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3667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3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三脚架的支腿机构,具体是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支撑稳定性低的问题。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包括盘形支脚、下球碗、上球碗、连杆、螺孔、螺栓、螺母;其中,下球碗的外碗底固定于盘形支脚的上表面;上球碗的碗口与下球碗的碗口相对扣合,且上球碗的内腔与下球碗的内腔共同构成球形空腔;上球碗的碗底贯通开设有中心孔;连杆贯穿中心孔,且连杆的下端延伸设置有球面连接头;球面连接头套设于球形空腔内;螺孔自上而下贯通上球碗的碗沿、下球碗的碗沿、盘形支脚的上表面、盘形支脚的下表面;螺栓贯穿于螺孔内;螺母旋拧于螺栓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三脚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三脚架的支腿机构,具体是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本技术解决了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支撑稳定性低的问题。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包括盘形支脚、下球碗、上球碗、连杆、螺孔、螺栓、螺母;其中,下球碗的外碗底固定于盘形支脚的上表面;上球碗的碗口与下球碗的碗口相对扣合,且上球碗的内腔与下球碗的内腔共同构成球形空腔;上球碗的碗底贯通开设有中心孔;连杆贯穿中心孔,且连杆的下端延伸设置有球面连接头;球面连接头套设于球形空腔内;螺孔自上而下贯通上球碗的碗沿、下球碗的碗沿、盘形支脚的上表面、盘形支脚的下表面;螺栓贯穿于螺孔内;螺母旋拧于螺栓的上端。本技术适用于各种三脚架。【专利说明】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
本技术涉及三脚架的支腿机构,具体是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
技术介绍
三脚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支腿机构支撑到一个确定的支撑面上,以确保安装在三脚架上的仪器处于一个确定或确定可变的位置。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三脚架的支腿机构普遍采用多根管套装而成,且其下端套有帽形保护装置或者锥形尖角。实践表明,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由于自身结构所限,存在如下问题:其一,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的支撑角度无法自由调节,由此导致其在支撑到硬度不均匀的支撑面或者不规律的支撑面时,支撑稳定性较低。其二,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其连接零件之间会因机械磨损而产生间隙,而其自身又缺少消除间隙的功能,由此导致其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受力不均匀,进而导致其支撑稳定性降低。基于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全新的三脚架的支腿机构,以解决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支撑稳定性低的问题。【专利技术内容】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支撑稳定性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包括盘形支脚、下球碗、上球碗、连杆、螺孔、螺栓、螺母;其中,下球碗的外碗底固定于盘形支脚的上表面;上球碗的碗口与下球碗的碗口相对扣合,且上球碗的内腔与下球碗的内腔共同构成球形空腔;上球碗的碗底贯通开设有中心孔;连杆贯穿中心孔,且连杆的下端延伸设置有球面连接头;球面连接头套设于球形空腔内;螺孔自上而下贯通上球碗的碗沿、下球碗的碗沿、盘形支脚的上表面、盘形支脚的下表面;螺栓贯穿于螺孔内;螺母旋拧于螺栓的上端。使用时,将连杆的上端与三脚架连接,将盘形支脚放置于支撑面上。具体使用过程如下:当三脚架支撑到硬度不均匀的支撑面或者不规律的支撑面时,三脚架通过连杆带动球面连接头在球形空腔内进行360°方向自由转动,使得连杆与盘形支脚之间的支撑角度自动调节为满足支撑稳定性的支撑角度,从而保证支撑稳定性。在此过程中,若球面连接头与上、下球碗之间因机械磨损而产生间隙,只需向下旋拧螺母,使得螺母向下压紧上球碗,便可消除球面连接头与上、下球碗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支撑稳定性。基于上述过程,与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相比,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具有如下优点:其一,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的支撑角度可以自由调节,因而其支撑到硬度不均匀的支撑面或者不规律的支撑面时,支撑稳定性更高。其二,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增设了消除间隙的功能,因而其在长时间使用后仍可保证支撑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通过采用全新结构,有效解决了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支撑稳定性低的问题。进一步地,盘形支脚的上、下表面边缘贯通开设有通孔。使用时,通孔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通孔可以防止盘形支脚与支撑面接触时产生堵气。另一方面,通孔可以减轻盘形支脚的自身重量。更进一步地,下球碗的碗沿上表面环绕设置有凸起。使用时,凸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灰尘进入球面连接头与上、下球碗之间的间隙中,从而保证球面连接头与上、下球碗之间的配合精度,进一步保证支撑稳定性。本技术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现有三脚架的支腿机构支撑稳定性低的问题,适用于各种三脚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上球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下球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盘形支脚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盘形支脚,2-下球碗,3-上球碗,4-连杆,5-螺孔,6_螺栓,7_螺母,8_中心孔,9-球面连接头,10-通孔,11-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包括盘形支脚1、下球碗2、上球碗3、连杆4、螺孔5、螺栓6、螺母7 ;其中,下球碗2的外碗底固定于盘形支脚I的上表面;上球碗3的碗口与下球碗2的碗口相对扣合,且上球碗3的内腔与下球碗2的内腔共同构成球形空腔;上球碗3的碗底贯通开设有中心孔8 ;连杆4贯穿中心孔8,且连杆4的下端延伸设置有球面连接头9 ;球面连接头9套设于球形空腔内;螺孔5自上而下贯通上球碗3的碗沿、下球碗2的碗沿、盘形支脚I的上表面、盘形支脚I的下表面;螺栓6贯穿于螺孔5内;螺母7旋拧于螺栓6的上端。盘形支脚I的上、下表面边缘贯通开设有通孔10。下球碗2的碗沿上表面环绕设置有凸起11。具体实施时,上球碗3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合金钢制成。【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盘形支脚(I)、下球碗(2)、上球碗(3)、连杆(4)、螺孔(5)、螺栓(6)、螺母(7);其中,下球碗(2)的外碗底固定于盘形支脚(I)的上表面;上球碗(3)的碗口与下球碗(2)的碗口相对扣合,且上球碗(3)的内腔与下球碗(2)的内腔共同构成球形空腔;上球碗(3)的碗底贯通开设有中心孔(8);连杆(4)贯穿中心孔(8),且连杆(4)的下端延伸设置有球面连接头(9);球面连接头(9)套设于球形空腔内;螺孔(5 )自上而下贯通上球碗(3 )的碗沿、下球碗(2 )的碗沿、盘形支脚(I)的上表面、盘形支脚(I)的下表面;螺栓(6)贯穿于螺孔(5)内;螺母(7)旋拧于螺栓(6)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其特征在于:盘形支脚(I)的上、下表面边缘贯通开设有通孔(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其特征在于:下球碗(2)的碗沿上表面环绕设置有凸起(11)。【文档编号】F16M11/14GK203375112SQ201320468128【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日 【专利技术者】刘树华, 曹广群, 杨小卉 申请人:太原市金田水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三脚架支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盘形支脚(1)、下球碗(2)、上球碗(3)、连杆(4)、螺孔(5)、螺栓(6)、螺母(7);其中,下球碗(2)的外碗底固定于盘形支脚(1)的上表面;上球碗(3)的碗口与下球碗(2)的碗口相对扣合,且上球碗(3)的内腔与下球碗(2)的内腔共同构成球形空腔;上球碗(3)的碗底贯通开设有中心孔(8);连杆(4)贯穿中心孔(8),且连杆(4)的下端延伸设置有球面连接头(9);球面连接头(9)套设于球形空腔内;螺孔(5)自上而下贯通上球碗(3)的碗沿、下球碗(2)的碗沿、盘形支脚(1)的上表面、盘形支脚(1)的下表面;螺栓(6)贯穿于螺孔(5)内;螺母(7)旋拧于螺栓(6)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树华曹广群杨小卉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市金田水电设备有限公司中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