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油槽双层水浴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3360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2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油槽双层水浴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双层加热槽体、温控器、热水电磁阀、药水电磁阀和打气管;双层加热槽体上设有药水主槽和套设在药水主槽外围的水浴加热内槽,打气管安设在水浴加热内槽的底部上,且水浴加热内槽内均匀安设有多个防水加热器,水浴加热内槽的槽口处安设有热水水位温度计,药水主槽的槽口处安设有药水水位温度计,温控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热水水位温度计和药水水位温度计,且温控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热水电磁阀和药水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大大增大了热交换面积,提高升温速率,且缩小了装置体积,节省了空间和能耗,且可实现热水和药水的均匀加热,将两者的温度控制在适温范围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油槽双层水浴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双层加热槽体、温控器、热水电磁阀、药水电磁阀和打气管;双层加热槽体上设有药水主槽和套设在药水主槽外围的水浴加热内槽,打气管安设在水浴加热内槽的底部上,且水浴加热内槽内均匀安设有多个防水加热器,水浴加热内槽的槽口处安设有热水水位温度计,药水主槽的槽口处安设有药水水位温度计,温控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热水水位温度计和药水水位温度计,且温控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热水电磁阀和药水电磁阀。本技术结构大大增大了热交换面积,提高升温速率,且缩小了装置体积,节省了空间和能耗,且可实现热水和药水的均匀加热,将两者的温度控制在适温范围内。【专利说明】除油槽双层水浴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印刷线路板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油槽双层水浴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线路板生产过程中,沉铜线的除油药水对温度的反应非常敏感,一般药水温度要求控制在42±2°C,当温度超过50°C时,药水就会产生副反应,生成一种粘性丝状分解物,当此物体粘附在线路板孔内,就会产生品质隐患,导致产品报废。目前行业内一般采用的加热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热水循环盘管20、热水储蓄槽体21、加热器22、打气管23、球状阀门开关24、磁力循环泵25、热水槽位计及温度计26、PP管道27、温控器28和药水槽29,热水储蓄槽体21中储蓄加热用的水,加热器22给槽体21中的水加热,通过温控器28来控制水的温度来保证加热水的恒温,打气管23通过打气保证整个槽体中热水温度的均匀性,热水循环盘管20装在药水槽29中并引出槽外与PP管道27相连且加上球状阀门开关24后接入磁力循环泵25的出口端,磁力循环泵25的入口端通过球状阀门开关24与热水储蓄槽体21相连。由此通过热水储蓄槽体21的热水对药水槽29内的除油药水进行加热,但是这种加热装置的热交换面积小,导致热水的升温速率慢,当药水槽29需要更换新的药水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很大;同时,热水储蓄槽体2内的热水是通过PP管道27流入到热水循环盘管20后再对药水槽29进行加热,这结构不仅延长了加热时间,而且加大了该装置的占据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及能耗少的除油槽双层水浴加热装置,该装置加大了热交换面积,加快了热水的升温速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油槽双层水浴加热装置,包括双层加热槽体、温控器、热水电磁阀、药水电磁阀和打气管;所述双层加热槽体上设有药水主槽和套设在药水主槽外围的水浴加热内槽,所述打气管安设在水浴加热内槽的底部上,且所述水浴加热内槽内均匀安设有多个防水加热器,所述水浴加热内槽的槽口处安设有热水水位温度计,所述药水主槽的槽口处安设有药水水位温度计,所述温控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热水水位温度计和药水水位温度计,且所述温控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热水电磁阀和药水电磁阀。其中,所述水浴加热内槽的外侧上部设有溢流口和进水口,所述水浴加热内槽的槽口处还设有蒸汽排出孔。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保护水浴加热内槽的保护套,所述水浴加热内槽套接在保护套内。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固定在药水主槽的槽口处的槽盖其中,所述双层加热槽体为不锈钢双层加热槽体,所述保护套为塑料保护套。其中,所述温控器分别通过电气导线连接热水水位温度计、药水水位温度计、热水电磁阀和药水电磁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除油槽双层水浴加热装置,增设了双层加热槽体,将药水主槽和水浴加热内槽结合为一体,在对水浴加热内槽加热的同时对药水主槽内的药水进行加热,该结构大大增大了热交换面积,提高升温速率,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少了独设的热水储蓄槽体和磁力循环泵,缩小了装置体积,节省了空间和能耗。同时,通过安设电磁阀和多个防水加热器,可实现热水和药水的均匀加热,将两者的温度控制在适温范围内,有效解决了更换药水对生产效率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体积小、能耗小、热交换面积大及工作效率高等特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除油槽双层水浴加热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除油槽双层水浴加热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电连接工作原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0、双层加热槽体11、温控器12、热水电磁阀13、药水电磁阀14、打气管15、防水加热器 16、热水水位温度计 17、药水水位温度计18、保护套19、槽盖101、药水主槽102、水浴加热内槽1021、溢流口1022、蒸汽排出孔图4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20、热水循环盘管21、热水储蓄槽体22、加热器23、打气管24、球状阀门开关25、磁力循环泵26、热水槽位计及温度计 27、PP管道28、温控器29、药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除油槽双层水浴加热装置,包括双层加热槽体10、温控器11、热水电磁阀12、药水电磁阀13和打气管14 ;双层加热槽体10上设有药水主槽101和套设在药水主槽101外围的水浴加热内槽102,打气管14安设在水浴加热内槽102的底部上,且水浴加热内槽102内均匀安设有多个防水加热器15,这里的防水加热器15是可拆式的,水浴加热内槽102的槽口处安设有热水水位温度计16,药水主槽101的槽口处安设有药水水位温度计17,温控器11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热水水位温度计16和药水水位温度计17,且温控器1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热水电磁阀12和药水电磁阀13,分别由热水电磁阀12和药水电磁阀13对药水和热水的温度进行控制。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提供的除油槽双层水浴加热装置,增设了双层加热槽体10,将药水主槽101和水浴加热内槽102结合为一体,在对水浴加热内槽102加热的同时对药水主槽101内的药水进行加热,该结构大大增大了热交换面积,提高升温速率,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少了独设的热水储蓄槽体21和磁力循环泵25,缩小了装置体积,节省了空间和能耗。同时,通过安设电磁阀和多个防水加热器15,可实现热水和药水的均匀加热,将两者的温度控制在适温范围内,有效解决了更换药水对生产效率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体积小、能耗小、热交换面积大及工作效率高等特点。在本实施例中,水浴加热内槽102的外侧上部设有溢流口 1021和进水口(图未示),水浴加热内槽102的槽口处还设有蒸汽排出孔1022。通过溢流口 1021、进水口和蒸汽排出孔1022的作用,可以保证槽内水温的均匀性。在本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用于保护水浴加热内槽的保护套18和固定在药水主槽101的槽口处的槽盖19,水浴加热内槽102套接在保护套18内。双层加热槽体10为不锈钢双层加热槽体,保护套18为塑料保护套,塑料可为PP、PV或PVC中的一种,不锈钢材质导热快,有效提高加热速度。在本实施例中,温控器11分别通过电气导线连接热水水位温度计16、药水水位温度计17、热水电磁阀12和药水电磁阀13。通过温控器11、热水电磁阀12和药水电磁阀13调节控制药水、热水的温度。当然,本技术并不局限于采用电气导线来实现连接,还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导线或电子线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油槽双层水浴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加热槽体、温控器、热水电磁阀、药水电磁阀和打气管;所述双层加热槽体上设有药水主槽和套设在药水主槽外围的水浴加热内槽,所述打气管安设在水浴加热内槽的底部上,且所述水浴加热内槽内均匀安设有多个防水加热器,所述水浴加热内槽的槽口处安设有热水水位温度计,所述药水主槽的槽口处安设有药水水位温度计,所述温控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热水水位温度计和药水水位温度计,且所述温控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热水电磁阀和药水电磁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卓王一雄吴发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迅捷兴电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