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2037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7:45
一种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包括芯轴及位于芯轴局部外围的护套,芯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铁心,在护套和铁心之间设置有永磁体,永磁体中设置有将永磁体分隔开的若干C型隔磁导条,C型隔磁导条的中心槽形成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末端与护套上的排气孔联通,高速电子自冷却转子的一端开设有供冷却空气进入的中心孔,中心孔延伸至铁心,在中心孔上邻近铁心的位置安装有将外界冷却空气推入到所述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冷却通道中的离心叶轮,离心叶轮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导流排。本发明专利技术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通过设置离心风扇或者轴流风扇,进而有效的将转子中的热量传递出来,避免转子过热所产生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包括芯轴及位于芯轴局部外围的护套,芯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铁心,在护套和铁心之间设置有永磁体,永磁体中设置有将永磁体分隔开的若干C型隔磁导条,C型隔磁导条的中心槽形成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末端与护套上的排气孔联通,高速电子自冷却转子的一端开设有供冷却空气进入的中心孔,中心孔延伸至铁心,在中心孔上邻近铁心的位置安装有将外界冷却空气推入到所述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冷却通道中的离心叶轮,离心叶轮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导流排。本专利技术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通过设置离心风扇或者轴流风扇,进而有效的将转子中的热量传递出来,避免转子过热所产生的危害。【专利说明】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属于电机领域。
技术介绍
高速电机由于体积小、功率密度大,因此散热问题较为严重。尤其是高速电机的转子,由于其结构紧凑、不平衡质量的影响严重,且处于高速回转状态,无法安装常用的冷却系统,其中产生的热量难以传递出来,常造成转子过热。目前高速电机转子常采用风冷、液冷或蒸发冷却的方法。液体冷却系统的流体阻力大,电机转速受到限制,且电机绝缘性能要求高;蒸发冷却效果好,但需要专门的蒸发剂,且存在泄漏问题;风冷结构简单、无污染,但受结构限制,冷却效果较差。如果为了提高风冷效果而加大定转子气隙,则会造成定子齿间漏磁,影响电机效率和输出扭矩。如在转子上安装散热片,同样会增大气隙,且增加风摩损失,还有可能影响动平衡性能。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其能够有效解决高速回转机械或高速电机转子的发热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包括芯轴及位于芯轴局部外围的护套,所述芯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铁心,在所述护套和铁心之间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中设置有将永磁体分隔开的若干C型隔磁导条,所述C型隔磁导条的中心槽形成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末端与护套上的排气孔联通,所述高速电子自冷却转子的一端开设有供冷却空气进入的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延伸至铁心,在所述中心孔上邻近铁心的位置安装有将外界冷却空气推入到所述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冷却通道中的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导流排。所述排气孔设置为一圈或多圈。本专利技术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包括芯轴及位于芯轴局部外围的护套,所述芯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铁心,在所述护套和铁心之间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中设置由将永磁体分隔开的若干C型隔磁导条,所述C型隔磁导条的中心槽形成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末端与护套上的排气孔联通,所述芯轴的轴肩处设置有将外界冷却空气推入到所述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冷却通道中的轴流叶轮。本专利技术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包括芯轴及位于芯轴局部外围的护套,所述芯轴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铁心,在所述护套和铁心之间设置有永磁体,所述永磁体中设置有将永磁体分隔开的若干C型隔磁导条,所述C型隔磁导条的中心槽形成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末端与护套上的排气孔联通,所述芯轴的轴肩处设置有将所述热量散出的离心叶轮。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通过设置离心风扇或者轴流风扇,进而有效的将转子中的热量传递出来,避免转子过热所产生的危害。【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沿线A-A的剖面图。图3为图1所示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沿线B-B的剖面图。图4为图1所示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沿线C-C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局部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高速电子自冷却转子的结构图。其中: 1-芯轴;2-护套;3-铁心;4-永磁体;5_C型隔磁导条;6_排气孔;7_中心孔;8-离心叶轮;9_导流排;10_轴流叶轮;11_冷却通道;F-冷却空气;G-排气。【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并结合图2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包括芯轴I及位于芯轴I局部外围的护套2。芯轴I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铁心3,在护套2和铁心3之间设置有永磁体4,永磁体4中设置将永磁体4分隔开的若干C型隔磁导条5,其中C型隔磁导条5的中心槽形成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冷却通道11,并在冷却通道11的末端与护套2上的排气孔6联通。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高速电子自冷却转子的一端开设有供冷却空气进入的中心孔7,该中心孔7 —直延伸至铁心3,同时在中心孔7上邻近铁心3的位置安装有将外界冷却空气推入到所述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冷却通道11中的离心叶轮8,离心叶轮8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导流排9。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工作原理为:环境冷却空气F经中心孔7流入离心叶轮8,环境冷却空气被离心力沿半径方向加速甩出,并被离心叶轮8加压,升压后的空气流经C型隔磁导条5中的排气孔6,并吸收C型隔磁导条5及永磁体4中的热量,冷却转子。热空气从护套2另一端的排气孔6排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利用高速转子的回转运动推动空气,使冷却空气可以从转子内部通过并冷却转子最容易发热的永磁体4、C型隔磁导条5和护套2,避免转子过热。请参照图5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进一步改进,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中,如直径较大的转子上不开设供冷却空气进入的中心孔,其可以将离心叶轮8换成轴流叶轮10,并直接安装在轴肩处,外界冷空气直接进入轴流叶轮10并在轴流叶轮10推动下进入冷却通道11。此结构冷却空气流量较大,冷却效果更好,但不适合小直径转子。请参照图6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进一步改进,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中,该实施例中的高速电机子冷却转子上亦不开设中心孔,其在定子空间较为宽裕的电机上,第三实施例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芯轴I的轴肩处设置有离心叶轮8 (外径大于最大轴径)。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工作原理为:让冷却空气F从冷却通道11的远离离心叶轮8的一端先经过冷却通道11,然后再进入设置于轴肩处的离心叶轮8 (外径大于最大轴径)。通过离心叶轮8将热量散出,此结构中冷却介质温度较低,冷却效果更好。在前述提到的三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中的排气孔6的直径和数量根据气体流量,可设置一圈或多圈。如单个离心叶轮8或轴流叶轮9提供的冷却空气量不足,也可以在转子两端都安装同样的轴内进气道和离心叶轮8或轴流叶轮9,并在护套中部开排气孔。本专利技术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能够有效解决高速回转机械或高速电机转子的发热问题。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包括芯轴(I)及位于芯轴(I)局部外围的护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I)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铁心(3),在所述护套(2)和铁心(3)之间设置有永磁体(4 ),所述永磁体(4 )中设置有将永磁体(4 )分隔开的若干C型隔磁导条(5 ),所述C型隔磁导条(5)的中心槽形成高速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包括芯轴(1)及位于芯轴(1)局部外围的护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铁心(3),在所述护套(2)和铁心(3)之间设置有永磁体(4),所述永磁体(4)中设置有将永磁体(4)分隔开的若干C型隔磁导条(5),所述C型隔磁导条(5)的中心槽形成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冷却通道(11),所述冷却通道(11)末端与护套(2)上的排气孔(6)联通,所述高速电子自冷却转子的一端开设有供冷却空气进入的中心孔(7),所述中心孔(7)延伸至铁心(3),在所述中心孔(7)上邻近铁心(3)的位置安装有将外界冷却空气推入到所述高速电机自冷却转子的冷却通道(11)中的离心叶轮(8),所述离心叶轮(8)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导流排(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思宁董继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磁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