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畜禽开食器落料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1401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畜禽开食器落料组件,包括料管、料管夹、活动下料管、漏料管;所述料管夹夹持在所述料管上;所述料管通过活动下料管与所述漏料管连接,并且所述料管、活动下料管、所述漏料管三者之间相通。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畜禽开食器落料组件,可以使得在育雏前1~3天自动向开食盘中加料,取代了育雏前期人工倒料问题,降低了劳动强度;且由于活动下料管与料管夹为可转动连接,在育雏中后期可以转动活动下料管,使其与料管及料线平行,不占用畜禽活动空间,且能关闭下料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畜禽开食器落料组件,包括料管、料管夹、活动下料管、漏料管;所述料管夹夹持在所述料管上;所述料管通过活动下料管与所述漏料管连接,并且所述料管、活动下料管、所述漏料管三者之间相通。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畜禽开食器落料组件,可以使得在育雏前1~3天自动向开食盘中加料,取代了育雏前期人工倒料问题,降低了劳动强度;且由于活动下料管与料管夹为可转动连接,在育雏中后期可以转动活动下料管,使其与料管及料线平行,不占用畜禽活动空间,且能关闭下料口。【专利说明】一种畜禽开食器落料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畜禽开食器,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畜禽开食器落料组件。
技术介绍
畜禽养殖业经历从传统的农户养殖、小规模大群体,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比较高的养殖模式。关于养殖设备:在育雏前广3天,一般都是人工向开食盘中加料,3天以后才使用自动料线向料盘打料。而且标准化养殖场都是用料塔储存饲料,饲料通过主料线直接输送到畜禽舍内的辅料箱内,再通过副料线打入料盘内,养殖场基本无袋装料。因此饲养人员经常在辅料箱内取料,这样非常麻烦、费时,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这种育雏前期人工加料的饲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标准化养殖模式发展的要求,且造成养殖人员劳动加强,因此不能更好地观察畜禽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在育雏前I~3天自动向开食盘中加料的畜禽开食器落料组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畜禽开食器落料组件,包括料管、料管夹、活动下料管、漏料管;所述料管夹夹持在所述料管上;所述料管通过活动下料管与所述漏料管连接,并且所述料管、活动下料管、所述漏料管三者之间相通。进一步地,所述料管夹包括左料管护夹和右料管护夹,所述左料管护夹和所述右料管护夹相扣合后在上部分形成夹持孔;所述料管芽过夹持孔后并通过夹持孔夹紧;在所述夹持孔壁上设置有用于出料的出料口,并在所述出料口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料管上的落料口相配合定位的定位凸起。这种结构起到料管定位防止绕料管转动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左料管护夹和所述右料管护夹相扣合后、在下部分形成用于转动连接所述活动下料管的转动腔,且所述转动腔为圆柱状腔体,所述转动腔下端设置有通孔;所述转动腔通过通孔与所述活动下料管相通。用此结构可以调节角度。进一步地,在所述活动下料管的下端设有出料管,所述活动下料管通过出料管与所述漏料管相连通;在所述活动下料管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料管夹下端转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料管通过连接部与所述活动下料管相连通。不连通下料管的料能落到漏料管内吗?,起到活动下料管与漏料管连接并调节高度。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部顶端设置有下料口,且在所述出料管与所述料管相垂直时,所述下料口与所述料管的落料口相对准。这样做起到同心作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与所述转动腔内部形状相适配的管状结构,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转动腔内,所述出料管从所述通孔内穿出。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转动角度。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具有限制所述连接部相对所述转动腔转动的范围为0°~90°的尺寸。不使用时,转成0°,不影响家禽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地,所述漏料管与所述活动下料管之间设置有调节套管。采用此结构可以调节高度。进一步地,所述漏料管上出料的一端设置为喇叭状结构,且所述喇叭状结构上设置有沿落料方向设置的条形开口。这种结构容易分散饲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畜禽开食器落料组件,能使得在育雏前I~3天自动向开食盘中加料,能取代育雏前期人工倒料问题,能降低劳动强度;且由于活动下料管与料管夹为可转动连接,在育雏中后期可以转动活动下料管,使其与料管及料线平行,不占用畜禽活动空间,且能关闭下料口。【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料管夹及活动下料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活动下料管相对于料管夹转动90°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活动下料管相对于料管夹转动前后位置对比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活动下料管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左料管护夹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左料管护夹与活动下料管相配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图3、图4和图5,包括料管20、用于与料管20连接的料管夹10,料管夹10上端设置有便于料管20穿过、并夹紧料管20的夹持孔13 ;料管夹10下端连接有活动下料管30,活动下料管30上端设置有与料管夹10下端转动连接的连接部31,连接部31上端设置有与料管20的落料口相对应的下料口 311,活动下料管30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料管20连通、以便于饲料通过的出料管32,出料管32上还连接有便于扩大落料范围的漏料管50。需要落料时,可以将活动下料管30上的下料口 311与料管20上的落料口相对准,饲料经料管20的落料口、活动下料管30的下料口 311以及出料管32后,由漏料管50落料至开食盘。采用本畜禽开食器落料组件可以使得在育雏前I~3天自动向开食盘中加料,取代了育雏前期人工倒料问题,降低了劳动强度。且由于活动下料管30与料管夹10为可转动连接,在育雏中后期可以转动活动下料管30,使其与料管20及料线平行,不占用畜禽活动空间,且能关闭下料口 311。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上述漏料管50与活动下料管30之间设置有调节套管40,以便于漏料管50与活动下料管30之间高度可调,便于适应不同高度的要求及料量的。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料管夹10包括左料管护夹11和右料管护夹12,左料管护夹11和右料管护夹12相扣合后,在上部分形成上述夹持孔13,并在夹持孔13壁上设置有用于出料的出料口 14,并在出料口 14壁上设置有与料管20上的落料口相配合定位的定位凸起15,以防止在落料过程中、料管20相对于料管夹10转动而使得落料口被堵住。更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上述实施例的左料管护夹11和右料管护夹12相扣合后,在下部分形成用于转动连接活动下料管30的转动腔17,且转动腔17为圆柱状腔体,转动腔17下端设置有通孔16。具体地,活动下料管30的连接部31为与转动腔17内部形状相适配的管状结构,连接部31设置在转动腔17内,出料管32从通孔16内穿出。装配时,可以先将料管20与左料管护夹11或右料管护夹12相配合,使得料管20上的落料口与左料管护夹11或右料管护夹12上的出料口 14及定位凸起15位置相对应,然后将活动下料管30的连接部31对应放入到转动腔17内,再将料管夹10的两部分夹紧固定即可。优选地,如图3、图4和图7所示,上述转动腔17下端的通孔16具有可限制连接部31相对转动腔17转动的范围为0°~90°的尺寸,如图4中所示的从位置a至位置b。优选地,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活动下料管30的下料口 311设置在连接部31的顶端,且在出料管32与料管20相垂直时,下料口 311与落料口相对准。当相对于料管夹10转动活动下料管30时,出料管32与料管20倾斜相交,下料口 311与落料口不对准,落料口被活动下料管30上的连接部31挡住,从而无法出料。因此,在育雏中后期可以转动活动下料管30,使其与料管20及料线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畜禽开食器落料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管(20)、料管夹(10)、活动下料管(30)、漏料管(50);所述料管夹(10)夹持在所述料管(20)上;所述料管(20)通过活动下料管(30)与所述漏料管(50)连接,并且所述料管(20)、活动下料管(30)、所述漏料管(50)三者之间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兴侯英勇刘永华于泓丁龙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