体的内腔中设置有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的顶部固定有排气阀,该排气阀又包括主阀和导阀;所述主阀的阀芯与壳体顶部的阀口匹配,使浮球上下浮动带动阀芯启闭阀口,实现排气通道与壳体的内腔连通或关闭;所述导阀的平衡阀芯固定在阀体的内腔中,导阀的活塞固定在阀芯顶部,活塞外套设有隔板使活塞与隔板之间形成反推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所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排气彻底、提高了油气分离效率和降低了使用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车载油气分离装置,尤其是一种油泵车抽真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底部的油气进入通道,设置在壳体顶部的排气通道,所述油气进入通道和排气通道均与壳体的内腔连通,在壳体的内腔中设置有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的顶部固定有排气阀,该排气阀又包括主阀和导阀;所述主阀的阀芯与壳体顶部的阀口匹配,使浮球上下浮动带动阀芯启闭阀口,实现排气通道与壳体的内腔连通或关闭;所述导阀的平衡阀芯固定在阀体的内腔中,导阀的活塞固定在阀芯顶部,活塞外套设有隔板使活塞与隔板之间形成反推腔。本技术由于所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排气彻底、提高了油气分离效率和降低了使用成本。【专利说明】油泵车抽真空油气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载油气分离装置,具体是一种排气彻底、提高油气分离效率和降低使用成本的油泵车抽真空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典型过滤分离器主要由壳体、分离滤芯、聚结滤芯、双针压差计、自动放气阀、手动放气阀、自动放水阀和手动放水阀等组成。分离滤芯是分离器中的第二级油水分离元件,用网眼为100目/in的不锈钢钢丝网上喷涂斥水性强的聚四氟乙烯制成。它通过中心螺杆固定在出口下端的十字接头上。聚结滤芯是第一级油水分离元件,也是油水分离的主要元件。它由直径和密度不同的亲水纤维层组成。其内骨架为铝板网制成的圆筒;过滤层外的外骨架层是用冲孔的防锈铝板卷制而成。它用螺杆及其支架固定在进口端壳体封头中的隔板上。油气分离器直接设置在上述过滤分离器的壳体顶部,具体而言是将自动放气阀倒装在顶部储气筒的顶盖下,当壳体内有气体时,气体在储气筒顶部聚集,使其油面下降,迫使不锈钢球下降,并带动连杆上的阀盘下降,自动打开放气阀。当气体放出后,储气筒内油面上升,迫使不锈钢球上升,并带动连杆上的阀盘上升,靠浮球的浮力使阀盘与密封垫圈密封,放气阀自动关闭。在储气筒顶盖上还装有手动放气阀。工作时必须首先打开手动放气阀,才能使自动放气阀自动放气。当管路中气体分离完毕时,自动截断管路。在泵油管路中,现有技术的具有油气分离器的过滤分离器是安装在副油泵与主油泵之间的抽真空管路上,通过油气分离器实现对主油泵内的气体抽净。副油泵与主油泵出口相连的抽真空管路口径较小、长度较短,抽真空过程中,油液在此管路中流速较快,如过早截断抽真空管路,则主油泵中还存在过多的气体,无法投入正常工作,反之如不能及时截断抽真空管路,油液将经副油泵进入排气系统,由此,必然会带来大量相应的集油和回收油料的工作。上述油气分离器工作时,当油气界面上升使浮球浮起关闭主阀时,可能存在因大量的油气混合物进入油气分离器,使油气分离器内的油气界面非常模糊的情况,如此,浮球的直动式感应可能存在错误截断抽气通路,或频繁上下浮动造成抽气不稳定现象;辅助人员根据实际经验直接启闭手动放气阀,无法有效准确及时地完成抽真空作业,造成上述问题,使得大量相应的集油和回收油料的工作工人投入成本偏高,使用成本就偏高。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油气分离器排气不彻底、油气分离效率低和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气彻底、提高油气分离效率和降低使用成本的油泵车抽真空油气分离装置。为实现本技术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泵车抽真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底部用于与抽真空管路上的主油泵接通的油气进入通道,设置在壳体顶部用于与抽真空管路上的副油泵接通的排气通道,所述油气进入通道和排气通道均与壳体的内腔连通,在壳体的内腔中设置有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的顶部固定有排气阀,该排气阀又包括主阀和导阀;所述主阀的阀体底部固定在浮球的顶部,该阀体顶部的阀芯与壳体顶部的阀口匹配,所述排气通道固定在阀口处的壳体上,使浮球上下浮动带动阀芯启闭阀口,实现排气通道与壳体的内腔连通或关闭;所述导阀的平衡阀芯固定在阀体的内腔中,导阀的的活塞固定在阀芯顶部,活塞外套设有隔板,隔板固定在阀口处,使活塞与隔板之间形成反推腔,该反推腔通过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连通,该进气通道通过与主阀一体上下移动的活塞控制启闭,所述平衡阀芯与反推腔连通。上述结构使用时,将主油泵安装在抽真空管路上的油气进入通道上,副油泵安装在抽真空管路上的排气通道上;副油泵开始工作时,抽真空管路内的油气混合液经过油气进入通道进入壳体的内腔中,排气阀的主阀的阀芯和平衡阀芯在浮球重力的作用下打开排出气体,当主油泵吸入抽真空管路中的气体很少时,输送液体也随之进入壳体的内腔中,气液在壳体的内腔中进行分离,气体排出;当主油泵吸入管路排净后大量液体吸入到壳体的内腔中时,浮球受浮力作用上升关闭排气阀,这时就可以关闭副油泵,启动主油泵进行正常的输送作业;在该油气分离过程中,通过主阀内部安装的导阀感应浮球微小上下浮动,当浮球有很小的向下动作情况时,导阀的活塞随浮球一体向下移动打开进气通道,气体进入导阀上部的反推腔,也即进入活塞上部,而活塞的承压面比主阀的阀芯大,则主阀在此压力差情况下,再次打开继续排气,通过导阀感应壳体的内腔中最上部很小空间存在的气体,形成反推力进一步参与对主阀的控制来提高排气阀的开启灵敏度。由于上述结构,本技术的导阀提高了排气阀的开启灵敏度,既满足了大气量情况下的畅通排气,也解决了抽气后期小气量的排气彻底,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率,也就降低人工收集油液的人工投入,降低了使用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排气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气通道;2、排气阀;3、壳体;4、浮球;5、显不器;6、油气进入通道;7、主阀;8、导阀;9、阀体;10、阀芯;11、阀口 ;12、平衡阀芯;13、活塞;14、隔板;15反推腔;16、进气通道;17、透明观察管;18、浮标;19、保护套;20连接管;21、密封环;22、顶盖、;23、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和2,一种油泵车抽真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3,设置在壳体3底部用于与抽真空管路上的主油泵接通的油气进入通道6,设置在壳体3顶部用于与抽真空管路上的副油泵接通的排气通道1,所述油气进入通道6和排气通道I均与壳体3的内腔连通,在壳体3的内腔中设置有浮球4 ;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4的顶部固定有排气阀2,该排气阀2又包括主阀7和导阀8 ;所述主阀7的阀体9底部固定在浮球4的顶部,该阀体9顶部的阀芯10与壳体3顶部的阀口 11匹配,所述排气通道I固定在阀口 11处的壳体3上,使浮球4上下浮动带动阀芯10启闭阀口 11,实现排气通道I与壳体3的内腔连通或关闭;所述导阀8的平衡阀芯12固定在阀体9的内腔中,导阀8的的活塞13固定在阀芯10顶部,活塞13外套设有隔板14,隔板14固定在阀口 11处,使活塞13与隔板14之间形成反推腔15,该反推腔15通过进气通道16与排气通道I连通,该进气通道16通过与主阀7 —体上下移动的活塞13控制启闭,所述平衡阀芯12与反推腔15连通。在该实施例中,使用时,将主油泵安装在抽真空管路上的油气进入通道6上,副油泵安装在抽真空管路上的排气通道I上;副油泵开始工作时,抽真空管路内的油气混合液经过油气进入通道6进入壳体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泵车抽真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3),设置在壳体(3)底部用于与抽真空管路上的主油泵接通的油气进入通道(6),设置在壳体(3)顶部用于与抽真空管路上的副油泵接通的排气通道(1),所述油气进入通道(6)和排气通道(1)均与壳体(3)的内腔连通,在壳体(3)的内腔中设置有浮球(4);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4)的顶部固定有排气阀(2),该排气阀(2)又包括主阀(7)和导阀(8);所述主阀(7)的阀体(9)底部固定在浮球(4)的顶部,该阀体(9)顶部的阀芯(10)与壳体(3)顶部的阀口(11)匹配,所述排气通道(1)固定在阀口(11)处的壳体(3)上,使浮球(4)上下浮动带动阀芯(10)启闭阀口(11),实现排气通道(1)与壳体(3)的内腔连通或关闭;所述导阀(8)的平衡阀芯(12)固定在阀体(9)的内腔中,导阀(8)的的活塞(13)固定在阀芯(10)顶部,活塞(13)外套设有隔板(14),隔板(14)固定在阀口(11)处,使活塞(13)与隔板(14)之间形成反推腔(15),该反推腔(15)通过进气通道(16)与排气通道(1)连通,该进气通道(16)通过与主阀(7)一体上下移动的活塞(13)控制启闭,所述平衡阀芯(12)与反推腔(1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永刚陈军张雪梅杨静张镇于江叶有义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