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苓人工高产优质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13903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猪苓人工高产优质栽培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选择900-1200m海拔范围的山区坡、平地,在栽种前一年,选用适合于猪苓生长的栎类优质蜜环菌培育的青冈树菌棒,在11月或第二年3月按每窝准备提前培育好的菌棒6根、健壮、无病虫害、有弹性纯野生的灰苓和黑苓进行种植;挖坑深20-30cm,只栽一层,树棒顺放起垄种植。春季3月或者秋季11月初种植后,覆盖地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是降低了猪苓种植海拔,改善了种植环境;适时加盖地膜,提高了地温,延长了生长时间;同时提前培育菌棒及改进为一层种植,有利于提前接菌和符合猪苓与蜜环菌好气性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由以下步骤组成:选择900-1200m海拔范围的山区坡、平地,在栽种前一年,选用适合于猪苓生长的栎类优质蜜环菌培育的青冈树菌棒,在11月或第二年3月按每窝准备提前培育好的菌棒6根、健壮、无病虫害、有弹性纯野生的灰苓和黑苓进行种植;挖坑深20-30cm,只栽一层,树棒顺放起垄种植。春季3月或者秋季11月初种植后,覆盖地膜。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降低了猪苓种植海拔,改善了种植环境;适时加盖地膜,提高了地温,延长了生长时间;同时提前培育菌棒及改进为一层种植,有利于提前接菌和符合猪苓与蜜环菌好气性特性。【专利说明】一种猪等人工局产优质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猪苓人工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猪苓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植物,猪苓的菌核具有利水、渗湿、抗肿瘤作用,属于珍稀中药材品种,市场缺口大。其主要来源为野生采挖,由于野生资源集中分布在高寒山区,生长十分缓慢,加之过度采挖,目前我国野生猪苓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90年代末,我县开始采用的人工栽培方法,到目前已有130万窝3000余亩的规模,但还存在技术陈旧、栽培质量差、产量低(窝产3-4公斤)、生产周期长(4-5年),受地域限制,苓种退化等问题。地处陕西省汉中市西缘的略阳县属秦巴山区,属国家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区域,也是国家扶贫重点县之一。但境内生物资源丰富,常见的中药材有143科489种,仅国家挂牌收购的就有172种;由于略阳县适宜的温度和降水条件,使其成为全国重要的猪苓适生区之一,2012年“略阳猪苓”取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13成为“全国猪苓生产示范县”,为猪苓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文献检索:一种猪苓人工栽培方法申请号:200510021530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猪苓人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选用纯野生或少代灰色和黑色猪屎苓菌种以提高猪苓生长力和产量、确定栽培环境、培育蜜环菌棒和坑栽。坑栽时使苓种块菌丝断面与蜜环菌紧密结合,以便使猪苓与蜜环菌尽快建立营养关系。一种猪苓人工栽培方法申请号:201310078861.7摘要:一种猪苓的人工种植方法,涉及猪苓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蜜环菌菌枝;(2)栽培苓种;(3)栽后管理;(4)采收。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猪苓的人工种植方法,采用优质的蜜环菌菌种扩繁和菌枝培养方法,培养好的蜜环菌菌枝壮实,与新树棒结合在一起,能为猪苓苓种的快速成活和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提高了苓种的成活率和单位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栽培质量高、生长力强、产量高的猪苓人工栽培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其由如下步骤组成:(I)选地:选用900——1200m海拔范围的具有黑腐殖土壤的山区坡、平地;(2)培育菌棒和菌枝:在栽种前一年的1-3月,选用适合于猪苓生长的直径为12cm(左右)的栎类青R树棒,截成80-100cm长,按6根/窝,蜜环菌700-800克/窝准备;在树棒的2-3面砍鱼鳞口,适当晾晒备用;另备直径2cm以上、长3_5cm的树枝,按2_3公斤/窝准备;在3-5月份开始用坑培法培养菌材:培养前先用0.25%硝酸铵溶液将上述树棒和树枝浸泡4-6小时,以补充足够的氮源;选择种植地附近的地方挖深40-60cm的坑,长度和宽度以培育菌材的量和地形而定,先在坑低铺一层Icm厚的青R树叶,将晾晒好的树棒按间距5cm铺一层,棒间均匀放入准备好的树枝和蜜环菌,然后覆土,以盖住棒为宜,用同样方法共培育3-4层,最后坑顶覆土 5-8cm,烧一次透水,无雨期间一月烧一次水,培育时间为一年;(3)栽培时间:选择每年秋季11月,也可以是次年3月初进行栽种;⑷种植方法①选种:选择健壮、无病虫害、有弹性的纯野生猪苓的灰苓、黑苓做种;每窝准备茶种0.4-0.6公斤;②备菌材:在种植前挖出提前培育好的菌棒和菌枝,对应于苓种0.4-0.6公斤,菌棒按每窝6根准备;③整地:依据地形从上到下以自然坡度规划建设成50-60cm宽的畦,在栽种前用旋耕机或者其他工具按畦宽挖畦松土,畦深15cm ;④摆菌材、填树叶、树枝、菌枝:坑底刨平后先铺0.8-1.2cm厚潮湿枯枝落叶,将菌棒均匀顺睦摆放在坑内,菌棒间距3-5cm,在棒间摆放树枝和菌枝;⑤摆放苓种、覆土:将苓种沿菌材两侧摆放,用土填实空隙,再覆土 5_8cm,最后加盖一层枯枝落叶。春季3月、秋季11月初种植后,在湿度较好的情况下覆盖地膜,地温达到10°C时去掉地膜;(5)、栽后管理一是覆盖地膜增温:当年春季3月种植、11月种植覆盖地膜既可保温又可在来年春季提高地温,可采用地膜覆盖增加地温以延长生长时间;二是防旱:当土壤水分低于20%时,需及时为猪苓浇水,务必使栽培穴内土壤能维持在较湿润状态;三是防涝:猪苓虽然喜湿润, 但在平地栽培的,应在连阴雨天,注意排水,防止猪苓浸泡时间过长腐烂;四是保温、保湿:大雨过后和冬春季节应及时为栽培穴顶加盖枯枝落叶,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如下:1、选择900—1200m的山区坡、平地栽培区域的选择,既避免了海拔过低夏季因高温使地温超过28°C造成猪苓生长受到抑制而休眠,又能使栽培区域的地温长时间达到适宜猪苓生长的温度,延长了猪苓的生长时间,从而提高了生物量的积累,实现高产。2、提前育棒,相对缩短了蜜环菌侵染时间,能及时与猪苓种子建立营养供给关系,提高了猪苓生长速度;下种量的提高及野生少代苓种的使用,延缓了猪苓种的退化,有利于提高产量;选择优质蜜环菌防止了由于目前部分蜜环菌因退化造成蜜环菌生命力下降而导致苓种营养供给不足的问题。3、根据猪苓好氧、喜欢向上生长、露出地面的特点,通过选择透气性好的腐殖土和浅挖坑、一层化种植,使人工种植环境更加符合猪苓生长特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 2008年选择在的两河口镇李家坝村(海拔1000米)和仙台坝镇新店子村(海拔1100 米),种植 20 亩(10000 窝):(I)苓种以优质野生和少代猪屎苓做种。(2)栽培环境条件:海拔1000和1100米,年均气温13.8°C和12.3°C,土壤为黑沙腐殖质土,PH值6.5,含水量为40%。(3)培育菌材:2007年1-3月,选用适合于猪苓生长的直径为12cm(左右)的栎类青冈树棒,截成80-100cm长,按6根/窝,蜜环菌1.5瓶/窝(700-800克)准备;在树棒的2-3面砍鱼鳞口,适当晾晒备用。另备直径2cm以上、长3-5cm的树枝,按2.5公斤/窝准备。在3-5月份开始用坑培法培养菌材:培养前先用0.25%硝酸铵溶液将树棒和树枝浸泡4-6小时,以补充了足够的氮源,能促进蜜环菌丝旺盛生长,菌材发菌快、质量好。选择种植地附近的地方挖深50cm的坑,长度和宽度以培育菌材的量和地形而定,先在坑低铺一层Icm厚的青R树叶,将晾晒好的树棒按间距5cm铺一层,棒间均匀放入准备好的树枝和蜜环菌,然后覆土,以盖住棒为宜,再用同样方法共培育三层,最后坑顶覆土 5-8cm,浇一次透水,无雨期间一月浇一次水。培育时间为一年。(4)栽植:2008年3月在选好的平地上挖坑,宽为90_100cm,深20cm。在挖好的坑底浇透清水,待水渗干后,先在坑底铺一层Icm(压实)湿树叶,然后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猪苓人工高产优质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步骤组成:(1)选地:选用900——1200m海拔范围的具有黑腐殖土壤的山区坡、平地;(2)培育菌棒和菌枝:在栽种前一年的1?3月,选用适合于猪苓生长的直径为12cm(左右)的栎类青冈树棒,截成80?100cm长,按6根/窝,蜜环菌700?800克/窝准备;在树棒的2?3面砍鱼鳞口,适当晾晒备用;另备直径2cm以上、长3?5cm的树枝,按2?3公斤/窝准备;在3?5月份开始用坑培法培养菌材:培养前先用0.25%硝酸铵溶液将上述树棒和树枝浸泡4?6小时,以补充足够的氮源;选择种植地附近的地方挖深40?60cm的坑,长度和宽度以培育菌材的量和地形而定,先在坑低铺一层1cm厚的青冈树叶,将晾晒好的树棒按间距5cm铺一层,棒间均匀放入准备好的树枝和蜜环菌,然后覆土,以盖住棒为宜,用同样方法共培育3?4层,最后坑顶覆土5?8cm,浇一次透水,无雨期间一月浇一次水,培育时间为一年;(3)栽培时间:选择每年秋季11月,也可以是次年3月初进行栽种;(4)种植方法①选种:选择健壮、无病虫害、有弹性的纯野生猪苓的灰苓、黑苓做种;每窝准备苓种0.4?0.6公斤;②备菌材:在种植前挖出提前培育好的菌棒和菌枝,对应于苓种0.4?0.6公斤,菌棒按每窝6根准备;③整地:依据地形从上到下以自然坡度规划建设成50?60cm宽的畦,在栽种前用旋耕机或者其他工具按畦宽挖畦松土,畦深15cm;④摆菌材、填树叶、树枝、菌枝:坑底刨平后先铺0.8?1.2cm厚潮湿枯 枝落叶,将菌棒均匀顺畦摆放在坑内,菌棒间距3?5cm,在棒间摆放树枝和菌枝;⑤摆放苓种、覆土:将苓种沿菌材两侧摆放,用土填实空隙,再覆土5?8cm,最后加盖一层枯枝落叶。春季3月、秋季11月初种植后,在湿度较好的情况下覆盖地膜,地温达到10℃时去掉地膜;(5)、栽后管理一是覆盖地膜增温:当年春季3月种植、11月种植覆盖地膜既可保温又可在来年春季提高地温,可采用地膜覆盖增加地温以延长生长时间;二是防旱:当土壤水分低于20%时,需及时为猪苓浇水,务必使栽培穴内土壤能维持在较湿润状态;三是防涝:猪苓虽然喜湿润,但在平地栽培的,应在连阴雨天,注意排水,防止猪苓浸泡时间过长腐烂;四是保温、保湿:大雨过后和冬春季节应及时为栽培穴顶加盖枯枝落叶,保持土壤温度和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炳臻辛永孝衡智洲李晓东毋建民马永升章春燕曹克俭柯健柏文科
申请(专利权)人:略阳县炳臻猪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