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47842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03:33
设于轴部(2a)的外周面的轴侧密封面(2a2)及设于轴承构件(11)(密封部9)的内周面的轴承侧密封面(9a)均为朝向大气开放侧缩径的锥面。并且,轴承侧密封面(9a)的最小径(r4)大于轴侧密封面(2a2)的最大径(r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流体动压轴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在轴构件的外周面与轴承构件的内周面之间的径向轴承间隙产生的油膜的压力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轴构件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
技术介绍
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从其高旋转精度及安静性出发,适合作为HDD (硬盘驱动装置)的主轴电动机用、各种风扇电动机用等使用。作为该种流体动压轴承装置,有在轴承构件的内部充满润滑油的、所谓的全含油型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在该情况下,需要在轴承构件的开口部设置用于防止漏油的密封结构。作为这样的密封结构,公知有在轴构件的外周面和与其沿径向对置的轴承构件的内周面之间设置径向尺寸朝向大气开放侧扩大的截面楔形的密封空间的结构。例如,如图8所示,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如下结构:使密封构件110的内周面IlOa为朝向大气开放侧(图中上侧)扩径的锥面,在该锥状内周面IlOa与轴构件102的圆筒面状外周面102a之间形成截面楔形的密封空间SI’。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在轴构件202的外周面设置朝向大气开放侧(图中上侧)缩径的锥面202a,在该锥面202a与密封构件210的圆筒面状内周面210a之间形成截面楔形的密封空间S2’。另外,如图10所示,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在轴构件302的外周面302a及密封构件(环状盖构件)305的内周面305a双方上设置朝向大气开放侧(图中上侧)缩径的锥面,在它们之间形成截面楔形的密封空间S3’。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3736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8332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1682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当轴构件以高速旋转时,被保持于密封空间中的油由于离心力而被向轴承构件(密封构件)的内周面推压。此时,如图8那样密封构件110的内周面IlOa为朝向大气开放侧扩径的锥面时,被保持于密封空间SI,中的油由于离心力而被向锥面的扩径侧(图中上侧)压入,因此,油向大气开放侧移动而可能产生漏油(参照图8的虚线)。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若密封构件210的内周面2IOa为圆筒面,则在对密封空间S2’的油施加离心力时,将油向大气开放侧压入的力得以降低(参照图9的虚线)。但是,当轴构件202的旋转速度为超高速(例如IOOOOr / min以上)时,对被保持于密封空间S2’中的油施加的离心力变得非常大,因此,即使在密封构件210的内周面为圆筒面状的情况下,也可能会产生漏油。另外,在图9中,轴构件202的外周面中设于比锥面202a靠大气开放侧的圆筒面202b为与锥面202a的最大径(即径向轴承面202c的外径)为大致同径,圆筒面202b从上方覆盖密封空间S2’的一部分。因此,在注油时,难以从外部(上方)确认密封空间S2’内部的油面,因此,难以注入适当的油量,可能导致发生因油不足引起的润滑不良、因油过多引起的漏油。另外,如图10所示,若密封构件305的内周面305a为朝向大气开放侧(图中上侧)缩径的锥面,则在对密封空间S3’的油施加有离心力时,通过密封构件305的锥状内周面305a而将油向轴承构件的内部侧(图中下侧)压入,因此,能更可靠地防止漏油。但是,在该情况下,密封构件305的锥状内周面305a向内径侧突出,密封空间S3’的大部分被密封构件305覆盖,因此,注油时密封空间S3’内的油面的确认非常困难。如以上所述,在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密封结构中,难以使可靠地防止漏油和注油时的密封空间内的油面的确认性同时成立。这样的问题不限于轴构件进行旋转的轴旋转型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在轴构件被固定而轴承构件进行旋转的轴固定型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中也同样发生。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在轴构件的高速旋转时也不担心发生漏油、且注油时的油面的确认容易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具有:轴构件;轴承构件,其内周插入有轴构件;润滑油,其充满轴承构件的内部;径向轴承部,其利用在轴构件的外周面与轴承构件的内周面之间的径向轴承间隙产生的油膜的动压作用而在径向上相对支承轴构件;密封空间,其形成在设于轴构件的外周面的轴侧密封面与设于轴承构件的内周面的轴承侧密封面之间,且在该密封空间的内部保持油面,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轴侧密封面及轴承侧密封面均为朝向大气开放侧缩径的锥面,且轴承侧密封面的最小径大于轴侧密封面的最大径。根据该流体动压轴承装置,能使可靠地防止漏油和注油时的油面的确认性同时成立。即,由于轴承侧密封面为朝向大气开放侧缩径的锥面,因此,在由于轴构件的旋转而对密封空间的油施加有离心力时,利用锥状的轴承侧密封面将油向轴承构件的内部侧压入而能防止漏油。另外,通过使轴承侧密封面的最小径大于轴侧密封面的最大径,能使密封空间的大气开放侧较大开口,因此,注油时能容易地确认密封空间内的油面。若使轴侧密封面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大于轴承侧密封面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度,则在他们之间形成的密封空间为径向尺寸朝向轴承内部侧减小的截面楔形,因此,利用毛细管力能可靠地防止漏油。若使轴构件的外周面中、自轴侧密封面到大气开放侧的整个区域的外径寸法为轴侧密封面的最小径以下,则由于密封空间的大气开放侧未被轴构件覆盖,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密封空间内的油面的确认性。若在轴承构件的、设于轴承侧密封面的大气开放侧的端面涂敷有防油剂,则能更可靠地防止漏油。同样地,若在轴构件的外周面的、与轴侧密封面的大气开放侧相邻的区域涂敷有防油剂,则能更可靠地防止漏油。上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例如为轴承构件的轴向两端开口,在该轴向两端的开口部分别设置密封空间的结构。专利技术效果如以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在轴构件的高速旋转时也不担心发生漏油,且在注油时能容易地确认密封空间内的油面。【附图说明】图1是组装入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轴流风扇电动机的首1J视图。图2是上述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上述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轴承套筒的剖视图。图4是上述轴承套筒的仰视图。图5是上述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密封空间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上述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推力衬套的俯视图。图7是另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以往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密封结构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以往的另一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密封结构的剖视图。图10是以往的另一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组装入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I的轴流风扇电动机。该风扇电动机具备: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轴构件2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I ;安装于流体动压轴承装置I的固定侧(轴承构件11)的壳体6 ;安装于流体动压轴承装置I的旋转侧(轴构件2)的转子3;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的定子线圈4及磁铁5。定子线圈4安装于壳体6,磁铁5安装于转子3。在转子3上一体地设有多个风扇3a。当对定子线圈4通电时,利用定子线圈4与磁铁5之间的电磁力使磁铁5及转子3旋转,利用风扇3a产生轴向的气流。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在图中下侧产生气流的情况(参照箭头)。该风扇电动机的转子3以IOOOOr / min以上、快速时30000r / min以上、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具有:轴构件;轴承构件,其内周插入有所述轴构件;润滑油,其充满所述轴承构件的内部;径向轴承部,其利用在所述轴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轴承构件的内周面之间的径向轴承间隙产生的油膜的动压作用而在径向上相对支承所述轴构件;密封空间,其形成在设于所述轴构件的外周面的轴侧密封面与设于所述轴承构件的内周面的轴承侧密封面之间,且在该密封空间的内部保持油面,所述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轴侧密封面及所述轴承侧密封面均为朝向大气开放侧缩径的锥面,且所述轴承侧密封面的最小径大于所述轴侧密封面的最大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具有: 轴构件; 轴承构件,其内周插入有所述轴构件; 润滑油,其充满所述轴承构件的内部; 径向轴承部,其利用在所述轴构件的外周面与所述轴承构件的内周面之间的径向轴承间隙产生的油膜的动压作用而在径向上相对支承所述轴构件; 密封空间,其形成在设于所述轴构件的外周面的轴侧密封面与设于所述轴承构件的内周面的轴承侧密封面之间,且在该密封空间的内部保持油面, 所述流体动压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轴侧密封面及所述轴承侧密封面均为朝向大气开放侧缩径的锥面,且所述轴承侧密封面的最小径大于所述轴侧密封面的最大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轴侧密封面相对于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村哲弥盐泽一行山本康裕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