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配接电缆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9153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6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式配接电缆的连接器,其包括:自中心依次同轴分布的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外导体;所述内导体的尾部设置有同轴的内芯焊接孔;所述外导体的尾部呈台阶轴状,及在外导体的尾部设置有同轴结构的屏蔽层焊接管,所述屏蔽层焊接管的内径与电缆的屏蔽层的外径匹配。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机械性能可靠,电气性能优越,组装效率高,原材料使用率高,一次性装配合格率高,具有低互调性能,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电缆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式配接电缆的连接器,其包括:自中心依次同轴分布的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外导体;所述内导体的尾部设置有同轴的内芯焊接孔;所述外导体的尾部呈台阶轴状,及在外导体的尾部设置有同轴结构的屏蔽层焊接管,所述屏蔽层焊接管的内径与电缆的屏蔽层的外径匹配。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机械性能可靠,电气性能优越,组装效率高,原材料使用率高,一次性装配合格率高,具有低互调性能,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电缆组件。【专利说明】一种整体式配接电缆的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体式配接电缆的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整体式配接RG402电缆的7/16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配接RG402电缆的7/16连接器普遍采用分体式结构。如图2为分体式结构,具体操作是先将插孔5卡入到到绝缘子6的内孔中,其次将电缆9从后座7的尾部的孔中穿入,将电缆的内导体与插孔5焊接到一起,将绝缘子6使用专用的工装压接到外壳8中,再次将后座7与外壳8使用专用的工装压接到一起,最后使用电阻焊机将电缆编织网与后座7焊接到一起,从而生产出传统的分体式7/16连接器配接RG402电缆的电缆组件。这种方式存在四大弊端:一是产品的成本高,后座7与外壳8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反复的装夹、加工、电镀,原材料消耗较多,加工难度大,加工周期较长,成本高,市场的价格成本优势小,基本没有市场的竞争力;二是装配困难:由于后座7与外壳8是在含有电缆9的情况下进行压接,压接过程中需要对电缆9进行小心的防护,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损坏电缆;三是指标性能差,由于在电性能传输的路径上,后座7与外壳8采用分体、压接的结构,必然导致其接触面上的接触电阻增大,从而导致产品的电压驻波比增大,降低产品的信号传输效率,且分体结构的产品互调性能较差,无法实现产品的低互调性能,无法满足现市场的需求;四是安全隐患大,由于后座7与外壳8采用分体结构,机加工过程产生的加工误差在所难免,且在产品的生产装配时,由于长时间的劳作,必然带来劳动疲劳,导致产品漏压、虚压、压接不牢靠的隐患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式配接电缆的连接器,是一种结构简单,机械性能可靠,电气性能优越,组装效率高,原材料使用率高,一次性装配合格率高,具有低互调性能,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电缆组件。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整体式配接电缆的连接器,其包括:自中心依次同轴分布的内导体、绝缘介质和外导体;所述内导体的尾部设置有同轴的内芯焊接孔;所述外导体的尾部呈台阶轴状,及在外导体的尾部设置有同轴结构的屏蔽层焊接管,所述屏蔽层焊接管的内径与电缆的屏蔽层的外径匹配。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内导体的外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倒刺与突出于内导体本体的直纹,倒刺与防转直纹共同对绝缘介质的内腔壁作用,实现绝缘介质与内导体之间的固定。在所述外导体的内腔壁沿轴向设有多个突出的条状凸台,多个所述条状凸台沿所述外导体的周向等分分布,绝缘介质压接于外导体内腔后,所述条状凸台嵌入在绝缘介质的外圆周的内部,防止发生径向或轴向的移动。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式配接RG402电缆的7/16连接器,在于其外导体的整体式结构,即外导体的尾部呈台阶轴状,在外导体的尾部设置有同轴结构的屏蔽层焊接管,该屏蔽层焊接管的内径与电缆的屏蔽层的外径匹配(基本一致)。简化产品的加工工艺,在缩短产品机加工工序的同时,缩短产品的加工工期,降低产品机加工过程中的浪费,提高原材料的使用率;外导体的整体式结构,有利于降低金属件压接面之间的接触电阻,从而降低产品的电压驻波比,提升产品的有效功率传输;互调性能优良,整体式的外导体结构,保证微波信号的良好传输,降低微波信号紊乱,实现产品的低互调性能;稳定性优越,由于外导体为整体式结构,有效规避外导体两段式压接所带来的压接不牢靠、不到位、漏压接的安全隐患;内导体、外导体与绝缘介质和外导体之间均采取了防转、防窜的结构,有效地保证所有零件之间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内导体、外导体与射频电缆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在降低产品的接触电阻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提升产品对环境的适应性,规避产品在长期的侵蚀环境下的氧化风险,提升产品的抗氧化能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的外导体结构示意图;图1C为本专利技术的内导体外形示意图;图2A为传统分体式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内导体,11倒刺,12直纹,2绝缘介质,3外导体,31条状凸台,41内芯,42屏蔽层,5插孔,6绝缘子,7后座,8外壳,9电缆。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结合图1A-1C,本实施例的整体式配接RG402电缆的7/16连接器,其包括:自中心依次同轴分布的内导体1、绝缘介质2和外导体3,绝缘介质2位于内导体I外周和外导体3的内腔壁之间,起着支撑与绝缘作用。内导体I的尾部设置有同轴的内芯焊接孔,射频电缆的内芯41焊接于内芯焊接孔内,实现射频电缆内芯41与内导体I之间的机械性能架设与电气性能连接;外导体3的尾部呈台阶轴状,即在外导体3的尾部设置有同轴结构的屏蔽层焊接管,屏蔽层焊接管的内径与电缆的屏蔽层42的外径基本一致。该屏蔽层焊接管用于焊接射频电缆的屏蔽层42,实现射频电缆屏蔽层42与连接器外导体3之间的机械性能架设与电气性能连接。图1B、1C所示,内导体I的外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倒刺11与突出于内导体本体的直纹12,倒刺11与防转直纹12共同对绝缘介质2的内腔壁作用,实现绝缘介质与内导体I之间的固定。在外导体3的内腔壁沿轴向设有多个突出的条状凸台31,多个条状凸台沿外导体的周向等分分布,绝缘介质2压接于外导体内腔后,条状凸台31嵌入在绝缘介质2的外圆周的内部,防止发生径向或轴向的移动。使用时,先将绝缘介质2压接到外导体3的内孔中,将射频电缆的屏蔽层42从外导体I尾部的屏蔽层焊接管中穿过,将内导体I与射频电缆的内芯41焊接到一起,使用专用工装将内导体I压接到绝缘介质2的内孔中,使用高频感应焊机将屏蔽层42与外导体3焊接成为一整体,便可完成射频电缆与整体式配接RG402电缆的7/16连接器之间的机械性能架设与电气性能连接,生产出采用整体式结构的7/16连接器配接RG402电缆的电缆组件。【权利要求】1.一种整体式配接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自中心依次同轴分布的内导体(I)、绝缘介质(2 )和外导体(3 );所述内导体(I)的尾部设置有同轴的内芯焊接孔;所述外导体(3)的尾部呈台阶轴状,即在外导体(3)的尾部设置有同轴结构的屏蔽层焊接管,所述屏蔽层焊接管的内径与电缆的屏蔽层(42)的外径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配接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I)的外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倒刺(11)与突出于内导体本体的直纹(12),倒刺(11)与防转直纹(12)共同对绝缘介质(2)的内腔壁作用,实现绝缘介质与内导体(I)之间的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配接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导体(3)的内腔壁沿轴向设有多个突出的条状凸台(31),多个所述条状凸台沿所述外导体的周向等分分布,绝缘介质(2)压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体式配接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中心依次同轴分布的内导体(1)、绝缘介质(2)和外导体(3);所述内导体(1)的尾部设置有同轴的内芯焊接孔;所述外导体(3)的尾部呈台阶轴状,即在外导体(3)的尾部设置有同轴结构的屏蔽层焊接管,所述屏蔽层焊接管的内径与电缆的屏蔽层(42)的外径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蓝麦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