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咪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33660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3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咪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A选自咪唑菌酮,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霜霉威或其盐、霜脲氰、百菌清、克菌丹、缬霉威,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60︰1。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都有较高活性,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菌谱。并具有用药量小、耐雨水冲刷,增效明显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咪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涉及一种含咪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在作物病害上的应用。技术背景咪唑菌酮(fenamidone)分子式:C17H17N3OS,化学名称:(S)-1-苯胺基-4-甲基-2-甲硫基-4-苯基咪唑啉-5-酮,咪唑菌酮和恶唑菌酮以及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是相似的,通过在氢化橄酵Q一细胞色素C氡化述原胁水平上阻滞电子转移来抑制线粗体呼吸,咪唑菌硐(S)-对映体活性比(R)-对映体高得多。霜霉威(Propamocarb)化学名称:3-(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甲酸丙酯,分子式:C9H21N2O2Cl。霜霉威的盐可以为霜霉威盐酸盐(Propamocarbhydrochloride),化学名称: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甲酸盐酸盐。霜霉威或其盐均具有局部内吸作用,亦可用作浸渍处理和种子保护剂。霜脲氰(Cymoxanil)化学名称:2-氰基-N-[(乙胺基)羰基]-2-(甲氧基亚胺基)乙酰胺,分子式:C7H10N4O3,具有接触和局部内吸作用,可抑制孢子萌发,对葡萄霜霉病、疫病等有效,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以延长持效期。百菌清(chlorothalonil)化学名称:四氯间苯二腈(2,4,5,6-四氯-1,3-苯二甲腈),分子式:C8Cl4N2。百菌清能与真菌细胞中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中的半胱氨酸的蛋白质结合,破坏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丧失生命力。其主要作用是预防真菌侵染,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但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粘着性,不易受雨水冲刷,有较长的药效期。克菌丹(captan)化学名称:3a,4,7,7a-四氢-2-(三氯甲基硫)-1H异吲哚-1,3-(2H)-二酮,分子式:C9H8Cl3NO2S。克菌丹可防治果树、蔬菜、作物上的多种病害,也可作为种子处理剂或灌根防治茎枯病、立枯病、黑斑病。对苹果和梨的某些品种有药害,对莴苣、芹菜、蕃茄种子有影响。缬霉威(Iprovalicarb)化学名称:[2-甲基-1-[1-(4-甲基苯基)-乙基氨基甲酰基]-丙基]-氨基甲酰异丙酯,分子式:C18H28N2O3。缬霉威为氨基酸酯类衍生物,具有独特的全新仿生结构使其作用机理区别于其他防治卵菌纲的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为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和蛋白质的合成,能抑制孢子的侵染和萌发,同时能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导致其变形、死亡。针对霜霉科和疫霉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很好的治疗和铲除作用。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害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害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将咪唑菌酮与霜霉威或其盐、霜脲氰、百菌清、克菌丹、缬霉威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且有关咪唑菌酮与霜霉威或其盐、霜脲氰、百菌清、克菌丹、缬霉威的相关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咪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含咪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6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咪唑菌酮,活性成分B选自霜霉威或其盐、霜脲氰、百菌清、克菌丹、缬霉威中之一种,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优选重量比为1︰60~40︰1;更优选为咪唑菌酮与霜霉威或其盐的重量比为1︰35~5︰1,咪唑菌酮与霜脲氰的重量比为1︰30~20︰1,咪唑菌酮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为1︰40~1︰1,咪唑菌酮与克菌丹的重量比为1︰40~5︰1,咪唑菌酮与缬霉威的重量比为1︰30~20︰1;最优选为咪唑菌酮与霜霉威或其盐的重量比为1︰20~1︰1,咪唑菌酮与霜脲氰的重量比为1︰10~10︰1,咪唑菌酮与百菌清的重量比为1︰20~1︰1,咪唑菌酮与克菌丹的重量比为1︰20~1︰1,咪唑菌酮与缬霉威的重量比为1︰10~10︰1。所述的含咪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的病害的应用,所述的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所述的含咪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的病害的应用,所述的病害包括霜霉病、晚疫病、早疫病、黑斑病、斑腐病、猝倒病、黑胫病、白粉病、斑点落叶病、叶斑病、灰霉病、叶霉病、炭疽病、黑星病、轮纹病、树脂病、疫霉病、立枯病。本专利技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时也与目标病害有关。通常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1%~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成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6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成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2%~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增稠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稳定剂、抗冻剂等。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成分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微乳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也可制成水剂、可溶性液剂、可溶性粉剂。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60%、活性成分B1%~80%、分散剂1%~12%、湿润剂1%~8%、填料余量。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60%、活性成分B1%~80%、分散剂1%~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分散剂1%~10%、湿润剂1%~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乳化剂1%~10%、分散剂1%~10%、溶剂0~2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50%、活性成分B1%~50%、乳化剂3%~25%、溶剂1%~10%、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咪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6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咪唑菌酮,活性成分B选自霜霉威或其盐、霜脲氰、百菌清、克菌丹、缬霉威中之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咪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60︰1,所述的活性成分A为咪唑菌酮,活性成分B为霜霉威或其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咪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60~4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咪唑菌酮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咪唑菌酮与霜霉威或其盐的重量比为1︰35~5︰1。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梁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