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区行车安全智能引导系统以及引导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54570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8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雾区安全行车智能引导系统以及引导方法,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能见度检测仪、多个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及控制器,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一定的间隔沿道路设置,在控制器控制下以不同模式发光,能见度检测仪将检测到的能见度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基于能见度信息控制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特定模式工作。该方法包括:检测道路区域的能见度;在能见度小于第一阈值但大于第二阈值时,启动第一模式使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第一频率闪烁,在能见度小于第二阈值但大于第三阈值时,启动第二模式使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第二频率闪烁。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低能见度条件下可靠地引导车辆安全行驶,实时地提供安全车距的警示,有效防止连环追尾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雾区安全行车智能引导系统以及引导方法,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能见度检测仪、多个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及控制器,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一定的间隔沿道路设置,在控制器控制下以不同模式发光,能见度检测仪将检测到的能见度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基于能见度信息控制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特定模式工作。该方法包括:检测道路区域的能见度;在能见度小于第一阈值但大于第二阈值时,启动第一模式使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第一频率闪烁,在能见度小于第二阈值但大于第三阈值时,启动第二模式使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第二频率闪烁。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低能见度条件下可靠地引导车辆安全行驶,实时地提供安全车距的警示,有效防止连环追尾事故的发生。【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交通引导系统以及引导方法,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当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恶劣的天气条件,比如雾、霾、雨、雪、沙尘等,会影响大气的能见度,使驾驶员的视野变得模糊,严重时会引起交通事故,影响行车安全。据统计,因浓雾等恶裂天气影响造成的交通事故约占总数的1/4多,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然而,目前道路管理部门通常通过人为封道、禁止通行或者限制通行等方式来尽可能地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但是由于恶劣气象的发生地点具有不确定性,往往无法及时、准确地对所有需要的道路采取措施,同时,由于封路禁行,不仅会导致运输线路中断,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还会导致道路营运损失。此外,通过交通广播或其它的信息提示方式向驾驶员提供天气或道路信息,虽然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是这种方式显然无法基于实时的天气和路况信息对行进中的具体车辆的进行直接的引导。因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行之有效的对车辆进行安全引导的系统和方法,用以克服不良的能见度条件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解决恶劣天气条件下道路行车的安全保障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区安全行车智能引导系统以及引导方法,能够在各种影响能见度的恶劣气象条件下可靠地引导车辆安全行驶,并能够根据能见度的变化适应性地调整引导系统的控制策略,根据道路上车辆行驶的情况实时地提供安全车距的警示,从而实现对在雾区中行驶车辆的实时安全引导。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区安全行车智能引导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能见度检测仪、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及控制器,所述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一定的间隔沿道路设置,能够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以不同的模式发光,所述能见度检测仪用于检测道路区域的能见度,并将检测到的能见度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基于接收到的能见度信息控制所述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特定的模式工作。优选地,所述主动发光诱导设施发光的不同模式包括:颜色不同、亮度不同、闪烁频率不同和/或占空比不同。优选地,所述雾区安全行车智能引导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交通流检测器,在道路上的车辆经过与所述交通流检测器对应的交通检测断面时,所述交通流检测器将车辆的经过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使所述交通检测断面后方特定数量的主动发光诱导设施在一定时间长度内改变发光颜色而形成警示区。优选地,所述雾区安全行车智能引导系统包括多个主动发光诱导设施和多个交通流检测器,所述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与所述交通流检测器一一对应,并且同址设置。优选地,所述主动发光诱导设施的间隔为20米。优选地,所述雾区安全行车智能引导系统进一步包括可变情报板,所述可变情报板能够根据所述控制器提供的信息显示交通提示信息。优选地,所述交通提示信息包括天气信息、路况信息和/或限速信息。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雾区安全行车智能引导系统进行的雾区安全行车智能引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道路区域的能见度;在能见度的检测值小于第一阈值但大于第二阈值时,将所述主动发光诱导设施开启为第一模式,所述第二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阈值,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第一频率闪烁,在能见度的检测值小于第二阈值但大于第三阈值时,将所述主动发光诱导设施开启为第二模式,所述第三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第二频率闪烁,其中所述第二频率高于所述第一频率。优选地,所述第一阈值为500米,所述第二阈值为300米,所述第三阈值为100米。优选地,所述第一频率为30/min,所述第二频率为60/min。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道路上的车辆经过与所述交通流检测器对应的交通检测断面时,使所述交通检测断面后方特定数量的主动发光诱导设施在一定时间长度内改变发光颜色而形成警示区,并在所述时间长度之后恢复为先前的发光模式。优选地,当能见度的检测值小于第四阈值时,在使所述特定数量的主动发光诱导设施改变发光颜色的同时也提高所述特定数量的主动发光诱导设施的闪烁频率。优选地,所述第四阈值等于所述第三阈值。优选地,形成警示区的所述特定数量的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保持改变后的发光颜色的时间至少为I秒。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检测道路区域的环境照度;当能见度的检测值大于第一阈值但环境照度的检测值小于照度阈值时,将所述雾区安全行车智能引导系统的主动发光诱导设施开启为全亮。通过本专利技术的雾区安全行车智能引导系统以及引导方法,基于对道路区域能见度的检测,使主动发光诱导设施适应性地以不同的模式发光,能够有效地强化道路轮廓,同时,在能见度较低时,通过提高主动发光诱导设施的闪烁频率,能够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充分的警示,而且,通过改变主动发光诱导设施的颜色而形成警示区,使得驾驶员能够准确地判断与前方车辆的距离是否已经低于安全行车距离,及时地调整行车速度,从而有效避免不良能见度下恶性连环相撞事故的发生,有力地保障了行车安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雾区行车安全智能引导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雾区行车安全智能引导系统10的主要设施构成及布设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雾区行车安全智能引导系统10的控制流程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雾区行车安全智能引导系统10单独实现道路轮廓强化功能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雾区行车安全智能引导系统10实现道路轮廓强化功能以及行车主动诱导功能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雾区行车安全智能引导系统10实现同时实现道路轮廓强化功能、行车主动诱导功能以及防止追尾警示功能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雾区行车安全智能引导系统10中交通检测断面间隔与防追尾警示带关系的示意图;图8-1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雾区行车安全智能引导系统10的控制策略I ;图13-1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雾区行车安全智能引导系统10的控制策略II ;图18-2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雾区行车安全智能引导系统10的控制策略III。【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雾区安全行车智能引导系统以及引导方法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进行修改和变化。在本申请中,“雾区”一词应该做宽泛的理解,S卩,应该认为其指代任何受到恶劣气象条件(例如,雾、霾、雨、雪、沙尘等)的影响而导致能见度较差,因此很可能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道路区域。图1示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雾区安全行车智能引导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能见度检测仪、多个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及控制器,所述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一定的间隔沿道路设置,能够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以不同的模式发光,所述能见度检测仪用于检测道路区域的能见度,并将检测到的能见度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基于接收到的能见度信息控制所述主动发光诱导设施以特定的模式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城陈伟辛欣汤筠筠韩晖文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