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1303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7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渣装置,包括储渣罐(1)和入渣口与反应釜(2)相连通的排渣机(3),所述排渣机(3)的出渣口与储渣罐(1)的入渣口连通;所述储渣罐(1)的出渣口与外界空气相通;所述排渣机(3)与储渣罐(1)的连通管路上设有一阀门(4)。上述排渣装置能够在炼油设备正常运转时排渣且排渣安全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渣装置,包括储渣罐(1)和入渣口与反应釜(2)相连通的排渣机(3),所述排渣机(3)的出渣口与储渣罐(1)的入渣口连通;所述储渣罐(1)的出渣口与外界空气相通;所述排渣机(3)与储渣罐(1)的连通管路上设有一阀门(4)。上述排渣装置能够在炼油设备正常运转时排渣且排渣安全可靠性高。【专利说明】排渣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废旧塑料、废橡胶的炼油设备系统,具体讲是一种用于该炼油设备的排渣装置。
技术介绍
炼油设备系统在利用废旧塑料、废橡胶裂解制造油品的过程中,在反应釜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残炭。其原因是反应原料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在高温的作用下脱离原分子,使得分子中的碳游离出来。游离碳与原料中不能裂解的杂质一起形成反应残渣。残渣在反应过程中进行集聚,越来越多,占据了反应釜有限的容积,从而影响反应釜的正常工作。因此就需要进行清渣,而现有技术的炼油设备系统中并没有排渣装置,而是将残渣集聚到一定程度后中断生产进行设备冷却,然后再将残渣排出。但由于设备冷却时间极长,而且冷却中炼油设备不能生产,因此生产效率极低。而且在排渣过程中如果泄露了空气进入了高温的反应釜内,残渣与空气接触极易自燃,从而产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炼油设备正常运转时排渣且排渣安全可靠性高的排渣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排渣装置,包括储渣罐和入渣口与反应釜相连通的排渣机,所述排渣机的出渣口与储渣罐的入渣口连通;所述储渣罐的出渣口与外界空气相通;所述排渣机与储渣罐的连通管路上设有一阀门。所述的排渣机和储渣罐的结构相同:其均包括一圆筒体、电动驱动装置、转动轴和螺旋片,所述的螺旋片安装在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电动驱动装置连接;所述螺旋片的外边缘与圆筒体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入渣口、出渣口均设在圆筒体上。所述排渣机的圆筒体外设有一容置热风的热风腔体,所述热风腔体的一端设有进气口,所述热风腔体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所述储洛罐的圆筒体外设有一容置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腔体,所述冷却介质腔体的一端设有介质入口,所述冷却介质腔体的另一端设有介质出口。 所述排渣机的圆筒体为斜向上设置的;所述排渣机入渣口的高度低于排渣机出渣口的高度。所述储渣罐的圆筒体为横向设置的。所述储渣罐的圆筒体内设有惰性气体。采用以上结构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排渣装置需要将反应釜中的残渣排出时,先开启排渣机,排渣机的一端深入反应釜内,将残渣陆续搅出至预先充满惰性气体的水冷密闭储渣罐内。在出渣的同时对在罐内的残渣进行搅拌和冷却。所述排渣机的圆筒体外设有一容置热风的热风腔体的作用是通过通入热风的热量,使得排渣机保持高温,防止高温残渣在排渣机内降温后凝固,影响排渣机转动。待反应釜内残渣基本排尽后,关闭连接排渣机与储渣罐的阀门,使得反应釜与渣罐隔离。然后在残渣温度降低到安全范围内时,开启储渣罐排渣口,将内部残渣排到罐外。这样不仅能够在炼油设备正常运转时进行排渣(即实现了不间断生产的排渣),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排渣的安全可靠性也较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排渣装置的半剖图。图中所示1、储洛罐,2、反应爸,3、排洛机,4、阀门,5、圆筒体,6、电动驱动装置,7、转动轴,8、螺旋片,9、热风腔体,10、进气口,11、出气口,12、冷却介质腔体,13、介质入口,14、介质出口,15、储渣罐排渣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排渣装置,包括储渣罐I和入渣口与反应釜2相连通的排渣机3,即排渣机3的入渣口与反应釜2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排渣机3的入渣口深入反应釜2的底部;所述排渣机3的出渣口与储渣罐I的入渣口连通,所述排渣机3的出渣口与储渣罐I的入渣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储渣罐I的出渣口与外界空气相通;所述排渣机3与储渣罐I的连通管路上设有一阀门4。储渣罐排渣口 14为储渣罐I的排渣口。所述的排渣机3和储渣罐I的结构相同;即两者都具有如下结构,只是在本实施例中,排渣机的长度大于储渣罐的长度,但排渣机的直径则小于储渣罐的直径:其均包括一圆筒体5、电动驱动装置6、转动轴7和螺旋片8,电动驱动装置8由电动机及其连接的减速机构组成;所述的螺旋片8安装在转动轴7上;所述转动轴7的一端与电动驱动装置6连接;所述螺旋片8的外边缘与圆筒体5的内壁滑动配合,即螺旋片8的外边缘与圆筒体5的内壁之间有可以滑动的间隙;所述入渣口、出渣口均设在圆筒体5上。所述排渣机3的圆筒体5外设有一容置热风的热风腔体9,所述热风腔体9的一端设有进气口 10,所述热风腔体9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 11,在本实施例中出气口 11与反应釜2相连通。所述储洛罐I的圆筒体5外设有一容置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腔体12,所述冷却介质腔体12的一端设有介质入口 13,所述冷却介质腔体12的另一端设有介质出口 14。冷却介质为水。所述排渣机3的圆筒体5为斜向上设置的;所述排渣机3入渣口的高度低于排渣机3出渣口的高度。所述储渣罐I的圆筒体5为横向设置的。所述储渣罐I的圆筒体5内设有惰性气体。反应釜中的残渣在需要排渣时,开启排渣机3,排渣机3的一端深入反应釜内,将残渣陆续搅出至预先充满惰性气体的水冷密闭储渣罐I内。在出渣的同时对在罐内的残渣进行搅拌和冷却。待反应釜内残渣基本排尽后,关闭连接排渣机3与储渣罐I的阀门4,使得反应釜与储渣罐I隔离。然后在残渣温度降低到安全范围内时,开启储渣罐I排洛口,将内部残渣排到罐外。以上仅就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但凡在本专利技术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渣罐(I)和入渣口与反应釜(2)相连通的排渣机(3),所述排渣机(3 )的出渣口与储渣罐(I)的入渣口连通;所述储渣罐(I)的出渣口与外界空气相通;所述排渣机(3)与储渣罐(I)的连通管路上设有一阀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渣机(3)和储渣罐(I)的结构相同:其均包括一圆筒体(5)、电动驱动装置(6)、转动轴(7)和螺旋片(8),所述的螺旋片(8)安装在转动轴(7)上;所述转动轴(7)的一端与电动驱动装置(6)连接;所述螺旋片(8)的外边缘与圆筒体(5)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入渣口、出渣口均设在圆筒体(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机(3)的圆筒体(5)外设有一容置热风的热风腔体(9),所述热风腔体(9)的一端设有进气口(10),所述热风腔体(9)的另一端设有出气口(1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渣罐(I)的圆筒体(5)外设有一容置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腔体(12),所述冷却介质腔体(12)的一端设有介质入口(13),所述冷却介质腔体(12)的另一端设有介质出口(1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机(3)的圆筒体(5)为斜向上设置的;所述排渣机(3)入渣口的高度低于排渣机(3)出渣口的高度。6.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渣罐(1)和入渣口与反应釜(2)相连通的排渣机(3),所述排渣机(3)的出渣口与储渣罐(1)的入渣口连通;所述储渣罐(1)的出渣口与外界空气相通;所述排渣机(3)与储渣罐(1)的连通管路上设有一阀门(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永安罗逸之罗名扬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榕大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