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4719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可使刚印刷后的媒体或已渗入的油墨以不与干燥装置接触的方式而进行干燥。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喷墨头(20),对具有从印刷面即正面贯通至背面的贯通孔的网状媒体(10)喷出油墨;搬送装置(12),在搬送方向上搬送网状媒体(10);以及干燥装置,使喷着有从喷墨头(20)喷出的油墨的网状媒体(10)进行干燥;且干燥装置为了对上表面喷着有油墨的网状媒体(10)的下表面进行送风,而具有配置在网状媒体(10)下方的鼓风机(2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喷墨记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对网状媒体(mesh-like medium)进行印刷的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对布或膜等原材料实施印刷的印刷装置。作为这种印刷装置,在专利文献I揭示有进行在布料上形成图像的构成。专利文献I的印刷装置是一面沿着长度方向对成为印刷对象的布料进行卷取,一面涂布升华性油墨,并将所涂布的升华性油墨加热至预定温度。这里,在涂布着升华性油墨的布料下方配置具有远红外线灯的预热器(preheater),且通过所述预热器加热布料,使升华性油墨干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658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来说,布料成为网状,并且,普遍形成有贯通布料的正面及背面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也因布料的材质而存在大小的差异。而且,在除布料以外的媒体中,也存在形成有贯通孔的媒体。这样,当对形成有贯通正面及背面的贯通孔的媒体实施印刷时,存在以下情况:在将油墨涂布或喷着于正面之后,产生油墨通过贯通孔而穿透到背面的、所谓的渗入。对于油墨渗入这一现象本身,只要使已渗入的油墨不与其他部位接触而进行干燥,也不会成为问题。然而,在像专利文献I那样,在布料的下方设置干燥装置的构成中,存在以下课题:当已渗入的油墨与干燥装置接触时,油墨将进而附着在与干燥装置接触的布料的其他部位,导致对布料或装置主体的污染扩散。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解决所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刚印刷后的媒体或已渗入的油墨,以不与干燥装置接触的方式而进行干燥的喷墨记录装置。[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喷墨记录装置,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喷墨头(inkjet head),对具有从印刷面即正面贯通至背面的贯通孔的网状媒体喷出油墨;搬送装置,在搬送方向上搬送所述网状媒体;及干燥装置,使喷着有从喷墨头喷出的油墨的所述网状媒体干燥;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为了对上表面喷着有油墨的所述网状媒体的下表面进行送风,而具有配置在所述网状媒体的下方的鼓风机(blower)。因米用该构成,从鼓风机输出的空气将自下方吹向媒体。因此,媒体本身因鼓风而受到朝向上方的力,由此,媒体不与干燥装置侧接触,同时将油墨干燥。因此,渗入的油墨不会附着于干燥装置侧,由此,可防止媒体或装置主体污染。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鼓风机在配置着喷墨头的印刷位置连续地配置。根据该构成,可在印刷位置与鼓风机之间不配置其他构成,且在刚对媒体印刷后使油墨干燥,从而可使已渗入的油墨与喷墨记录装置的任一部位接触的机会减少。此外,根据该构成,也将发挥可对媒体有效地施加张力(tension)的作用效果。g卩,以往,对媒体施加张力时,将媒体架在张力杆(tension bar)上,通过张力杆牵拉媒体而施加张力。张力杆的配置位置通常设置在与印刷位置分开的位置,但如果印刷位置与张力杆的位置过于分开,则将因媒体自身的重量或媒体伸长,而成为在印刷位置不能充分施加张力的张力不足状态。进而,根据媒体(尤其布),而存在张力容易施力的部分及不易施力的部分。当对这种媒体附加张力时,导致产生媒体张力的不均匀。在印刷位置上未对媒体施加张力或者张力不均匀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媒体中产生褶皱或隆起等。尤其存在以下课题:如果在印刷位置上,媒体中略微产生褶皱或隆起,则会产生印刷扭曲、偏移、不均等,所以,期望尽量在印刷位置对媒体施加均匀的张力。因此,通过设为如上所述的构成,而在极接近印刷位置的地方,从鼓风机输出的空气从下方吹向媒体,因此,通过与印刷位置连续地施加张力,而防止产生媒体偏移、不均,并抑制印刷位置上的媒体扭曲,由此,可使油墨的喷着位置稳定化,从而使印刷的画质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鼓风机与所述网状媒体之问,设置着形成有多个通风孔的罩盖。据此,将从鼓风机输出的空气分散至罩盖的多个通风孔,因此,可使空气均匀地吹向媒体。本专利技术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鼓风机设置有加热器(heater),以使所述鼓风机吹送热风。此外,优选的是,加热器可调整温度。据此,可通过控制为油墨升华或反应温度以下,而在对印刷的画质无影响的范围内,更快地吹干油墨。本专利技术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在配置着喷墨头的印刷位置的下方设置平台(platen),优选的是,该平台包括:油墨接收部,形成为朝向下方凹陷,以接收渗入所述网状媒体的油墨;及端缘部,在油墨接收部的下游侧,以供所述网状媒体的下表面接触的方式,而形成在上端部。据此,由于印刷时渗入的油墨将滴落至油墨接收部,因此,可抑制渗入的油墨对平台的附着。而且,可通过鼓风机从媒体下方进行送风,而使媒体接触油墨接收部的端缘部时的接触压力降低,因此,媒体的接触压变小,从而可抑制污染的产生,还可防止端缘部磨损。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鼓风机可进行风量调整。据此,可根据媒体使干燥条件或张力变化,从而可选择最佳的印刷条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喷墨记录装置,可使渗入的油墨以不与干燥装置接触的方式而进行干燥,因此,可防止污染附着于媒体或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概略侧视图。图2是罩盖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第I实施方式)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的概略侧视图。在图1中,虚线图示的是具有贯通孔的网状媒体10。作为媒体10的例子,可考虑布料、膜等,但并非特别地限定于这些媒体。本实施方式中,媒体10的搬送方向是从附图右侧朝向左方向(图1的箭头方向)。媒体10在搬送方向的上游侧,以未印刷的状态而卷绕在引出辊(pull roll) 11。从引出辊11牵引出的媒体10跨接到相较引出辊11位于下方的张力赋予杆13,并被赋予预定的张力。跨接到张力赋予杆13的媒体10被送入配置着印刷用喷墨头(以下,有时简称为喷头)20的印刷位置A。在印刷位置A,媒体10成为大致水平状态,且在媒体10的上表面配置喷头20。另外,在印刷位置A的上游侧,设置着用来在搬送方向上搬送媒体10的搬送辊12。利用搬送辊12旋转驱动,而在搬送方向上搬送媒体10。在印刷位置A,在媒体10的下方配置平台16。在平台16形成有向下方凹陷地形成的油墨接收部18。油墨接收部18是:为了在喷着于媒体10的上表面的油墨渗入时,接收渗入的油墨而形成的容器状的部位。而且,在平台16的油墨接收部18的下游侧的壁面的上端部,形成有供媒体10的下表面接触的端缘部22。具体来说,媒体10是从端缘部22朝向附图下方受到拉伸,而成为媒体10受到张力的状态。因此,可通过形成端缘部22,而与下述鼓风机形成的张力相结合地对印刷位置A中的媒体10赋予预定的张力。在与印刷位置A连续的下游侧的预定位置,设置着鼓风机26 ;所述鼓风机26用来从上表面喷着有油墨的媒体10的下方进行送风。作为鼓风机26,只要配置在媒体10的下方、且可对媒体10进行送风,则可以为任何形态的鼓风机。优选的是,鼓风机26采用能够调整风量的、风量可变型鼓风机。具体来说,只要可通过控制驱动鼓风机26的马达的转速,来调整鼓风机26的风量即可。而且,也可以在鼓风机26中,以能够吹送经加热的风(热风)的方式,来设置加热器。如果将加热器配置在鼓风机26的空气吸入口侧,则可吸入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5.06 JP 2011-103753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喷墨头,对网状媒体喷出油墨,所述网状媒体具有从印刷面即正面贯通至背面的贯通孔; 搬送装置,在搬送方向上搬送所述网状媒体;以及 干燥装置,使喷着有从喷墨头喷出的油墨的所述网状媒体进行干燥;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装置是: 为了对上表面喷着有油墨的所述网状媒体的下表面进行送风,而具有配置在所述网状媒体的下方的鼓风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风机是在配置有喷墨头的印刷位置连续地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浦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