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27031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2 13:17
一种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具体为,发动机各处轴承腔内的喷嘴高于油箱液面1~1.5m,而附件机匣内的喷嘴低于滑油箱液面50~200mm;在滑油泵吸油入口引出一条防虹吸管路至前轴承腔滑油供油路上,防虹吸管路设置在滑油箱液面之上,同时,在滑油泵吸油入口处的防虹吸管路出口设置节流嘴,防止滑油泵在启动过程中吸入过多空气,而产生气塞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滑油增压管路引出一条至滑油泵的吸油入口的管路,并在此管路的出口处布置节流嘴,防止发动机停车后的虹吸现象发生。此种防虹吸结构已在发动机滑油系统中采用,在发动机的试验过程中从未发生过停车后的虹吸现象,此种防虹吸结构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具体为,发动机各处轴承腔内的喷嘴高于油箱液面1~1.5m,而附件机匣内的喷嘴低于滑油箱液面50~200mm;在滑油泵吸油入口引出一条防虹吸管路至前轴承腔滑油供油路上,防虹吸管路设置在滑油箱液面之上,同时,在滑油泵吸油入口处的防虹吸管路出口设置节流嘴,防止滑油泵在启动过程中吸入过多空气,而产生气塞现象。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滑油增压管路引出一条至滑油泵的吸油入口的管路,并在此管路的出口处布置节流嘴,防止发动机停车后的虹吸现象发生。此种防虹吸结构已在发动机滑油系统中采用,在发动机的试验过程中从未发生过停车后的虹吸现象,此种防虹吸结构有效。【专利说明】一种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
技术介绍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润滑系统是航空发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发动机的高低压转子支点轴承、传动齿轮等部件的润滑工作。滑油系统必须进行防虹吸设计,避免发动机停车后滑油箱中的滑油因虹吸现象流入发动机位置较低的传动腔中。目前广泛采用的防虹吸的设计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在滑油增压管路上的单向活门实现防虹吸,通过主供油流路上的单向活门阻断发生虹吸的流路,因为单向活门需要一定的打开压力,这能够有效的防止虹吸发生,但会增加滑油系统阻力。一种是在增压管路引出一条防虹吸管路到滑油箱实现防虹吸。这种防虹吸的原理是在虹吸现象发生时,通过这条流路引入滑油箱上部的空气进入虹吸流路即增压流路,从而切断虹吸流路,有效的防止虹吸现象。这两种方式所针对的滑油系统的特点是,滑油箱的液面高于各个轴承腔的喷嘴。目前一些新的滑油系统,其滑油箱的油位低于各处轴承腔的喷嘴,而高于附件机匣内部的喷嘴,这种系统的虹吸通路与上面提到的系统完全不同,需要全新设计针对此种系统的防虹吸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有效防止虹吸现象,特提供了一种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具体为,发动机各处轴承腔内的喷嘴高于油箱液面I?1.5m,而附件机匣内的喷嘴低于滑油箱液面50?200mm ;在滑油泵吸油入口弓I出一条防虹吸管路至前轴承腔滑油供油路上,防虹吸管路设置在滑油箱液面之上,防止发动机停车后的虹吸现象发生,当虹吸形象发生时,随着滑油箱至滑油泵的吸油入口管内滑油的流动,将轴承腔内部的空气引入这条管路,从而切断滑油的虹吸,有效的防止虹吸现象;同时,在滑油泵吸油入口处的防虹吸管路出口设置节流嘴,防止滑油泵在启动过程中吸入过多空气,而产生气塞现象。所述的节流嘴最细处直径为0.8毫米。图2所示为虹吸现象发生时在泵轴中的流路,此条流路是滑油泵增压级入口经过增压级转子内部到增压级出口并连接附件机匣的最短通路,当虹吸现象发生时,前轴承腔的空气被吸入并从节流嘴处切断吸油流路,从而有效的防止了此条流路的虹吸现象发生。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对于滑油系统的滑油箱液面低于轴承腔喷嘴而高于附件机匣喷嘴的特点,全新设计了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在滑油增压管路引出一条至滑油泵的吸油入口的管路,并在此管路的出口处布置节流嘴,防止发动机停车后的虹吸现象发生。此种防虹吸结构已在发动机滑油系统中采用,在发动机的试验过程中从未发生过停车后的虹吸现象,此种防虹吸结构有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示意图;图2为虹吸现象发生时在泵轴中的流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节流嘴结构不意图;图中,I为前轴承腔,2为中轴承腔,3为后轴承腔,4为后腔供油管,5为总供油管,6为附件机匣供油管,7为中腔供油管,8为前腔供油管,9为前腔回油管,10为中腔回油管,11为防虹吸管路,12为滑油泵增压级吸油入口管路,13为节流嘴,14为滑油箱,15为离心通风器,16为总回油管,17为滑油泵组,18为滑油滤,19为虹吸通路,20为附件机匣,21为后腔回油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具体为,发动机各处轴承腔内的喷嘴高于油箱液面I?1.5m,而附件机匣内的喷嘴低于滑油箱液面50?200mm ;在滑油泵吸油入口弓I出一条防虹吸管路至前轴承腔滑油供油路上,防虹吸管路设置在滑油箱液面之上,防止发动机停车后的虹吸现象发生,当虹吸形象发生时,随着滑油箱至滑油泵的吸油入口管内滑油的流动,将轴承腔内部的空气引入这条管路,从而切断滑油的虹吸,有效的防止虹吸现象;同时,在滑油泵吸油入口处的防虹吸管路出口设置节流嘴,防止滑油泵在启动过程中吸入过多空气,而产生气塞现象。所述的节流嘴最细处直径为0.8毫米。图2所示为虹吸现象发生时在泵轴中的流路,此条流路是滑油泵增压级入口经过增压级转子内部到增压级出口并连接附件机匣的最短通路,当虹吸现象发生时,前轴承腔的空气被吸入并从节流嘴处切断吸油流路,从而有效的防止了此条流路的虹吸现象发生。【权利要求】1.一种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具体为,发动机各处轴承腔内的喷嘴高于油箱液面I?1.5m,而附件机匣内的喷嘴低于滑油箱液面50?200mm ;在滑油泵吸油入口引出一条防虹吸管路至前轴承腔滑油供油路上,防虹吸管路设置在滑油箱液面之上,防止发动机停车后的虹吸现象发生,当虹吸形象发生时,随着滑油箱至滑油泵的吸油入口管内滑油的流动,将轴承腔内部的空气引入这条管路,从而切断滑油的虹吸,有效的防止虹吸现象;同时,在滑油泵吸油入口处的防虹吸管路出口设置节流嘴,防止滑油泵在启动过程中吸入过多空气,而产生气塞现象。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流嘴最细处直径为0.8毫米。【文档编号】F02C7/06GK103485896SQ201310398341【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日 【专利技术者】苏壮, 郁丽, 宋冠麟, 毛宏图, 谷俊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滑油泵吸油入口的防虹吸结构,具体为,发动机各处轴承腔内的喷嘴高于油箱液面1~1.5m,而附件机匣内的喷嘴低于滑油箱液面50~200mm;在滑油泵吸油入口引出一条防虹吸管路至前轴承腔滑油供油路上,防虹吸管路设置在滑油箱液面之上,防止发动机停车后的虹吸现象发生,当虹吸形象发生时,随着滑油箱至滑油泵的吸油入口管内滑油的流动,将轴承腔内部的空气引入这条管路,从而切断滑油的虹吸,有效的防止虹吸现象;同时,在滑油泵吸油入口处的防虹吸管路出口设置节流嘴,防止滑油泵在启动过程中吸入过多空气,而产生气塞现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壮郁丽宋冠麟毛宏图谷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