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健儿专利>正文

一种方形双向抽气式电缆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46151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8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形双向抽气式电缆冷却器,包括上半方部(1)和下半方部(2),在上半方部(1)和下半方部(2)的界面处设置有密封条;在所述方柱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在所述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还设置有圆形气孔(27);所述上半方部(1)和下半方部(2)均在其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承载半圆环(5),当所述上半方部(1)和下半方部(2)扣合形成方柱体后,所述承载半圆环(5)形成承载圆环,并分别位于所述空腔的两端,用于承载电缆(9);所述抽气部(1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左右设置在所述方柱体的两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形双向抽气式电缆冷却器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却设备,具体为一种方形双向抽气式电缆冷却器。
技术介绍
在工厂中的大型用电设备通常需要配备大型配电箱;由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需要 大量的这种配电箱,因此,在工厂的配电车间中通常设置有对应的大量配电箱。由于工业设 备的用电量和功率较大,因此,向配电箱供电的电缆在长时间大电流作用的情况下容易发 生热量积聚。尤其是在配电箱内部走线的电缆,由于配电箱内部的散热情况不佳,而且配电 箱内部的电气元件本身也在散发热量,因此,这些情况的叠加就更加加剧了热量的累积。累 积的热量对于工厂的配电车间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配电车间人员较少,设备较多,长 时间的热量累积容易造成电缆外皮软化,加重老化程度,而且在接触其他物体的情形下容 易逐渐引燃接触物体,造成火灾。现有的一些冷却装置,通常是在配电箱上加装排风扇,以 便将热量散开。但是,这种装置只是将热量排放到车间环境中,不能实现车间整体的降温降 险;而且,配电箱中通常电气元件密集,在某些热量积聚的区域中,排风效果往往不好,因此 这种装置也难以对具体的部件进行针对性降温。而现有技术中也有对于特定的具体部件加 装风扇的设备。但是,这样仅仅是将该具体部件的热量排放到其他部件周围,并不利于整体 的降温。而且现有技术中的抽气式电缆冷却器结构复杂,抽气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形双向抽气式电缆冷却器,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具体的电缆 部件进行针对性降温,而且同时能够对其周围的电气部件以及其本身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吸 附排出,能起到既对发热电缆进行针对性降温,又能够高效地将发热电缆周边的热量有效 带走的技术效果。一种方形双向抽气式电缆冷却器,包括主体部和抽气部,其中,所述主体部上半方 部和下半方部,上半方部和下半方部扣合形成方柱体,在上半方部和下半方部的界面处设 置有密封条;在所述方柱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所述方柱体的内部 具有用于容纳电缆的空腔,所述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围绕所述空腔,并且在所述方柱形 的冷却液屏障层的右端上部流体连通有进液口,左端下部流体连通有出液口 ;在所述方柱 形的冷却液屏障层还设置有圆形气孔,所述圆形气孔的内圆周侧壁能够将所述圆形气孔与 所述冷却液屏障层的内腔密封隔绝,从而使得所述圆形气孔能够将所述空腔和空腔的外部 环境连通;所述圆形气孔沿着所述方柱体的轴向方向排成轴向列,在所述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 的周向方向上具有多个所述轴向列,并且相邻的所述轴向列中的所述圆形气孔相互错开; 每个所述轴向列中的所述圆形气孔的孔径以从两端向中间的方向逐渐增大,从而在每个轴 向列中的中间部分的圆形气孔的孔径最大,两端部分的圆形气孔的孔径最小;冷却液能够 通过所述进液口流入所述冷却液屏障层,并且流经各个圆形气孔的圆周侧壁,通过所述出液口流出;所述上半方部和下半方部均在其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承载半圆环,当所述上半方部和 下半方部扣合形成方柱体后,所述承载半圆环形成承载圆环,并分别位于所述空腔的两端, 用于承载电缆,在所述承载半圆环所形成的承载圆环内设置有圆形密封环;所述承载半圆 环的外圆周面通过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径向延伸隔板分别与所述上半方部和下半方部固 定连接,所述径向延伸隔板之间形成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隔板气路;所述抽气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左右设置在所述方柱体的两端,每个所述抽气部分为 上抽气部分和下抽气部分,上抽气部分和下抽气部分通过紧固件密封扣合形成抽气腔室, 位于方柱体左端的上抽气部分的左侧端面上和位于方柱体右端的上抽气部分的的右侧端 面上分别具有第一抽气口,位于方柱体左端的下抽气部分的左侧端面上和位于方柱体右端 的下抽气部分的的右侧端面上分别具有第二抽气口,所述第一抽气口与所述第二抽气口的 轴向方向均平行于圆柱体的纵长方向,在每个所述抽气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方 形连接孔,所述方形连接孔在所述方柱体与所述隔板气路的径向外侧相对应的位置处与所 述方柱体形成密封连接,每个所述抽气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供所述电缆穿过的 密封孔;工作时,电缆能够依次穿过左侧的密封孔、左侧的承载圆环、所述空腔、右侧的承载圆 环、右侧的密封孔,所述第一抽气口和第二抽气口分别与吸气装置连接;所述进液口和出液 口分别与冷却液供给装置的供给口和回收口连通;在所述吸气装置的作用下,所述空腔的 外部环境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圆形气孔进入所述空腔,并且通过所述隔板气路而被吸气装 置吸走,从而起到有效带走所述电缆周围热量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形双向抽气式电缆冷却器的示意性主视剖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形双向抽气式电缆冷却器的示意性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方形双向抽气式电缆冷却器的示意性装配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左侧抽气部的示意性右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左侧抽气部的示意性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方形双向抽气式电缆冷却器,包括主体部和抽气部10,其中,所述主体部包括 上半方部I和下半方部2,上半方部I和下半方部2扣合形成方柱体,在上半方部I和下半方 部2的界面处设置有密封条;在所述方柱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所 述方柱体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电缆9的空腔,所述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围绕所述空腔, 并且在所述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的右端上部流体连通有进液口 3,左端下部流体连通有 出液口 4 ;在所述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还设置有圆形气孔27,所述圆形气孔27的内圆周 侧壁能够将所述圆形气孔27与所述冷却液屏障层的内腔密封隔绝,从而使得所述圆形气 孔27能够将所述空腔和空腔的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圆形气孔27沿着所述方柱体的轴向方向排成轴向列,在所述方柱形的冷却液屏 障层的周向方向上具有多个所述轴向列,并且相邻的所述轴向列中的所述圆形气孔27相互错开;每个所述轴向列中的所述圆形气孔27的孔径以从两端向中间的方向逐渐增大,从 而在每个轴向列中的中间部分的圆形气孔27的孔径最大,两端部分的圆形气孔27的孔径 最小;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进液口 3流入所述冷却液屏障层,并且流经各个圆形气孔27的 圆周侧壁,通过所述出液口 4流出;所述上半方部I和下半方部2均在其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承载半圆环5,当所述上半方 部I和下半方部2扣合形成方柱体后,所述承载半圆环5形成承载圆环,并分别位于所述空 腔的两端,用于承载电缆9,在所述承载半圆环5所形成的承载圆环内设置有圆形密封环; 所述承载半圆环5的外圆周面通过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径向延伸隔板6分别与所述上半方 部I和下半方部2固定连接,所述径向延伸隔板6之间形成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隔板气路7 ; 所述抽气部1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左右设置在所述方柱体的两端,每个所述抽气部10 分为上抽气部分和下抽气部分,上抽气部分和下抽气部分通过紧固件密封扣合形成抽气腔 室,位于方柱体左端的上抽气部分的左侧端面上和位于方柱体右端的上抽气部分的的右侧 端面上分别具有第一抽气口 11,位于方柱体左端的下抽气部分的左侧端面上和位于方柱体 右端的下抽气部分的的右侧端面上分别具有第二抽气口 13,所述第一抽气口 11与所述第 二抽气口 13的轴向方向均平行于圆柱体的纵长方向,在每个所述抽气部10靠近所述主体 部的一侧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方形双向抽气式电缆冷却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形双向抽气式电缆冷却器,包括主体部和抽气部(10),其中,所述主体部上半方部(1)和下半方部(2),上半方部(1)和下半方部(2)扣合形成方柱体,在上半方部(1)和下半方部(2)的界面处设置有密封条;在所述方柱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所述方柱体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电缆(9)的空腔,所述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围绕所述空腔,并且在所述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的右端上部流体连通有进液口(3),左端下部流体连通有出液口(4);在所述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还设置有圆形气孔(27),所述圆形气孔(27)的内圆周侧壁能够将所述圆形气孔(27)与所述冷却液屏障层的内腔密封隔绝,从而使得所述圆形气孔(27)能够将所述空腔和空腔的外部环境连通;所述圆形气孔(27)沿着所述方柱体的轴向方向排成轴向列,在所述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的周向方向上具有多个所述轴向列,并且相邻的所述轴向列中的所述圆形气孔(27)相互错开;每个所述轴向列中的所述圆形气孔(27)的孔径以从两端向中间的方向逐渐增大,从而在每个轴向列中的中间部分的圆形气孔(27)的孔径最大,两端部分的圆形气孔(27)的孔径最小;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进液口(3)流入所述冷却液屏障层,并且流经各个圆形气孔(27)的圆周侧壁,通过所述出液口(4)流出;所述上半方部(1)和下半方部(2)均在其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承载半圆环(5),当所述上半方部(1)和下半方部(2)扣合形成方柱体后,所述承载半圆环(5)形成承载圆环,并分别位于所述空腔的两端,用于承载电缆(9),在所述承载半圆环(5)所形成的承载圆环内设置有圆形密封环;所述承载半圆环(5)的外圆周面通过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径向延伸隔板(6)分别与所述上半方部(1)和下半方部(2)固定连接,所述径向延伸隔板(6)之间形成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隔板气路(7);所述抽气部(1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左右设置在所述方柱体的两端,每个所述抽气部(10)分为上抽气部分和下抽气部分,上抽气部分和下抽气部分通过紧固件密封扣合形成抽气腔室,位于方柱体左端的上抽气部分的左侧端面上和位于方柱体右端的上抽气部分的的右侧端面上分别具有第一抽气口(11),位于方柱体左端的下抽气部分的左侧端面上和位于方柱体右端的下抽气部分的的右侧端面上分别具有第二抽气口(13),所述第一抽气口(11)与所述第二抽气口(13)的轴向方向均平行于圆柱体的纵长方向,在每个所述抽气部(10)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方形连接孔(92),所述方形连接孔(92)在所述方柱体与所述隔板气路(7)的径向外侧相对应的位置处与所述方柱体形成密封连接,每个所述抽气部(10)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设置有供所述电缆(9)穿过的密封孔(91);工作时,电缆(9)能够依次穿过左侧的密封孔(91)、左侧的承载圆环、所述空腔、右侧的承载圆环、右侧的密封孔(91),所述第一抽气口(11)和第二抽气口(13)分别与吸气装置连接;所述进液口(3)和出液口(4)分别与冷却液供给装置的供给口和回收口连通;在所述吸气装置的作用下,所述空腔的外部环境的气体能够通过所述圆形气孔(27)进入所述空腔,并且通过所述隔板气路(7)而被吸气装置吸走,从而起到有效带走所述电缆(9)周围热量的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双向抽气式电缆冷却器,包括主体部和抽气部(10),其中,所述主体部上半方部(I)和下半方部(2),上半方部(I)和下半方部(2)扣合形成方柱 体,在上半方部(I)和下半方部(2)的界面处设置有密封条;在所述方柱体的外表面上设置 有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所述方柱体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电缆(9)的空腔,所述方柱形的 冷却液屏障层围绕所述空腔,并且在所述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的右端上部流体连通有进 液口(3),左端下部流体连通有出液口(4);在所述方柱形的冷却液屏障层还设置有圆形气 孔(27),所述圆形气孔(27)的内圆周侧壁能够将所述圆形气孔(27)与所述冷却液屏障层 的内腔密封隔绝,从而使得所述圆形气孔(27)能够将所述空腔和空腔的外部环境连通; 所述圆形气孔(27 )沿着所述方柱体的轴向方向排成轴向列,在所述方柱形的冷却液屏 障层的周向方向上具有多个所述轴向列,并且相邻的所述轴向列中的所述圆形气孔(27)相 互错开;每个所述轴向列中的所述圆形气孔(27)的孔径以从两端向中间的方向逐渐增大, 从而在每个轴向列中的中间部分的圆形气孔(27)的孔径最大,两端部分的圆形气孔(27) 的孔径最小;冷却液能够通过所述进液口(3)流入所述冷却液屏障层,并且流经各个圆形 气孔(27)的圆周侧壁,通过所述出液口(4)流出;所述上半方部(I)和下半方部(2)均在其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承载半圆环(5),当所述 上半方部(I)和下半方部(2)扣合形成方柱体后,所述承载半圆环(5)形成承载圆环,并分 别位于所述空腔的两端,用于承载电缆(9),在所述承载半圆环(5)所形成的承载圆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健儿
申请(专利权)人:杨健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