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射出成型机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1764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射出成型机的模具,包含一第一模座及一第二模座,该第一模座装设于射出成型机的一固定座,并包括一第一公模及一中央母模,且该中央母模能与该第一公模相贴靠结合而界定出一第一模穴空间或相移离,而该第二模座包括一装设于射出成型机的一活动座的第二公模,该活动座能带动该第二公模与该第一模座的中央母模相贴靠结合而界定出一第二模穴空间或互相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射出成型机的模具
技术介绍
一般塑胶射出成型的模具大多为一公模及一母模型式,或者,为因应大量生产的需求,部分工厂会把模具制成以多数公模及母模分别以平面排列方式设置于射出成型机的一固定座及一活动座的型式,而使射出成型机在一次充填作业即可同时成型多数个成品料件,若待成型的成品料件体积较小,以此平面排列的方式确实不失为一种应付大量生产的方法,但若欲充填成型的料件体积较大,则把模具以平面排列的方式,势必增加整个射出成型机台的体积,且为驱动该等母模及公模闭合及分离的作业,也势必要增加射出成型机的动力输出,以上种种待克服的问题,将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数公母模以三明治方式排列而可依序开模的用于射出成型机的模具。本专利技术用于射出成型机的模具包含一第一模座及一第二模座,该第一模座用以安装于一射出成型机的一固定座上,且该第一模座包括一第一公模及一中央母模,且该中央母模可受驱动地与该第一公模贴靠结合或移离,当该第一公模、中央母模结合时,二模件界定出一第一模穴空间,供充填液态料件而成型,而该第二模座装设于该射出成型机的一活动座,其包括一第二公模,该第二公模可受驱动地与该第一模座的中央母模相贴靠结合或分离,且当该第二公模与该中央母模相靠附结合时,两者界定出一第二模穴空间,供充填液态料件而成型。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用于射出成型机的模具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用于射出成型机的模具的一较佳实施例;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模座及一第二模座相结合;图3是一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流料单元;图4是一平面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公模及一第二公模的公模面;图5是一平面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中央母模的母模面;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该中央母模移离该第一公模;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第二公模移离该中央母模;以及图8是一立体图,说明该等顶针把成品顶出该第一公模及该第二公模。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用于射出成型机的模具2的较佳实施例是用以成型液晶屏幕的外框,该射出成型机可为一卧式塑胶射出成型机,但其结构非本专利技术重点,因此只概述如下此塑胶射出成型机包括一机台、用以使塑胶原料盛入并熔成液态后射入模具2内的一射出装置、一供模具2安装的锁模装置及一动力装置。射出装置包括一料管13及一储料斗,锁模装置包括间隔设于机台上的一固定座10、一活动座11及四根连接活动座11及固定座10的导柱12,借由射出成型机的动力装置驱动能使活动座11沿一移动方向5,亦即沿导柱12相对于固定座10邻近或远离。本实施例的模具2包括一装设于固定座10的第一模座3、一装设于活动座11的第二模座4,及一流料单元。配合图3参阅,第一模座3包括一第一公模31及一中央母模32,第二模座4包括一第二公模41,而中央母模32由背靠背的一第一母模板321及一第二母模板322结合而成。当该二模座3、4分别装设于固定座10及活动座11时,第一及第二公模31、41的公模面对应相向,而中央母模32则位于两者之间,该二母模板321、322的母模面分别对应于两侧的公模面,当中央母模32以其第一母模板321与第一公模31相贴靠结合时,二者界定出一第一模穴空间30,当第二模座4受活动座11的驱动而与第一模座3相贴靠结合时,则第二模座4的第二公模41与第一模座3的第二母模件322配合界定出一第二模穴空间40。参阅图1、图3、图5,除第一公模、中央母模31、32之外,第一模座3还包括四导引柱33、一第一模座底板34、一第一顶出单元35及二模脚36。第一模座底板34是用以装设于固定座10,而二模脚36则间隔设于第一模座底板34的左板面两侧,借此,第一公模31以其公模面向外地跨设于二模脚36而与第一模座底板34。第一顶出单元35包括一第一顶出板351及复数顶针352,第一顶出板351装设于第一模座底板34与第一公模31的间隔处,而该等顶针352则以其头端垂直固定于第一顶出板351,且末端插入第一公模31内并对应于第一模穴空间301,且第一顶出板351可受射出成型机的动力驱动而于第一模座底板34与第一公模31的间隔内移动,当第一顶出板351较邻近第一公模31时,则可带动顶针352使其末端突伸出第一模穴空间301,而把凝固的料件成品100顶出,而当第一顶出板351较邻近第一模座底板34时,则可带动顶针352使其末端没入第一公模31内。该四导引柱33则都直立地各以其邻近第一公模31的一端由中央母模32的四角落处穿过并固定于第一公模31内,供中央母模32可沿四导引柱33而与第一公模31相贴靠结合或相远离,而各导引柱33邻近第二公模41的另一端均装设有一垫片型式的挡止件38,当中央母模32往左移而抵触到四挡止件33时,即受到挡止件33的挡止作用而无法再继续往左移动。第二模座4除第二公模41外,还包括一第二顶出单元42、二模脚43及一第二模座底板44,第二模座底板44装设于活动座11,而二模脚43则间隔设于第二模座底板44的外板面两侧,而供第二公模41与第二模座底板44相间隔地跨设于二模脚43,第二顶出单元42包括一第二顶出板421及复数顶针422,第二顶出板421装设于第二模座底板44与第二公模41的间隔处,而该等顶针422则以其头端垂直固定于第二顶出板421,其末端插入第二公模41并可突伸出第二模穴空间401,其作用与第一模座3的顶针352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而本实施例的第一模穴空间30如图4所示地包括一供成形液晶屏幕外框的第一成型槽301及二导引液态射出原料流向第一成型槽301的第一导料槽302,第一成型槽301概呈一矩形方框,而二第一导料槽302则分别位于第一成型槽301的两对角处,该第二模穴空间40则如图5所示地包括一供成形液晶屏幕外框的第二成型槽401及二导引液态原料流向第二成型槽401的第二导料槽402,构造与第一模穴空间30相同。同样参阅图1、图3、图5,流料单元包括一热分流板371、一热流料管372及四热喷嘴373,本实施例中,二母模板的背面均凹陷有一凹陷部321a、322a,当二母模板321、322背靠背结合时,则二凹陷部321a、322a界定出一内部容置空间323,热分流板371即容设于内部容置空间323内,且热分流板371内部设有一分支流道371a,此分支流道371a于热分流板371的两板面形成一入料口371b及四出料口371c,入料口371b朝向第一母模板321的方向,而四入料口371c则二二朝向第一母模板321及第二母模板322,四热喷嘴373则二二以朝向各母模板的母模面的方向由母模背面嵌设入,各热喷嘴373底部开口对应于一出料口371c,而热喷嘴373的喷口则对应连通于母模板的各导料槽302、402,借此连通各出料口371c及母模板321、322的导料槽302、402,热流料管372则是由第一母模板321穿设延伸至第一顶出板351,其位于第一母模板321的管口恰对应于热分流板371的入料口371b,而位于第一顶出板351的管口则是借由设于第一模座底板34的一开口341而与料管13的管口相连通,且此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实施例所使用的热分流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射出成型机的模具,该射出成型机包括相间隔的一固定座及一活动座,且该活动座能沿一移动方向相对于该固定座邻近及远离,其特征在于该用于射出成型机的模具包含:一第一模座,安装于该固定座,并包括相间隔的一第一公模及一中央母模,且该第一 、第二模件之间可因受驱动而沿该移动方向相对贴靠结合及移离,当该第一、中央母模相贴靠结合时,两者配合界定出一第一模穴空间,供填充液态原料;以及一第二模座,安装于该活动座,并包括一第二公模,借该活动座的驱动能使该第二公模沿该移动方向相对 于该中央母模相贴靠结合及移离,且当该中央母模、第二公模相贴靠结合时,两者配合界定出一第二模穴空间,供填充液态原料,且该三模件可沿该移动方向结合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聪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龙韦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